總有粉絲問我:“爲何你最近老是會介紹一些餘秀華的詩?”其實原因很簡單:

鑑賞了很多古典詩詞後,筆者發現還有不少喜歡新詩的朋友。但提到新詩,除了早期比較出名的席慕蓉、余光中、徐志摩等人的經典作品外,近幾年詩壇拿得出手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

而這些老一輩的名家們,有的已經離我們而去,健在的也很少再有新的作品了。也就是說,現在的詩壇其實處於一個缺少大師的狀態。而餘秀華,雖然揹負着不少爭議,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詩迷。讓詩壇這汪“死水”重新泛起漣漪,這就是餘秀華對詩壇的貢獻。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餘秀華近日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分享的一首悽美情詩。此詩發出來後,評論區直接“炸鍋”了,不少網友參與了討論,大家的爭論點在於:這詩到底是高水平還是無病呻吟?

認爲這首詩水平高的粉絲們,稱:詩中每一句拿出來,都能秒殺網絡上所謂的優美金句;而認爲其是無病呻吟的朋友們,則認爲詩的結構簡直是一團亂,完全是在自說自語。頗有意思的是,筆者看到一條評論稱:能把無病呻吟寫成一首詩,也算是能力。

那麼這首詩到底水平如何?我們來品一品:

詩名叫《一隻蝴蝶顫抖着》,從整首詩來看,其實就是把這隻受傷的蝴蝶當成一個傷情女子的象徵。這一意象的選擇,是比較有新意的。

詩可分爲6小節,從意境上來看,確實是可圈可點的。

以第一節爲例,一隻在秋天裏癡戀着花朵的蝴蝶,四處尋找着花的影子。直到它看到了一朵“秋天裏的花”,它相信這是春天給它的承諾。可是當它不顧一切飛過去時,卻發現那不過是岸上的倒影,只是一片水花而已。這就解釋了它爲何會顫抖,“顫抖”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受到了欺瞞後的傷心;另一層是因爲站在水面上,翅膀被打溼後的顫抖。

僅是這第一節的第二行,就已經能形成一個生動、唯美的畫面。再加上首句人世的路和風的感慨,則爲這幅畫面添加了更濃的傷感。

至於文字的運用上,這首詩整體是非常有水平的,這是很多文藝青年喜歡餘秀華的原因。比如“人世的路,越走越窄了;而風,越吹越緊”這一句,一開篇就很有韻味;比如“總是薄於紙張的春天,總是短於流言的情感”,前一句講蝴蝶對春天的愛,後一句講女子的癡,一張薄紙,一段流言,用得很有水平;再比如“那麼多的愛啊,沒有一種能止渴”,也是很能寫進讀者心坎裏的,“多”和“沒有一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衝突,很有感染力。金句多,是餘秀華詩歌的重要特點。

不過,筆者個人認爲最後一節的抒情,則顯得有些突兀了。“我喜歡的紙張不是白色的”等句子中出現的意象,如紙張、黎明、雪鹿等,和前幾段關於蝴蝶的描述其實並不是特別沾邊。強行的抒情,倒讓人覺得摸不着頭腦了,這大概也是不少人覺得此詩有無病呻吟之嫌的原因,其實寫到第5節就已經完全可以擱筆了的。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的看法。

最後談這首詩的結構。整體的結構其實是以蝴蝶的經歷和感受爲明線,以詩人對蝴蝶的深切同情爲暗線的。第一節是蝴蝶爲何會受傷,第二節是受傷後的放手,第三節是說出真心話,第四節是它在疼痛,第五節這種疼痛變成了一種顫抖,最後是一段獨白。看似每一節都是隨意安排的,但其實它抒寫的是關於愛的整個過程,這樣的安排是非常高明的。在佈局上,餘秀華確實是高手。

綜上,不管是意境上,還是文字的運用上,單從這首詩來看,我們都能找到閃光點。所以就整首詩而言,說它完全是無病呻吟筆者是不太同意的。但同時,我們也能發現其中有一些小小的瑕疵,所以離成爲經典還有一定距離。

還是那句話,對任何詩作都是“1000個人心裏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其實並沒有對與錯之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