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到很难过:小姑子家庭条件很好,这次出差来我们的城市,我们尽地主之谊请小姑子去很好的餐厅吃饭,给外甥买了新衣服,还买了很多特产给小姑子带回去。

没想到,小姑子回家后要了我们的邮寄地址,说给小孩寄点东西。我们本以为小姑子是礼尚往来,可是当收到一袋子旧衣服时,我心里可真不是滋味。

以前我们家和小姑子家经济条件相当时两家关系挺融洽,可最近这几年小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两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可是我自认为是大城市出生的,骨子里还是有点傲气的,再穷也不可能让孩子穿别人家的旧衣服。

老公说我太矫情了,“

我们小时候不都是穿别人家的旧衣服长大的?

”我觉得老公就是维护自己家的妹妹,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把这事讲给闺蜜听,闺蜜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以前我和老公闹矛盾闺蜜往往跟我分析各种优劣势,劝我冷静下来。

可是这次闺蜜破天荒的很支持我的想法,闺蜜说,“你可能只是出于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

儿童心理学家也建议不要让孩子穿别人家的旧衣服

。”

闺蜜现在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心工作,曾经也是儿童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我要好好听听闺蜜怎么说,回去反驳我那愚昧的老公。

为什么不要让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呢?这几个方面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①矫枉过正

有些孩子童年得不到满足,成年后会以更加极端的方式过度满足自己心理的缺失,这种行为就被形容成“矫枉过正”。

闺蜜告诉我,这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

过度代偿

”。

闺蜜的话让我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每年六一老师都会要求大家穿上自己的漂亮衣服到学校参加活动,可我小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老是穿着表姐的旧衣服去学校。有一次,因为表姐的那条裙子有点透,能够看到衣服里面挂在脖子上的钥匙,被同学嘲笑了一番。

长大后,我非常渴望给自己买衣服,常常月光似的买很多同款,甚至看到打折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就停不下来,导致家里蹲了一堆没用的东西,我也为此特别苦恼。现在想想,这就闺蜜所谓的“矫枉过正”心理在作怪吧。

因此,我一定不能让孩子再重蹈覆辙。

②审美距离说

这主要指的是在审美时不能将其实用性和外观联系起来。成人在做出选择时,有些人会根据事物的外观做出抉择,还不会在乎其内涵。

比如买书时,会被其外包装的精美所吸引,而忽视了书本的内容,这种心理很容易被商家的营销理念所诱导。

其实让孩子们给自己挑选服装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审美能力很好的机会

而总是穿亲戚家旧衣服的孩子呢,他们从小没有选择的机会,将渐渐错过自己审美能力培养的敏感时期,审美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成人后在做选择时很容易被一些“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物品所诱导。

③自我价值感降低

生活中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有三个共性的表现过度追求完美、过度追求认同感、过于自负。孩子从小穿别人家的旧衣服,很容易导致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特别是如今每家每户只有一两个孩子,大多数家庭都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喜欢攀比了。

孩子有天回来对我说:“

乐乐说我就是喜欢用一些不高级的书包。

”我一方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也更坚定了不要给孩子穿旧衣服的信念。

现在早已不是当初艰苦朴素的年代了,家长们不是没有条件给孩子买新衣服,可是有些家长就是希望节省下这部分开支,要知道不必要节省会给孩子心里罩上一层不良的阴影。孩子也有自己的人脉圈,当被小伙伴们嘲笑时,再懂事的孩子都会在心里产生不良的想法,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自己的自我价值感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过度追求别人的认同感甚至成为讨好型人格。

回家后,我给老公讲述了以上种种后,老公终于认同了我的想法,今后再也不收亲戚的旧衣服了。

宝爸宝妈们,对于今天的话题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