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達標無疑是糖尿病控制最關鍵的一條。血糖過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綜合徵等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危及病人的生命,還可能加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尤其是糖尿病眼病、腎病和神經病變。那對於大血管有沒有影響呢?也有影響,但影響相對來說小一些。所以,對於血糖的控制來說,1型糖尿病患者、年紀比較輕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求比較嚴格一些。

那麼,血糖要達到多少纔算達標呢?現在的標準是這樣的:空腹時血糖要小於7.0毫摩爾/升,飯後兩小時血糖小於10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要小於7%,這就算達標。血糖達標了就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併發症進展得慢一些,而且不會得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下表爲糖尿病病人的血糖達標指標。

指標 毫摩爾/升(毫克/分升)

空腹血糖 <7.0(126)

餐後2小時血糖 <10.0(180)

糖化血紅蛋白(%) <7.0

而對於年紀較輕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他們空腹時的血糖能夠降到6.1毫摩爾/升以下,飯後兩小時的血糖能夠控制在7.8毫摩爾/升以下,這就是正常值了,他們的併發症就可能更輕一些。但是,對青年患者和少年兒童患者來說,如果他們達不到6.1毫摩爾/升、7.8毫摩爾/升這樣嚴格的標準,他能做到7.0毫摩爾/升的空腹血糖,10.0毫摩爾/升的餐後兩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7%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強求,但至少要達到最低的標準,即達標的標準。

那麼,如何讓血糖輕鬆達標呢?

1.有規律地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對血糖保持有規律的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僅僅測量空腹時的血糖是不夠的,餐後的血糖測量同樣重要。很多糖尿病患者沒有症狀就不測量,這是把自己置於危險之地的行爲。

不僅如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偶爾去醫院測血糖而血糖值偏高,會對醫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導——醫生很可能會根據一次血糖指數而增減藥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時的血糖狀況。

我建議,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備個血糖儀,方便自己在家定期監測血糖;其次要養成記日記的習慣,備個血糖值記錄本,記下每次測量血糖的數值,去醫院複診的時候帶給醫生看,以有利於調整用藥;最後就是要定期監測手指血糖,即使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也要堅持測量,每三個月就要監測一下糖化血紅蛋白,及時瞭解在這個階段血糖的控制情況。

家用血糖儀可以試試監測餐前和餐後血糖,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具體使用方法如下:將血糖儀插入試紙,開機覈對屏幕上的code值和試紙,相符即爲正常。出現血滴符號後,使用採血筆採血,用試紙吸血口吸取血液,1秒後指尖血即可充滿整個觀察視窗;在倒計時符號出現時,試紙離開血液,5秒倒計時結束,自動出現結果。

2.合理飲食並適當運動。這永遠是糖尿病患者的制勝法寶。合理飲食就是要喫得適宜,不要喫太飽,也不要怕血糖高而過分控制飲食,在飲食上前文也提到過了,運動降糖也講過了,兩者結合會給糖尿病患者們一個非常好的身體以及降糖效果。

3.選擇合適的藥物。目前口服降糖藥物大體可以分爲以降低空腹血糖爲主和降低餐後血糖爲主的兩大類。要注意的是,許多糖尿病患者餐後時血糖控制不理想,其實是所用藥物都是以降低空腹血糖爲主的。因此,糖尿病患者服用之前需要檢查一下治療方案中是否有針對餐後血糖的藥物,做到對症下藥。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血糖既要達標又要防止低血糖。在臨牀中,常常有糖尿病患者一味地追求血糖達標,沒有考慮到自身因素,導致低血糖。低血糖的危害非常大,嚴重的低血糖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導致意識恍惚、言行怪異、昏昏欲睡、抽搐驚厥甚至昏迷死亡。不僅如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還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以及腦血管意外等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要在口服降糖藥或者胰島素的劑量上掌握得當,尤其在晚間最容易發生低血糖,一定要慎重。除此之外,血糖控制的標準並不統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病情與體質,萬不能“一刀切”。對一些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來說,血糖達標標準應該放寬一些;對於懷孕的糖尿病患者來說,考慮到懷孕期間的高血糖對母嬰都會產生很大危害,應該加強血糖監測,嚴格控制血糖。還有,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也應放寬,只要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標即可,一些作用強且持續使用時間長的降糖藥最好不要服用,以避免產生低血糖的危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