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在《重点所在》写道:电影是一种世界观。喜爱诗歌、歌剧和舞蹈的人心中不仅有诗歌、歌剧或舞蹈。但影迷会认为电影是他们的唯一。电影包容一切——它们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可见,电影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

在漫长的电影史上,黑泽明、今村昌平、小林正树、大岛渚大概是最广为人知的日本导演。事实上,除了这几位殿堂级的导演之外,日本还有很多大师级导演,他们创作了许多叹为观止的电影。

然而,电影终究是娱乐行业的一部分,时过境迁,很多导演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最近,读《日本电影史》,又了解了一些日本导演,这里推荐十位被遗忘的日本大师级导演。通过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我们再次回到电影的黄金年代。

【岛耕二】

代表作:

1940年:《畅气眼睛》

1941年:《次郎物语》

1953年:《十几岁的性典》

1955年:《幻之马》

1960年:《安珍与清姫》

岛耕二1901年出生,从当时的电影学院毕业之后,1925年进入日活大将军摄影所。一开始,岛耕二是演员,参与过沟口健二、内田吐梦、田坂具隆等导演的作品。岛耕二作为导演活跃在日本电影行业是因为1941年拍摄的电影《次郎物语》。这是小说家下村湖人的长篇小说,是当时的畅销小说。

在这部电影中,岛耕二着重刻画了少年心理的变化。当时,很多导演在拍摄儿童题材的电影时,倾向于让少年表现出有活力朝气的一面。而岛耕二更注重少年心理层面的变化。在拍摄《次郎物语》的过程中,岛耕二将镜头对准了次郎的孤独和不安定。电影中的很多镜头都在捕捉次郎沉静内敛的一面,在这些镜头中,可以看见少年内心的寂寞。

1930年,岛耕二又拍摄了一部以孩子为主人公的电影《风又三郎》,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孩子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感知,表现了孩子纯真善良的一面。在这部电影中,岛耕二并没有用孩子来进行社会批判,而是在贫穷的环境中,捍卫了孩子们做梦的权力,是一部非常纯真富有诗意的电影。

岛耕二在战后也拍摄了很多闹剧和戏剧,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后来的商业电影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岛耕二的风格和特色。真正让岛耕二留名青史的是《次郎物语》和《风又三郎》这两部电影。

【今井正】

代表作:

1939年:《沼津军校》

1949年:《青色山峦 》

1953年:《浊流》

1963年:《武士道残酷物语》

1976年:《兄妹》

1991年:《战争与青春》

1912年,今井正在日本东京出生。1935年进入京都的JO摄影工作室做副导演。JO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变成东宝,今井正也顺利进入这家公司,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电影之路。

1939年,今井正的处女作《沼津军校》问世。因为今井正是在战争期间成为的导演,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和战争有关系。《沼津军校》以西方军事文化在日本的蔓延为核心,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历史电影。战争结束之后,今井正又将镜头对准了战争中的腐败和种种矛盾,于1946年拍摄了《民众之敌》,在这部电影中,今井正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念——倡导民主化,这也使得这部电影成为战后民主主义启蒙电影的典型。

1949年,今井正拍摄了《青色山峦》,同样带有自己强烈的政治观念,但这部电影在表现手法上更趋于成熟。在这部电影中,今井正塑造了一个女性改革领袖,同时,刻画出了在女性觉醒和崛起时,男性的挫败感。这部电影的特殊性在于,在之前的日本电影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女性形象,而《青色山峦 》不仅颠覆了传统,导演也洞察到了民主主义的核心观念——女性也要被尊重。

此后,今井正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反思战争的作品,《重逢之前》、《且慢活着》、《姬百合之塔》,从战争到社会现实,今井正的镜头从未离开过日本社会。五十年代开始,今井正还拍摄了一系列具有人文思想的电影《浊流》、《这里有泉水》等等。这些带着艺术性和人文性的电影在当时很受欢迎。

1991年,今井正拍摄了《战争与青春》,这部电影既是今井正对自己一生经历以及思想的总结,也是他最后一部电影。

【加藤泰】

代表作:

1957年:《源氏九郎飒爽记》

1961年:《怪谈 阿岩的亡灵》

1963年:《真田风云录》

1967年:《惩役十八年》

1973年:《宫本武藏》

加藤泰是日本任侠电影的代表,他出生于1961年,成为导演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1937年,加藤泰进入东宝之砧摄影所助理导演部。1957年进入东映,六十年代开始拍摄一系列任侠电影,因此声名鹊起。

任侠电影是日本电影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类型,故事取材于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加藤泰的任侠电影中,经常可以看见日本下层社会的浪漫主义,他将日本历史和现实主义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任侠电影风格,电影关注着人性中美与善的弘扬。

任侠题材电影在六十年代的日本非常盛行,电影中的伦理、报恩、复仇、惩戒等是对日本武士文化的缅怀。民众醉心于黑道善恶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可以得到时代和文化的慰藉,甚至感受到因为战争而被否定的武士道精神的回归。

此外,加藤泰还拍摄了一系列以女性牺牲为主题的电影,这类电影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同时,也是任侠电影最迷人的景致。女性在这些电影中的牺牲其实是一种成就,这种观念在沟口健二的女性电影中也能看到。

日本的任侠电影完完全全是男人的电影,女性只是其中的点缀,加藤泰在电影中用女性的牺牲来反衬男性世界的残酷和冷漠,使得电影更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圆谷英二】

代表作:

1956年:《空中大怪兽拉顿》

1958年:《美女与液体人》

1967年:《赛文奥特曼》

圆谷英二是日本电影史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导演,他出生于1901年,1927年成为松竹旗下加茂摄影所的独立摄影师,专心研究特殊摄影。五十年代开始拍摄怪兽电影“哥斯拉”系列,后来又拍摄“奥特曼”系列连续剧,是日本拍摄怪兽题材电影的第一人。

和一些痴迷于电影,然后走上电影之路的导演不同,圆谷英二是机械迷,他对各种机械设备非常痴迷。成为摄影师之后,他对普通摄影并无兴趣,而是专注特殊摄影的研究。1933年,美国怪兽电影《金刚》上映,引起了圆谷英二浓厚的兴趣。他专门拷贝了一套底片来研究这部电影。

刚刚进入电影行业,圆谷英二就以技术著称,他虽然也有自己导演的作品,但更多的是在其他导演的作品中担任摄影或者技术顾问。1954年,“哥斯拉”这一怪兽形象问世,使得圆谷英二成为备受关注的导演。

“哥斯拉”是一个被美国氢弹实验唤醒的怪兽,上岸之后对东京进行破坏,然后又潜入海底。为了击败哥斯拉,日本的技术人员研制了将水中氧气破坏掉的特殊药品,才赢得这场战役。

一开始,“哥斯拉”系列电影的制作技术很粗糙,直到五十年代,《空中大怪兽拉顿》、《大怪兽巴朗》等电影的相继问世,才提升了怪兽电影制作技术。“哥斯拉”电影刚刚上映时,由于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看见这种怪兽形象,引发很多观众对美国的仇恨,后来随着其他怪兽电影的出现,人们的这种情绪才慢慢消减。

在日本特效摄影行业,圆谷英二无疑是殿堂级的大师,他给后来的特效摄影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并提携了很多特效摄影师,给日本特效摄影行业培养了众多人才。

【藏原惟缮】

代表作:

1957年:《我在等待》

1960年:《狂热的季节》

1964年:《执炎》

1976年:《大都会》

1978年:《狐狸的故事》

1983年:《南极物语》

藏原惟缮1927年出生于婆罗洲,1952年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毕业,毕业之后进入松竹京都拍摄电影。1957年,藏原惟缮成为日活《我在等待》这部电影的导演,正式开始自己的电影导演生涯。藏原惟缮的首部电影《我在等待》并没有特现出个人风格,整部电影是一部很简单的浪漫情节剧。真正让藏原惟缮得到关注的是1964年的电影《执炎》。

《执炎》是一部描绘战争中故事的电影,电影并没有强调战争的种种,而是讲述了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健壮勇敢的年轻人误入“桃花源”,邂逅了一位不谙人间事的女子,并将她变成自己的妻子。电影采用了神话的叙事模式,虽然讲述了一个比较荒谬的爱情故事,但整部电影的浪漫氛围让人深受感动。

藏原惟缮不是一个现实主义导演,他的作品大多都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他强调的是电影的诗意。他擅长将现代文明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通过两者的对比,反映出现代文明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充满向往。

没有厚重的叙事,也没有宏大的价值观,藏原惟缮自己营造的电影世界中寻梦。值得一提的是,藏原惟缮非常喜欢欧洲电影,1960年的《狂热的季节》是因为受到了戈达尔的《随心所欲》的影响,《玻璃约翰:像野兽一样》则是受到了费里尼的《大路》的影响。

【土本典昭】

代表作:

1963年:《机车助手》

1964年:《纪录:在路上》

1971年:《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

1975年:《不知火海》

1989年:《富汗之春》

土本典昭是日本纪录片的代表,他出生于1928年,1956年进入岩波映画,1959年开始拍摄纪录片。土本典昭的电影是他自己的“眼睛”,他拍摄自己所知晓的人间故事,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变成影像,供人们反思。

1964年拍摄的《纪录:在路上》描述的是日本计程车司机的生活,他们在驾驶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以及高度紧张的精神生活,暴露出来日本存在的社会问题。土本典昭有一种很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这部电影中,土本典昭对司机这一残酷的职业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对现实生活的残酷表现出深深的无奈。

《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是日本电影史上少有的纪录片杰作,电影真实的记录了水俣病患者的生活困境——失明、行动困难、智力缺陷等等。这部电影也掀起了日本一系列关于帮助水俣病患者的行动,是一部改变了日本现实的电影。

《不知火海》延续了《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中的事件,将不知火海一代的水俣问题呈现在观众眼前,虽然没有《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中的残酷性,但在这部电影中依然可以看见水俣病患者所面对的无助和迷茫。

纪录片虽然记录的是当下,但核心依然是未来。在这一点上,土本典昭非常肯定。所以,他又是日本电影行业中的“社会学家”。从土本典昭过往的电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始终关注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导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纪录片,时至今日,再看这些纪录片,依然可以看见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困境。

【小川绅介】

代表作:

1967年:《压制的森林》

1968年:《日本解放战线·三里冢之夏》

1982年:《日本国 古屋敷村》

1987年:《牧野村 千年物语》

2001年:《满山红柿》

小川绅介的电影中有很明显的民俗文化,他出生于1935年,祖父是民俗学家。少年时代,小川绅介和祖父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的电影也受到了祖父的影响。1960年,小川绅介成为岩波的副导演,解约之后,小川绅介开始自己筹备纪录片的拍摄。1966年拍摄了以学生运动为核心的《青年之海》,1967年拍摄了大学生内部斗争的电影《压制的森林》,七十年代,小川绅介拍摄了一系列“三里冢”的纪录片。

虽然也是纪录片导演,但小川绅介的视角比较特别,他始终将自己作为事件的参与者,而不是观者。在一系列“三里冢”纪录片中,小川绅介就是事件的参与者,他站在农民以及支援农民的大学生这一边,记录了事件的始末。当时,参与“三里冢”纪录片拍摄的摄制组和摄影师都受到了机动队的逮捕。

小川绅介的电影展现出来的是日本的不同层面,有充满矛盾的一面,也有质朴的一面,比如《牧野村 千年物语》。小川绅介的用他的镜头记录了牧野村的生活,表现出一种恬淡自然的农民生活。后来的《日本国 古屋敷村》被称为真正属于日本的历史电影。

从记录历史事件到记录生活风貌,小川绅介用他的镜头见证着日本社会的变迁,也记录着日本社会淳朴的一面。他把淳朴的农民生活、平凡的人间故事,可贵的人生经验,加以感情,娓娓道来。

【神代辰巳】

代表作:

1968年:《第一排的人生》

1973年:《恋人们的欲望》

1975年:《非洲之光》

1979年:《遥远的明天》

1987年:《困倦之眼》

出生于1927年的神代辰巳是日本粉红电影的代表导演,他深谙观众的喜好,并洞晓电影的商业秘密,所以一开始他就走上了和其他电影导演不同的风格道路。在神代辰巳拍摄的粉红电影中,有两个元素特别重要,一个是电影的艺术性,另一个人物的孤独感。

对于社会的关注,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神代辰巳的关注点落实到每个人物的真实需求层面,用艺术手法来表达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生理上的压抑。神代辰巳电影中的女性并不是喧宾夺主的存在,每一次的自我奉献都是一场曼妙的讽刺。

神代辰巳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视角,另一个是男性视角。通过女性视角,看见的是女性在日本社会中受到的鄙薄和非议,透过男性视角,看见的是男权的专横和霸道。在神代辰巳电影中的诸多恋爱戏中,也可以看见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对等。

神代辰巳镜头中的欲望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他毫不避讳,以为内他知道,人就是这样一回事。他从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镜头中的女性角色,相反,他总是赋予这些角色更多的艺术性。通过色彩、构图、音乐等多方面来削弱身体本身的暧昧指涉,而是带着艺术性的眼光来拍摄这些真实的故事。

【木村庄十二】

代表作:

1933年:《向着河的青春》

1936年:《兄妹》

1937年:《新选组》

1940年:《海军暴击队》

1956年:《森林活着》

木村庄十二是和中国颇有渊源的导演,他190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由于家庭缘故,木村庄十二小学时就出来工作。后来跟随哥哥学习绘画技艺。1924年,木村庄十二进入东邦电影公司美术部。1930年成为帝国动力公司的导演,后来进入东宝。他擅长拍摄文艺作品,但由于战争这一特殊因素,他不得不拍摄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战后,木村庄十二协助中国绘制伟人宣传画。1953年回国之后,木村庄十二拍摄了一系列儿童电影。

由于木村庄十二的经历比较特殊,所以保留下来的电影并不多。《向着河的青春》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是一部左翼倾向非常明显得电影。木村庄十二在这部电影中直接大胆的表现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这也使得他后来的电影生涯受到了一些影响。

在木村庄十二的电影中,《兄妹》是非常受关注的一部,在这部电影中,木村庄十二对匠人、体力劳动者进行了详尽的刻画。在表现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人情故事,让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更加饱满,故事更加丰富。成濑巳喜男和今井正也翻拍过这部电影。

《新选组》也是木村庄十二比较激烈的一部作品,这部电影带着很强的批判性,将镜头对准新选组这一反动势力。在当时,这是一部很时髦的电影,不管是电影题材还是其中的观点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战争深化以后,木村庄十二拍摄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电影,1941年,加入了满洲电影公司,去了满洲。战争之后,木村庄十二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中国,回国之后,参与了一系列儿童电影的制作。

【山本嘉次郎】

代表作:

1936年:《我是猫》

1941年:《夏威夷大海战》

1949年:《风之子》

1957年:《象》

1964年:《狸之花道》

出生于1902年的山本嘉次郎从小就是影迷,后来进入庆应大学电影鉴赏会学习电影,退学之后进入日活向岛剧组开始自己的电影生涯。山本嘉次郎不仅自己拍摄作品,而且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剧本。真正让他确定导演身份的是一部半纪录片电影《课堂作文》,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仅关注了当下的日本社会现实,也是山本嘉次郎的野心之作,将他推向了电影大师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山本嘉次郎是日本殿堂级导演黑泽明的老师。

《课堂作文》以小学生的作文为题材,对当时东京贫民窟的锡匠一家以及他们的邻居进行日常生活的描述。这部电影采用纪实手法,通过平实客观的记录来表现日本民众的清苦生活,饱含人文色彩。

山本嘉次郎拍摄这部作品时,日本正处于战争危机状态,整个日本社会都比较混乱。山本嘉次郎试图通过影像来表达自己对日本社会的关注以及日本民众的担忧,这一点在他的学生黑泽明的电影中也能窥探一二。

四十年代,山本嘉次郎制作了战争三部曲《夏威夷大海战》、《加藤隼战斗队》以及《雷击队出动》。当时很少有导演会直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反战意识,山本嘉次郎在拍摄这三部电影的时候也做了取舍。他用练达的技术,将镜头对准战争的激烈,没有过分塑造军人气质,削弱了战争的煽动性。

五十年代开始,山本嘉次郎拍摄了《恋之风云儿》、《东京假日》等一系列温情电影,这些电影较之山本嘉次郎之前的电影更加简单,没有复杂的技术和叙事,但依然可以称之为佳作。

后记:

电影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属性和功能在不断更新、填充。今天,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看紧张刺激的大片,但不要忘记了,在上个世纪,有很多电影人在为今天电影行业的繁盛打基础。通过这十位已经被遗忘的电影大师,我们可以串联起整个日本电影历史,发现更多精彩的老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