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在《重點所在》寫道:電影是一種世界觀。喜愛詩歌、歌劇和舞蹈的人心中不僅有詩歌、歌劇或舞蹈。但影迷會認爲電影是他們的唯一。電影包容一切——它們的確做到了這一點。電影既是藝術,也是生活。可見,電影的意義和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它本身。

在漫長的電影史上,黑澤明、今村昌平、小林正樹、大島渚大概是最廣爲人知的日本導演。事實上,除了這幾位殿堂級的導演之外,日本還有很多大師級導演,他們創作了許多歎爲觀止的電影。

然而,電影終究是娛樂行業的一部分,時過境遷,很多導演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最近,讀《日本電影史》,又瞭解了一些日本導演,這裏推薦十位被遺忘的日本大師級導演。通過他們,以及他們的作品,我們再次回到電影的黃金年代。

【島耕二】

代表作:

1940年:《暢氣眼睛》

1941年:《次郎物語》

1953年:《十幾歲的性典》

1955年:《幻之馬》

1960年:《安珍與清姫》

島耕二1901年出生,從當時的電影學院畢業之後,1925年進入日活大將軍攝影所。一開始,島耕二是演員,參與過溝口健二、內田吐夢、田坂具隆等導演的作品。島耕二作爲導演活躍在日本電影行業是因爲1941年拍攝的電影《次郎物語》。這是小說家下村湖人的長篇小說,是當時的暢銷小說。

在這部電影中,島耕二着重刻畫了少年心理的變化。當時,很多導演在拍攝兒童題材的電影時,傾向於讓少年表現出有活力朝氣的一面。而島耕二更注重少年心理層面的變化。在拍攝《次郎物語》的過程中,島耕二將鏡頭對準了次郎的孤獨和不安定。電影中的很多鏡頭都在捕捉次郎沉靜內斂的一面,在這些鏡頭中,可以看見少年內心的寂寞。

1930年,島耕二又拍攝了一部以孩子爲主人公的電影《風又三郎》,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孩子對大自然神祕力量的感知,表現了孩子純真善良的一面。在這部電影中,島耕二並沒有用孩子來進行社會批判,而是在貧窮的環境中,捍衛了孩子們做夢的權力,是一部非常純真富有詩意的電影。

島耕二在戰後也拍攝了很多鬧劇和戲劇,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後來的商業電影並沒有完全的體現出島耕二的風格和特色。真正讓島耕二留名青史的是《次郎物語》和《風又三郎》這兩部電影。

【今井正】

代表作:

1939年:《沼津軍校》

1949年:《青色山巒 》

1953年:《濁流》

1963年:《武士道殘酷物語》

1976年:《兄妹》

1991年:《戰爭與青春》

1912年,今井正在日本東京出生。1935年進入京都的JO攝影工作室做副導演。JO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變成東寶,今井正也順利進入這家公司,正式開啓了自己的電影之路。

1939年,今井正的處女作《沼津軍校》問世。因爲今井正是在戰爭期間成爲的導演,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和戰爭有關係。《沼津軍校》以西方軍事文化在日本的蔓延爲核心,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歷史電影。戰爭結束之後,今井正又將鏡頭對準了戰爭中的腐敗和種種矛盾,於1946年拍攝了《民衆之敵》,在這部電影中,今井正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觀念——倡導民主化,這也使得這部電影成爲戰後民主主義啓蒙電影的典型。

1949年,今井正拍攝了《青色山巒》,同樣帶有自己強烈的政治觀念,但這部電影在表現手法上更趨於成熟。在這部電影中,今井正塑造了一個女性改革領袖,同時,刻畫出了在女性覺醒和崛起時,男性的挫敗感。這部電影的特殊性在於,在之前的日本電影中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女性形象,而《青色山巒 》不僅顛覆了傳統,導演也洞察到了民主主義的核心觀念——女性也要被尊重。

此後,今井正開始拍攝一系列的反思戰爭的作品,《重逢之前》、《且慢活着》、《姬百合之塔》,從戰爭到社會現實,今井正的鏡頭從未離開過日本社會。五十年代開始,今井正還拍攝了一系列具有人文思想的電影《濁流》、《這裏有泉水》等等。這些帶着藝術性和人文性的電影在當時很受歡迎。

1991年,今井正拍攝了《戰爭與青春》,這部電影既是今井正對自己一生經歷以及思想的總結,也是他最後一部電影。

【加藤泰】

代表作:

1957年:《源氏九郎颯爽記》

1961年:《怪談 阿巖的亡靈》

1963年:《真田風雲錄》

1967年:《懲役十八年》

1973年:《宮本武藏》

加藤泰是日本任俠電影的代表,他出生於1961年,成爲導演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1937年,加藤泰進入東寶之砧攝影所助理導演部。1957年進入東映,六十年代開始拍攝一系列任俠電影,因此聲名鵲起。

任俠電影是日本電影中非常特殊的一個類型,故事取材於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在加藤泰的任俠電影中,經常可以看見日本下層社會的浪漫主義,他將日本歷史和現實主義美學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任俠電影風格,電影關注着人性中美與善的弘揚。

任俠題材電影在六十年代的日本非常盛行,電影中的倫理、報恩、復仇、懲戒等是對日本武士文化的緬懷。民衆醉心於黑道善惡的博弈,在這種博弈中可以得到時代和文化的慰藉,甚至感受到因爲戰爭而被否定的武士道精神的迴歸。

此外,加藤泰還拍攝了一系列以女性犧牲爲主題的電影,這類電影表現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處境,同時,也是任俠電影最迷人的景緻。女性在這些電影中的犧牲其實是一種成就,這種觀念在溝口健二的女性電影中也能看到。

日本的任俠電影完完全全是男人的電影,女性只是其中的點綴,加藤泰在電影中用女性的犧牲來反襯男性世界的殘酷和冷漠,使得電影更具有藝術價值和人文關懷。

【圓谷英二】

代表作:

1956年:《空中大怪獸拉頓》

1958年:《美女與液體人》

1967年:《賽文奧特曼》

圓谷英二是日本電影史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導演,他出生於1901年,1927年成爲松竹旗下加茂攝影所的獨立攝影師,專心研究特殊攝影。五十年代開始拍攝怪獸電影“哥斯拉”系列,後來又拍攝“奧特曼”系列連續劇,是日本拍攝怪獸題材電影的第一人。

和一些癡迷於電影,然後走上電影之路的導演不同,圓谷英二是機械迷,他對各種機械設備非常癡迷。成爲攝影師之後,他對普通攝影並無興趣,而是專注特殊攝影的研究。1933年,美國怪獸電影《金剛》上映,引起了圓谷英二濃厚的興趣。他專門拷貝了一套底片來研究這部電影。

剛剛進入電影行業,圓谷英二就以技術著稱,他雖然也有自己導演的作品,但更多的是在其他導演的作品中擔任攝影或者技術顧問。1954年,“哥斯拉”這一怪獸形象問世,使得圓谷英二成爲備受關注的導演。

“哥斯拉”是一個被美國氫彈實驗喚醒的怪獸,上岸之後對東京進行破壞,然後又潛入海底。爲了擊敗哥斯拉,日本的技術人員研製了將水中氧氣破壞掉的特殊藥品,才贏得這場戰役。

一開始,“哥斯拉”系列電影的製作技術很粗糙,直到五十年代,《空中大怪獸拉頓》、《大怪獸巴朗》等電影的相繼問世,才提升了怪獸電影製作技術。“哥斯拉”電影剛剛上映時,由於觀衆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這種怪獸形象,引發很多觀衆對美國的仇恨,後來隨着其他怪獸電影的出現,人們的這種情緒才慢慢消減。

在日本特效攝影行業,圓谷英二無疑是殿堂級的大師,他給後來的特效攝影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並提攜了很多特效攝影師,給日本特效攝影行業培養了衆多人才。

【藏原惟繕】

代表作:

1957年:《我在等待》

1960年:《狂熱的季節》

1964年:《執炎》

1976年:《大都會》

1978年:《狐狸的故事》

1983年:《南極物語》

藏原惟繕1927年出生於婆羅洲,1952年從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電影科畢業,畢業之後進入松竹京都拍攝電影。1957年,藏原惟繕成爲日活《我在等待》這部電影的導演,正式開始自己的電影導演生涯。藏原惟繕的首部電影《我在等待》並沒有特現出個人風格,整部電影是一部很簡單的浪漫情節劇。真正讓藏原惟繕得到關注的是1964年的電影《執炎》。

《執炎》是一部描繪戰爭中故事的電影,電影並沒有強調戰爭的種種,而是講述了一個非常浪漫的故事。健壯勇敢的年輕人誤入“桃花源”,邂逅了一位不諳人間事的女子,並將她變成自己的妻子。電影採用了神話的敘事模式,雖然講述了一個比較荒謬的愛情故事,但整部電影的浪漫氛圍讓人深受感動。

藏原惟繕不是一個現實主義導演,他的作品大多都充滿了夢幻般的色彩,他強調的是電影的詩意。他擅長將現代文明和大自然結合在一起,通過兩者的對比,反映出現代文明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對大自然的神奇充滿嚮往。

沒有厚重的敘事,也沒有宏大的價值觀,藏原惟繕自己營造的電影世界中尋夢。值得一提的是,藏原惟繕非常喜歡歐洲電影,1960年的《狂熱的季節》是因爲受到了戈達爾的《隨心所欲》的影響,《玻璃約翰:像野獸一樣》則是受到了費里尼的《大路》的影響。

【土本典昭】

代表作:

1963年:《機車助手》

1964年:《紀錄:在路上》

1971年:《水俁病患者及其世界》

1975年:《不知火海》

1989年:《富汗之春》

土本典昭是日本紀錄片的代表,他出生於1928年,1956年進入巖波映畫,1959年開始拍攝紀錄片。土本典昭的電影是他自己的“眼睛”,他拍攝自己所知曉的人間故事,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變成影像,供人們反思。

1964年拍攝的《紀錄:在路上》描述的是日本計程車司機的生活,他們在駕駛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以及高度緊張的精神生活,暴露出來日本存在的社會問題。土本典昭有一種很強烈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在這部電影中,土本典昭對司機這一殘酷的職業進行了理性的思考,並對現實生活的殘酷表現出深深的無奈。

《水俁病患者及其世界》是日本電影史上少有的紀錄片傑作,電影真實的記錄了水俁病患者的生活困境——失明、行動困難、智力缺陷等等。這部電影也掀起了日本一系列關於幫助水俁病患者的行動,是一部改變了日本現實的電影。

《不知火海》延續了《水俁病患者及其世界》中的事件,將不知火海一代的水俁問題呈現在觀衆眼前,雖然沒有《水俁病患者及其世界》中的殘酷性,但在這部電影中依然可以看見水俁病患者所面對的無助和迷茫。

紀錄片雖然記錄的是當下,但核心依然是未來。在這一點上,土本典昭非常肯定。所以,他又是日本電影行業中的“社會學家”。從土本典昭過往的電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始終關注日本社會現實問題的導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紀錄片,時至今日,再看這些紀錄片,依然可以看見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困境。

【小川紳介】

代表作:

1967年:《壓制的森林》

1968年:《日本解放戰線·三里塚之夏》

1982年:《日本國 古屋敷村》

1987年:《牧野村 千年物語》

2001年:《滿山紅柿》

小川紳介的電影中有很明顯的民俗文化,他出生於1935年,祖父是民俗學家。少年時代,小川紳介和祖父的關係非常好,所以他的電影也受到了祖父的影響。1960年,小川紳介成爲巖波的副導演,解約之後,小川紳介開始自己籌備紀錄片的拍攝。1966年拍攝了以學生運動爲核心的《青年之海》,1967年拍攝了大學生內部鬥爭的電影《壓制的森林》,七十年代,小川紳介拍攝了一系列“三里塚”的紀錄片。

雖然也是紀錄片導演,但小川紳介的視角比較特別,他始終將自己作爲事件的參與者,而不是觀者。在一系列“三里塚”紀錄片中,小川紳介就是事件的參與者,他站在農民以及支援農民的大學生這一邊,記錄了事件的始末。當時,參與“三里塚”紀錄片拍攝的攝製組和攝影師都受到了機動隊的逮捕。

小川紳介的電影展現出來的是日本的不同層面,有充滿矛盾的一面,也有質樸的一面,比如《牧野村 千年物語》。小川紳介的用他的鏡頭記錄了牧野村的生活,表現出一種恬淡自然的農民生活。後來的《日本國 古屋敷村》被稱爲真正屬於日本的歷史電影。

從記錄歷史事件到記錄生活風貌,小川紳介用他的鏡頭見證着日本社會的變遷,也記錄着日本社會淳樸的一面。他把淳樸的農民生活、平凡的人間故事,可貴的人生經驗,加以感情,娓娓道來。

【神代辰巳】

代表作:

1968年:《第一排的人生》

1973年:《戀人們的慾望》

1975年:《非洲之光》

1979年:《遙遠的明天》

1987年:《睏倦之眼》

出生於1927年的神代辰巳是日本粉紅電影的代表導演,他深諳觀衆的喜好,並洞曉電影的商業祕密,所以一開始他就走上了和其他電影導演不同的風格道路。在神代辰巳拍攝的粉紅電影中,有兩個元素特別重要,一個是電影的藝術性,另一個人物的孤獨感。

對於社會的關注,每個導演都有不同的側重點,而神代辰巳的關注點落實到每個人物的真實需求層面,用藝術手法來表達人物內心的苦悶和生理上的壓抑。神代辰巳電影中的女性並不是喧賓奪主的存在,每一次的自我奉獻都是一場曼妙的諷刺。

神代辰巳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女性視角,另一個是男性視角。通過女性視角,看見的是女性在日本社會中受到的鄙薄和非議,透過男性視角,看見的是男權的專橫和霸道。在神代辰巳電影中的諸多戀愛戲中,也可以看見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不對等。

神代辰巳鏡頭中的慾望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他毫不避諱,以爲內他知道,人就是這樣一回事。他從不帶着有色眼鏡來看待他鏡頭中的女性角色,相反,他總是賦予這些角色更多的藝術性。通過色彩、構圖、音樂等多方面來削弱身體本身的曖昧指涉,而是帶着藝術性的眼光來拍攝這些真實的故事。

【木村莊十二】

代表作:

1933年:《向着河的青春》

1936年:《兄妹》

1937年:《新選組》

1940年:《海軍暴擊隊》

1956年:《森林活着》

木村莊十二是和中國頗有淵源的導演,他190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由於家庭緣故,木村莊十二小學時就出來工作。後來跟隨哥哥學習繪畫技藝。1924年,木村莊十二進入東邦電影公司美術部。1930年成爲帝國動力公司的導演,後來進入東寶。他擅長拍攝文藝作品,但由於戰爭這一特殊因素,他不得不拍攝一些戰爭題材的電影。戰後,木村莊十二協助中國繪製偉人宣傳畫。1953年回國之後,木村莊十二拍攝了一系列兒童電影。

由於木村莊十二的經歷比較特殊,所以保留下來的電影並不多。《向着河的青春》之所以特別,是因爲這是一部左翼傾向非常明顯得電影。木村莊十二在這部電影中直接大膽的表現了自己的政治傾向,這也使得他後來的電影生涯受到了一些影響。

在木村莊十二的電影中,《兄妹》是非常受關注的一部,在這部電影中,木村莊十二對匠人、體力勞動者進行了詳盡的刻畫。在表現他們生活的過程中,加入了一些人情故事,讓這部電影中的人物更加飽滿,故事更加豐富。成瀨巳喜男和今井正也翻拍過這部電影。

《新選組》也是木村莊十二比較激烈的一部作品,這部電影帶着很強的批判性,將鏡頭對準新選組這一反動勢力。在當時,這是一部很時髦的電影,不管是電影題材還是其中的觀點都讓觀衆眼前一亮。

戰爭深化以後,木村莊十二拍攝了一系列戰爭題材的電影,1941年,加入了滿洲電影公司,去了滿洲。戰爭之後,木村莊十二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中國,回國之後,參與了一系列兒童電影的製作。

【山本嘉次郎】

代表作:

1936年:《我是貓》

1941年:《夏威夷大海戰》

1949年:《風之子》

1957年:《象》

1964年:《狸之花道》

出生於1902年的山本嘉次郎從小就是影迷,後來進入慶應大學電影鑑賞會學習電影,退學之後進入日活向島劇組開始自己的電影生涯。山本嘉次郎不僅自己拍攝作品,而且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劇本。真正讓他確定導演身份的是一部半紀錄片電影《課堂作文》,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不僅關注了當下的日本社會現實,也是山本嘉次郎的野心之作,將他推向了電影大師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山本嘉次郎是日本殿堂級導演黑澤明的老師。

《課堂作文》以小學生的作文爲題材,對當時東京貧民窟的錫匠一家以及他們的鄰居進行日常生活的描述。這部電影採用紀實手法,通過平實客觀的記錄來表現日本民衆的清苦生活,飽含人文色彩。

山本嘉次郎拍攝這部作品時,日本正處於戰爭危機狀態,整個日本社會都比較混亂。山本嘉次郎試圖通過影像來表達自己對日本社會的關注以及日本民衆的擔憂,這一點在他的學生黑澤明的電影中也能窺探一二。

四十年代,山本嘉次郎製作了戰爭三部曲《夏威夷大海戰》、《加藤隼戰鬥隊》以及《雷擊隊出動》。當時很少有導演會直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反戰意識,山本嘉次郎在拍攝這三部電影的時候也做了取捨。他用練達的技術,將鏡頭對準戰爭的激烈,沒有過分塑造軍人氣質,削弱了戰爭的煽動性。

五十年代開始,山本嘉次郎拍攝了《戀之風雲兒》、《東京假日》等一系列溫情電影,這些電影較之山本嘉次郎之前的電影更加簡單,沒有複雜的技術和敘事,但依然可以稱之爲佳作。

後記:

電影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它的屬性和功能在不斷更新、填充。今天,有越來越多的觀衆喜歡看緊張刺激的大片,但不要忘記了,在上個世紀,有很多電影人在爲今天電影行業的繁盛打基礎。通過這十位已經被遺忘的電影大師,我們可以串聯起整個日本電影歷史,發現更多精彩的老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