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旗下主管的“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第二期比賽,在安徽銅陵決勝密碼賽秀館圓滿落幕。

當大多數人把光環與掌聲獻給勝利者時,這次採訪,我們卻找到了在此次比賽中失利的選手之一,同時也是曾獲得2017年AFG廣州柔術公開賽冠軍以及2019年深圳市拳擊散打協會錦標賽70公斤級冠軍的張智俊。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崑崙決的平臺具有極高的包容性,即使比賽失敗,也不會讓選手失去發聲的機會。

崑崙決:據資料顯示,您曾習練過兩年的散打,那爲什麼之後會去選擇練“中國跤”呢?這兩者之間您更偏愛於哪一種呢?

張智俊:我雖然不是“中國跤”的高手,但也不是新手,從小就有過一段時間的業餘練習。一直以來我對“中國跤”都非常的喜歡和熱愛,並慢慢了解“中國跤”源遠流長的歷史、曾經的輝煌以及現在逐漸小衆化的現狀。希望可以通過我個人的努力,爲宣傳和推廣“中國跤”盡一份綿薄之力。

於情懷於私心,我都更喜歡“中國跤”。於情懷這是我們中國最爲獨特的搏擊術,於私心我認爲“中國跤”與中國人氣質審美高度契合,未來一定能夠擁有更爲廣闊的市場。其實“中國跤”不僅僅是一個極其實用的搏擊術,更融入了中國人的哲學與內涵。李小龍曾經用“水”作比喻表達他的武術哲學,所謂“兵無常態,水無常形”,關於致勝沒有絕對的方法,靈活機動就好。而“中國跤”就是最具有這樣氣質的,在民間任何體型風格的人都可以互相切磋,而他們面對對方也有着不同的適用方法,只有“博大精深”四字可以形容。這點正是我喜歡它的地方。

崑崙決:您感覺散打與“中國跤”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張智俊:這兩個項目都是發源於中國的本土搏擊術,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差異大於相同。用綜合格鬥的理念來說,散打更偏向站立技,“中國跤”屬於摔柔系。

我個人覺得二者最大的不同是致勝思路上的不同。散打更偏向於抓打時間差,而“中國跤”更多的是通過帶動從而欺騙對手,藉助對手的力量或者空檔,達到倒人的效果,就是俗稱的“借力打力”。

崑崙決:這次比賽感受如何?

張智俊:這次比賽讓我對“中國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見識了許多高手,感覺自己也不過是“井底之蛙”。“中國跤”並沒有沒落,只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裏,它缺少一個面對民衆展示的機會。我也會繼續努力學習“中國跤”,將修行和推廣“中國跤”作爲自己一生的命題。期待接下來賽事方可以做出更加完善的賽制,也期待“崑崙決中國跤”可以火遍世界。

採訪最後,張智俊坦言,印象裏許多賽事一般都是採訪勝者,已經失利的運動員往往沒有被採訪的機會,而崑崙決可以給我們敗者一個發聲的機會,足以見得崑崙決是一個真心希望將“中國跤”發揚光大的組織,衷心的祝願這個賽事可以越辦越好。

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失敗與成功,都有着相同的價值。我們對每一場比賽的結果都懷有敬畏之心的同時,也祝願每位運動員,在逐夢的路上越走越遠,風雨兼程。“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持續報名中,我們在此期待大家的到來,在這裏,無論成敗,你可以盡情做自己的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