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與衛青霍去病的矛盾

衛青、霍去病的出現,以及他們的戰功使年老的李廣逐漸被替代。爲此李廣急於表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他最後的生涯中,一次不是很大“迷路”竟使老英雄蒙羞而恥,拔劍自刎。

李廣自殺後,李家其實給“皇家”的矛盾已經很深了,雖然衛青的確是一個胸懷坦蕩的帥才,可不是一個好導演,他沒有把李家因爲李廣自殺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時消除。

李廣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當戶,也就是李陵的父親,其實李廣的這個兒子還是有膽識和魄力的。

飛將軍李廣

有一次,天子和弄臣韓嫣戲耍,看來漢武帝也有點“二”。韓嫣有點放肆的舉動,李當戶就打了韓嫣,韓嫣逃跑了,武帝很欣賞他的勇敢。不過遺憾的是他死的早,他死的時候李陵還沒有生下。

李廣的小兒子叫李敢,李敢以校尉官職隨從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擊匈奴左賢王,他作戰英勇,奪得左賢王的戰鼓和軍旗,斬殺很多敵人,因此被封爲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並接替李廣任郎中令。

不過李敢畢竟是年輕了一些,他怨恨大將軍衛青使他父親飲恨自殺,把衛青打傷了,衛青理解年輕人的心態,沒有張揚,把這件事隱瞞下來,沒有說出去。

*冠軍侯霍去病

不過還是被霍去病知道了這件事,霍去病心想這還了得,大將軍是我舅舅,你李敢還在我手下,竟然如此膽大,冠軍侯霍去病也是年輕人,等李敢隨皇上到甘泉功打獵的時候,霍去病就用箭射死了李敢。

唉!年輕好鬥埋下了殺身的禍患。

當時霍去病正顯貴受寵,皇上就隱瞞真相,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不過一年多後,霍去病也死了。霍去病叫去病但終久去不了病。

這樣李家就與衛青及皇家有了隔閡。

李陵長大後,被選拔爲建章營的監督官,監管所有騎兵。他很好的繼承了家傳,也善於射箭,愛護士兵,漢武帝認爲李家世代爲將,因而讓李陵率領八百騎兵。後被任命爲騎都尉,統領丹陽的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張掖一帶練習射箭,屯駐在哪裏防備匈奴。

投降將軍李陵

兵敗投降的李陵

幾年後,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山進攻匈奴右賢王,武帝派李陵率領他的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兵到居延海以北大約一千里的地方,想以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讓他們集中力量去對付貳師將軍。

李陵到了預定的期限返回時,被單于的八萬大軍包圍。李陵只有五千人馬,箭射光了,士兵損失大半,殺死殺傷匈奴也有一萬多人。李陵且戰且退,一連八天。在離居延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被匈奴攔堵在狹窄的山谷,截斷了歸路。

李陵既無糧食,又無救兵,匈奴一方面加緊進攻,一方面勸誘李陵投降。

被圍的李陵只好投降了

李陵說:我沒臉再去見皇帝了!

於是就投降了匈奴。

單于得到李陵之後,因羨慕李陵家的名聲,又欣賞李陵作戰的勇敢,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對他很尊崇。

武帝知道後,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兒全家。這一下子徹底讓李陵絕望了再回漢朝的念想。

我是【尚思修善學佛】,從李廣的祖上李信作爲秦國的將軍一直到李陵之前,一直都是英雄般的存在,在經歷了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裏,由英雄到“叛徒”,到底是因爲什麼讓李陵放棄了尊嚴而投降了敵人。

衛青作爲大將軍還是謙虛恭謹的

按說結局應該像李廣那樣自刎而死,纔是一個最佳方案。

不過現在看來,李陵是“太難了”。一方面對生命的渴望,一方面是精神良心上的譴責。他知道作爲自己來說,投降是可恥的,自己的家族忠心耿耿的爲漢家王朝效力,他的祖父李廣因爲沒有給單于作戰而羞愧自殺,這一直是家族的榮耀。不過反過來看,武帝是怎麼對他一家人的,李廣到老無封,自己的叔叔李敢還被霍去病射死,這一切一定有怨恨的種子埋在心底。

戰爭帶來了災難

以至於晚年昏聵的漢武帝把他的母親、妻子一家人全部殺死,這一下子就絕了他迴歸漢朝的希望。不然結果可能會朝着另一個方向發展。我們看看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司馬遷與李陵

李陵和司馬遷是有交情的,武帝聽說李陵投降後大怒,羣臣也都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着報國之心。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

後來武帝與匈奴關係緩和一些後,派公孫敖迎李陵回來,但是沒有成功,就謊報李陵在爲匈奴練兵,以待有機會反擊漢朝,造成了武帝殺了李陵一家。

忍辱負重的司馬遷

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爲陵遊說”被定爲誣罔罪名,按律當斬。面對死亡,雖然名節可保,然史書未完,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

李陵與蘇武

蘇武與李陵都曾經擔任侍中的官職。李陵投降匈奴後不好意思去訪求蘇武。後來單于派李陵去北海勸降。李陵曾經這樣說:

“我剛投降的時候,也痛苦得像發瘋一樣,恨自己背叛了漢朝,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宮裏。你不投降的心情,難道比得過我當初?況且陛下年齡大了,法令無常,大臣們沒有犯罪就被滅族的有十數家,連自身安全都無法保證,你還顧得上別人嗎?”

李陵的勸降沒有效果,武帝死後,昭帝即位,漢朝和匈奴達成和議。漢朝派使者迎回蘇武,李陵設宴給蘇武送行說:

蘇武與李陵

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蹟,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爲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了吧,讓你瞭解我的心罷了。

【尚思修善 說】以上史料選自《史記》、《資治通鑑》。

縱觀李陵的投降一方面有他自己意志不堅的主觀原因,但是【尚思修善學佛】認爲,主要還是來自於外界的客觀原因,來自於哪裏呢?漢武帝!

漢武帝應該負全責

年老昏聵的漢武帝,拿着江山當兒戲,給匈奴作戰用一個“二貨”舅子哥,你以爲這個李廣利還是以前的衛青嗎?

李陵一定想光宗耀祖,完成祖上沒有完成的願望--封侯拜相!

從司馬遷對李陵的評價「他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來看,李陵有這個心等待這樣一個機會,畢竟他的根在漢,他祖上的榮耀在那裏。

還是和平年代好啊!

從他對蘇武的態度和話語「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什麼志願呢?當然是回報漢朝的志願!

不過這一切都因爲武帝的錯誤,而錯失了。武帝沒有等這個機會出現,也沒有留這樣的機會給李陵。如果李陵全家不死,武帝厚待之,漢朝和李陵的結局一定是另外一個不同的結果。

可惜,歷史只要因果,而沒有如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