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偉在18歲的時候成爲了王爺,起點比他父親當年還要高出不少,突如其來的顯貴身份讓他開始自命不凡。根據他的兒子在《清朝遺族回憶錄》中寫道:“當時家裏有三件御賜之物,分別是白虹刀、咸豐帝密喻和黃絲腰帶,父親最喜歡的就是白虹刀,甚至在晚上的時候都要隨身攜帶,生怕別人偷走”。

▲白虹刀

這把白虹刀確實在民間被神話的很厲害,但實際上和普通刀沒什麼區別。光緒三十四年慈禧打算在溥偉這一輩中選出一個皇位的繼承人,當時就有人提名溥偉,但是慈禧太后一直沒有應允,之後還有人專門上奏摺保舉,但慈禧太后依舊不作聲,從另一個角度來是溥偉實際上錯失了兩次登上皇位的機會。

▲溥偉

那麼是什麼事情讓慈禧最終放棄溥偉而選擇了年幼的溥儀呢?其實慈禧老謀深算早就看明白了未來的時局。溥儀當時才三歲只能靠隆裕來輔政,而隆裕是自己的親侄女,這樣朝廷的大權還是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些都是溥偉所不具備的。若是溥偉年紀再小些,也就有可能會被選爲皇帝了。

在皇帝登基之前,溥偉穿着親王的官服,很得意的等待着朝廷的宣召,但是從早上一直等到晚上始終沒有動靜,他按奈不住直接朝皇宮跑去,在宮門口恰巧碰到了奉詔前來的溥儀,看到這個三歲的孩子坐在轎子裏進宮,溥偉十分疑慮,還沒等探明究竟,就被宮中的內侍攔了下來。他心中知道大事不妙,就在宮門口大吵大鬧。這件事後來還成爲了民間的笑話,被編排成了“小恭親王咆哮宮門”的小段子。

▲袁世凱

多年後清廷岌岌可危,溥偉還妄想挽回大局,他找到裕隆太后索要軍餉,和袁世凱決一死戰,幾經周折最終打動了搖擺不定的裕隆太后,可溥偉怎麼會是袁世凱的對手,袁世凱爲了保存實力在共和時代竊取革命果實,於是上書稱溥偉愚蠢至極,一旦戰敗皇室一切優待不復存,這讓裕隆立刻打消了念頭。

▲溥儀

在清朝覆滅後溥偉還時刻想着復辟清王朝,他先是找到德國人無果,又找到了日本人,當時日本人正在圖謀入侵中國,溥偉的到來正是時候,但是在僞政權成立後日本人認爲溥偉變化無常且昏庸無能,也不如溥儀名正言順,於是扶持溥儀做了傀儡皇帝,溥偉竹籃打水一場空。

隨着溥儀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對於溥偉開始有了戒備之心,生怕自己的權利有朝一日被溥偉奪去,因此在僞滿洲國時期溥偉在政治上始終沒有得志,甚至連一個體面的官職也沒有混上。後來溥儀還以各種理由削減了恭親王府的正常開支,讓溥偉的日子苦不堪言。

▲電影《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劇照

1934年溥儀在登上僞滿洲國皇帝之際,曾經派遣溥偉到北京和天津一帶活動清王朝的遺老遺少到瀋陽參加登基大典。溥偉到了京津後把所有祝賀的奏章全部收集好之後,就帶着太監二十四名回到了瀋陽,這也是有記載的溥偉人生中做過的最後一件事。

▲影視劇劇照

因爲擁立溥儀登基有功,溥偉的兒子毓嶦被任命爲了貼身侍衛,而溥偉本人一直到1936年離開人世也沒能進入到權力的中樞。根據他身邊的僕人透露,56歲的溥偉在臨終的最後一刻還心心念念清王朝復辟之事,甚至有時候出現幻覺以爲清朝還在,僕人告訴他實情後還被他呵斥:什麼!大清亡了?可見其頑固之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