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是一个封建帝制的国家,而且朝代也总是会不断的更替的,但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会是有一个毛病,就是就不得留开国功臣。他们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尔非常狠心的将那些陪着自己一起在沙场上征战数年的将士们给想办法的杀掉。所以对于那些敢留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也是非常的敬佩的,毕竟随时随地都要担心自己的脑袋究竟什么时候会落地。那么曾陪朱元璋打天下的这六大名将,最后命运如何?

1、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

2、邓愈

邓愈(1337~1377年),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1371年(洪武四年),邓愈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措运输军队中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供应从征各部。

1377年(明洪武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同年农历四月,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邓愈班师回朝,在回师途中生病。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明军到达寿春的时候,邓愈因病去世。

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止上朝三天,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朱元璋还亲自选择墓地,将邓愈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猎。并命人将邓愈的功绩写入《洪武功臣录》。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

1357年(至正十七年),19岁的朱文忠(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随军支援池州,第一次作战就立了功,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兵,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1377年(洪武十年),李文忠受命与韩国公李善长一起商议军国要事。1379年(洪武十二年),洮州十八番族反叛,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并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还朝之后,李文忠报告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请求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取水,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太祖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1384年(洪武十七年)农历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太祖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4、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李善长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劳不亚于徐达,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维庸案爆发后,尽管李善长暂时未被牵连,但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善长曾默许或知而不报胡惟庸的反情,这比较合情理。李善长眼看要善终了,结果70多的时候,终因为天上掉下几颗流星,需要杀大臣应天象,结果李被杀,株连家人几十口。

5、冯胜

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后协助朱元璋征讨四方,建立明朝。

洪武二年,冯胜率军渡过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然后渡过陇水,攻取巩昌,进逼临洮,降服李思齐。又回军跟随大将军徐达围攻庆阳。扩廓遣将进攻原州,声援庆阳。冯胜扼守驿马关,打败其将,于是攻克庆阳,捉住张良臣。陕西全部平定。

第二年正月,冯胜以右副将军的身份与大将军一起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俘获兵马数万。又分兵自徽州往南出一百八渡,巡行略阳,擒获平章蔡琳,然后进入沔州。另外派遣其他将领自连云栈攻取兴元,调兵吐番,在西北征讨哨极。凯旋之后,论功时,冯胜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参与军国大事,并封为宋国公,年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洪武五年(1372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被赐死。因未能善终,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6、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中书右丞相。一切准备就绪,朱元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徐达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4月,自虎牢关(河南荥阳西北)西进,在塔儿湾(河南偃帅县境)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5万,迫使元梁土阿鲁温于洛阳投降。随后,徐达、常遇春分兵攻占嵩(河南嵩县)、许(河南许昌)、陈(河南淮阳)、汝(河南临汝)诸州。亡潼关(陕西潼关东北)守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齐关四逃。徐达等派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华州(陕西华县)。

5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战,与渚将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徐达根据元廷外援已绝的军事形势,建议乘势直取元都,朱元璋表示同意。7月,徐达率军自中滦(河南封丘西南)渡黄河,攻占卫辉(河南汲县)、彰德(河南安阳)、磁州(河北磁县),转向临清,会合山东各路明军,沿运河继续北进,在河西务(天津武清)、通州(北京通县)击败元军万余人,进逼大都。

元顺帝听到消息,在至正二十八年二十七日的夜里率领妻儿及妃嫔、侍从偷偷地开了大都的建德门,向着居庸关的方向逃去,逃往"上都"。8月2日,明军占领大都,元统治被推翻。元王朝至此灭亡。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六个国公中,常遇春、邓愈、李文忠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只有徐达得以善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