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太監弄權問題一直都存在。尤其是漢代和明代,大太監層出不窮,明代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每一個皇帝身邊都有擅權的大太監身影。下面這位太監,大權在握,操縱皇帝,其爲了衣錦還鄉,搞得50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被抓,國家差點滅亡。

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太監——王振。王振生於明代時期的蔚州,而且在當地那算是個知識分子,做過教官,但是考進士難度較大。因此,其爲了飛黃騰達,自己割了進宮做了太監。而王振雖然考不上進士,但是進了宮就成了鳳凰了,因爲大部分太監都不識字,而王振那簡直是大知識分子。

後來皇帝看上他的文化,讓其教育太子,這爲太子就是明朝著名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當皇帝后,對這位才學很大的師傅王振那是信任有加,很多大事都對其言聽計從。在明英宗十四年,當時的蒙古瓦剌在首領也先的率領下大舉進犯大明,而王振太監一直都有當大將軍征戰沙場的夢想。

因此,攛掇皇帝御駕親征,調集全國各地近50萬軍隊,準備將蒙古人消滅。朝廷的大臣們那是哭的死去活來,不讓皇帝去,但是這個朱祁鎮非不聽,御駕親征,而且將指揮權交給了王振大太監。這下一個太監掌控50萬軍隊,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啊。

而王振太監洋洋得意,終於做了回大將軍,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於疆場。正要大幹一場,卻在關外溜達了大半圈,愣是連蒙古人的影子都沒看到。而此時,糧草有點供應不上,也不敢繼續追,怕受埋伏,於是王振太監決定撤退回北京。本來就這麼退回去,任何損失沒有。

但是,王振頭一次率領50萬大軍還帶着皇帝,因此很想在老鄉們面前炫耀一下。於是指揮大軍繞道走蔚州,而且,王振還準備讓皇帝在自己老家住上幾天。但是呢,當時蔚州這個地方大部分土地被王振佔有,因此,爲了不讓大軍踐踏到自己家的糧食,不斷更改路線,盡走一些彎路,窄路。

搞得大軍疲憊不堪,等走到了土木堡,壞事了,蒙古人追上來了,頓時全軍混亂,這位王振太監也不懂得指揮。於是,土木堡變成了屠宰場,50萬大明精銳士兵,包括當時京城三大營的軍隊,全部被殺,全軍覆沒。連朱祁鎮也被抓走,成了俘虜。

王振太監這一炫耀連自己的老命也搭上了,死在了亂軍之中。而當時全國的軍隊大部分死於土木堡,當時京城空虛,也先想趁機一舉滅亡大明。幸好此時于謙振臂一呼,誓死抵抗,最後挽救了國家。所以說,就怕太監有文化。#王振#皇帝#明英宗收藏

因此,攛掇皇帝御駕親征,調集全國各地近50萬軍隊,準備將蒙古人消滅。朝廷的大臣們那是哭的死去活來,不讓皇帝去,但是這個朱祁鎮非不聽,御駕親征,而且將指揮權交給了王振大太監。這下一個太監掌控50萬軍隊,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啊。

而王振太監洋洋得意,終於做了回大將軍,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於疆場。正要大幹一場,卻在關外溜達了大半圈,愣是連蒙古人的影子都沒看到。而此時,糧草有點供應不上,也不敢繼續追,怕受埋伏,於是王振太監決定撤退回北京。本來就這麼退回去,任何損失沒有。

但是,王振頭一次率領50萬大軍還帶着皇帝,因此很想在老鄉們面前炫耀一下。於是指揮大軍繞道走蔚州,而且,王振還準備讓皇帝在自己老家住上幾天。但是呢,當時蔚州這個地方大部分土地被王振佔有,因此,爲了不讓大軍踐踏到自己家的糧食,不斷更改路線,盡走一些彎路,窄路。

搞得大軍疲憊不堪,等走到了土木堡,壞事了,蒙古人追上來了,頓時全軍混亂,這位王振太監也不懂得指揮。於是,土木堡變成了屠宰場,50萬大明精銳士兵,包括當時京城三大營的軍隊,全部被殺,全軍覆沒。連朱祁鎮也被抓走,成了俘虜。

王振太監這一炫耀連自己的老命也搭上了,死在了亂軍之中。而當時全國的軍隊大部分死於土木堡,當時京城空虛,也先想趁機一舉滅亡大明。幸好此時于謙振臂一呼,誓死抵抗,最後挽救了國家。所以說,就怕太監有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