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秦始皇,將一切希望寄託在方士徐福的身上,接連兩次對其寄予厚望,命他前往海外仙山尋覓仙蹤。

然而,徐福一去而不復返,帶着秦始皇賞賜的金山銀海及童男童女遠渡東瀛,過上了逍遙自在的日子。秦始皇等了好多年,終於從希望變得失望,從失望變得絕望。直到秦始皇在病榻上出氣多進氣少,他才意識到自己當年輕信徐福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

至此,一向不信命的嬴政終於知天命,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在沙丘宮中,嬴政傳喚了李斯和趙高,讓趙高執筆寫下遺囑,吩咐趙高將信交於公子扶蘇,並“以兵屬蒙恬,與喪合咸陽而葬”。玉璽剛剛加蓋在墨跡未乾的信上,還沒有發出去,嬴政便魂歸天際了。

有時造化就是這樣作弄人,倘若秦始皇的死可以延緩一段時間,即便是幾個時辰,都能讓扶蘇繼位成爲定局。只要嬴政活着,那麼,就沒有人敢截留這封信,更沒人敢違抗天威篡改遺詔的內容。這封信便會順理成章地交託在扶蘇手中,隨後扶蘇便會與蒙恬一道返回咸陽,成爲另一個秦二世。然而,嬴政沒能活到這封信發出去的那一刻。

在秦始皇的遺詔中,吩咐扶蘇即刻返回咸陽,卻並未安排另一個兒子胡亥,他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想要讓扶蘇成爲大秦王朝的接班人。之所以嬴政沒有直接地說出來,因爲晚年的秦始皇忌諱言死,所以他便通過這種方式賦予扶蘇兵權。要知道,在當時的形勢下,秦始皇並未聲名由誰來繼承大統,而掌握了兵權的扶蘇無疑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一個。

從這裏,就能看出秦始皇的聰明之處。

首先,扶蘇的身份是合理合法的。按照“無嫡立長”的繼承製來看,嫡長子扶蘇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在當時沒有太子的情況下,扶蘇以皇長子的身份接管皇權是理所應當的。雖然秦始皇沒有說明該由誰來繼位,但正因如此扶蘇上臺才能讓所有皇子對其心服口服。嬴政此舉若能成功,將會讓皇權平穩地過渡到下一代。

其次,扶蘇的能力在衆位皇子中是相對突出的。根據史料來看,扶蘇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全才,就連擁護胡亥的趙高對這一點亦心知肚明。秦始皇最青睞的繼承人,一定是個能力突出的人才,絕不可能是一個庸人。相比之下,胡亥及其他皇子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再者,扶蘇是具備帝王氣魄的。雖然,史料中關於扶蘇的記載比較少,但一些簡短的描述已經能夠讓我們大體瞭解到扶蘇的秉性和氣度。絕大多數皇子都礙於秦始皇的淫威而不敢直言,唯獨扶蘇屢次站出來向父親諫言,展現自己相對獨立的治國觀念。

雖說,扶蘇屢次冒犯的行爲讓秦始皇十分不悅,甚至要將其逐出中央。不過等到秦始皇冷靜下來後一定會意識到,只有扶蘇這樣的性子,才繼承了自己的基因。倘若扶蘇與其他皇子一樣,只知道在父親面前阿諛奉承拍馬屁,那麼,秦始皇一定不會將江山社稷交到他的手裏。

最後,雖說嬴政將扶蘇逐出京城,但這並不是放逐,而是一場歷練。倘若,秦始皇不待見扶蘇,何不將他軟禁在宮裏,或流放到不毛之地呢?秦始皇派遣扶蘇前往邊疆,與手握三十萬重兵的蒙恬做伴,這足以看出嬴政十分青睞扶蘇,打算讓他在邊疆經歷一番歷練。

自古以來,皇子與大將之間過於親密的關係都會招致統治者的忌憚,但秦始皇卻絲毫不擔心扶蘇與蒙恬往來密切。

這說明什麼?

說明嬴政打算將江山社稷交託給扶蘇,讓他先與蒙恬這位軍界首屈一指的人物打好關係。這樣一來,在嬴政過世以後,扶蘇便能憑藉兵權輕而易舉地上位,並維護王朝的穩定。

爲了大秦王朝的未來,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臨終前做出了看似輕描淡寫的安排。殊不知,嬴政的安排實際上是他仔細考量了多年的結果。可以說,換做任何一位統治者,站在嬴政所處的歷史節點上,都無法做出更優的選擇。

遺憾的是造化弄人,人算不如天算,九泉之下的秦始皇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沒有算到自己死後威懾力全無,連趙高這樣的小人物都敢騎在他的靈柩上拉屎,以至於,最有權威的遺詔就這樣被隨隨便便地篡改了。因此,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二世暴政時,陳勝說道:

“天下受暴秦的統治已經很久。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就因爲扶蘇屢次規勸秦始皇的緣故,秦始皇就派他領兵駐守外地。現在傳聞扶蘇並沒有罪,秦二世卻把他殺害。

百姓都聽說扶蘇賢明,卻不知道他已死。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下戰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擁戴他。楚亡後有的人認爲他已死,有的人認爲他逃亡躲藏起來。現在要是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有很多人響應。”

參考資料:

【《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