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賨人客,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

曹操被稱爲“奸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幹過一件“壞事”,就是挾天子令諸侯。

在我們的理解中,曹操正是藉助這一政治行動,掌握了天下話語權,最終走向成功,成就霸業,然後過河拆橋,把漢獻帝給拋棄了。

所以,曹操真奸,就像他在《三國演義》中說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事實真像我們想的那樣簡單嗎?

遠遠不是,先說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在那樣的情況下,曹操還好意思說出這樣的話?殺了人全家,還厚顏無恥地說:你活該,我就是這樣的人!

估計沒有哪個人會荒唐到如此地步吧?而事實是:曹操說了8個字(出處),吳人孫盛在《雜記》裏面寫到: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爲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當然這也是別人寫的,當不得真,但起碼人家寫的曹操是在悔恨的情況下悽然發聲,爲自己開脫。意思是:難道只有我對不起別人?就沒有別人對不起我的嗎?如果古代有標點符號,這句話後面應該是一個問號:“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雖然是一種開脫,但態度起碼是在認錯,而不像《三國演義》裏面寫的那樣蠻橫無理。

再來說說“挾天子以令諸侯”。

如果不是曹操接納漢獻帝,漢獻帝估計早就遇害了。因爲當時除了曹操,沒有人能接納他,就像東周王室一樣。

當時最有實力接納漢獻帝的是袁紹,可是袁紹不想,他野心比曹操還大。還有一個幽州牧劉虞,但這位漢室宗親被夾在公孫瓚和袁紹之間動彈不得、有心無力。

按照漢獻帝的想法,找個清淨地躲起來先,然後觀天下形勢,徐圖恢復皇權。

可是天下紛亂,哪有清淨地?曹操把握時機,將漢獻帝挾持了過去。

按照當時的道德標準,曹操的這種做法確實有點不地道、不忠,但和袁紹那些背後捅刀子的人比起來這又算什麼呢?而且,曹操的這個舉動冒有很大風險。

衣帶詔事件,伏完事件,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攻許事件,漢獻帝的這些反擊只要有一次成功,曹操都將白忙活一場,替他人做嫁衣。

即便曹操僥倖活了下來,官渡之戰要是曹操打敗了,一樣前功盡棄。請問曹操挾的是什麼天子?令的是何方諸侯?一切都是憑實力,槍桿子不硬,其它都是白搭。

只不過後來曹操成功了,別人嫉妒他,就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加給了他。事實上,漢獻帝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差。他暗算曹操那麼多次,曹操都沒有殺他。即便曹丕篡位也沒有殺他,還給了他個安樂公當,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結局?要是換作其他人,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這正是曹操政治高明的地方,但不能說他奸,要說奸,哪個權臣不奸?

這個社會,我們不是隨着自己的想法走,而是隨着社會的規則走,要成就什麼樣的偉業,就得接受什麼樣的規則,否則,你只能活在自己的空間裏。

我並不提倡人人都要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因爲那會讓你失去自己,心安,最好。

好了,這是筆俠今天的分享,就聊到這裏吧。

咱們下次繼續……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不要忘了點贊,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