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英宗朱祁鎮,大多數人都不抱好感。朱祁鎮昏庸無能,聽從王振的勸說,率大軍親征蒙古,結果兵敗土木堡,自己還被俘虜,明朝也從此由強轉衰。不過說起朱祁鎮的功績,廢除殉葬制度或許是爲數不多的功績之一吧。

我國古代自商朝開始就有殉葬的惡習。古代皇族或貴族去世之後,其妻妾或相關服侍他的人會被活埋或被殺死後再陪葬,這種陪葬制度是非常殘忍的。明朝時,朱元璋恢復了殉葬制度。古人對祖宗是不僅僅是懷念,還有敬畏之心。祖宗定下的規矩,後人都要遵從。所以,朱元璋恢復殉葬制度,後代的皇帝即便覺得不妥當,也只能照做。朱祁鎮想廢除殉葬制度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說到朱祁鎮爲什麼會廢除殉葬制度,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情。正統四年,周憲王朱有燉去世。朱祁鎮得知後,曾下詔“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只可惜詔書下得有點晚,朱有燉的弟弟朱有爝已按殉葬制度,讓朱有燉的妃子殉葬。朱祁鎮沒辦法,只能亡羊補牢,只好表彰周憲王朱有燉已殉葬的妃子的的“貞烈”、“貞順”。

朱祁鎮既然能夠下詔阻止殉葬,表明他對殉葬是非常反感的,但並不代表着他要廢除殉葬制度,周憲王雖是皇族,卻不是皇帝。

朱祁鎮被幽禁七年,通過奪門之變重登帝位。明代宗朱祁鈺不久就去世了,那麼朱祁鈺的妃子呢?據史料記載,朱祁鈺有5個后妃,除了神祕的李賢妃後,杭皇后已死還被毀墓,唐貴妃被殉葬了。朱祁鈺本想將汪皇后也殉葬,但被大臣李賢阻止才得以倖免,理由是汪皇后生有兩女。奇怪的是,朱祁鈺另外一個妃子李惜兒當時也沒被殉葬,反倒是在孝翼太后吳氏(朱祁鈺母親)去世時(天順五年)被殉葬了。這兩次殉葬行爲都是朱祁鎮主持和要求的。這就表明當時的朱祁鎮並沒有廢除殉葬的念頭。或許朱祁鎮對朱祁鈺恨之入骨,纔會有這種要求。

再看看朱祁鎮是怎麼廢除殉葬制度的。朱祁鎮是在臨死之前留下遺詔,遺詔關於安葬部分,是這麼說的:

《明史》: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衆妃不要殉葬。歛時湏沐浴潔淨,棺內裝用袍服繫腰絛環,皇后同東宮自選帶皮鞓者易以絛鞓,衣服不湏多,縱多亦無用,擇好地建陵寢,皇后他日壽終,宜合葬。惠妃亦須遷來,以後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違。

從這段話的字面意思來看,朱祁鎮只是要求不要把他自己的妃子殉葬,而不是廢除殉葬制度。他開了個好頭,明朝後代的君主也就照着做,於是明朝的殉葬制度就止於朱祁鎮。但問題是,明朝的殉葬應該不僅僅是妃子殉葬吧?可能還會有一些宮女和太監。例如明成祖朱棣去世時,殉葬的人就有30多人,有一些是宮女和太監。朱祁鎮的遺詔只是說他的妃子不要殉葬,那麼其他人呢?不過好在明代自朱祁鎮後也沒有殉葬的記錄,由此可以看出,朱祁鎮之後,明朝確實是沒有過殉葬的行爲。

從朱祁鎮主持的朱祁鈺和孝翼太后吳氏安葬時的殉葬來看,朱祁鎮也沒有打算廢除殉葬制度。朱祁鎮對殉葬制度是反感的,但殉葬制度畢竟是祖制,他也不敢正式廢除。不過,爲了讓他挽救自己的后妃,他才留下遺詔,即衆妃不要殉葬。

在朱祁鎮的後宮妃子中,最得寵愛的就是錢皇后了。當年朱祁鎮兵敗被俘時,錢皇后爲了救回朱祁鎮,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錢財,還因掛念而整天痛哭,累了直接倒地摔殘了腿,還哭瞎了雙眼。在朱祁鎮被幽禁的七年中,也是錢皇后在旁邊陪伴。朱祁鎮心中即慚愧又感動,重登帝位後,錢皇后已是殘疾之身,且無子嗣,本就當不了皇后。朱祁鎮感念錢皇后的恩情,力排衆議,恢復錢皇后的後位。

朱祁鎮明白他去世以後,錢皇后已沒有依靠,又是殘疾之身。太子朱見深有自己的生母,自然會尊自己的生母爲太后。如果朱見深不尊錢皇后爲太后,錢皇后又無子,再加上朝中沒人爲錢皇后說話,錢皇后可能真的會被殉葬。所以朱祁鎮做了種種安排:1.留下遺詔交代安葬事宜,不要妃子殉葬;2.囑咐大臣李賢和太子朱見深,尊錢皇后爲太后,在錢皇后死後,與他合葬。朱祁鎮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他死後,錢皇后能過得稍微好些。

內容素材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