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托馬斯·溫特伯格執導的《狩獵》,讓丹麥最性感的大叔麥斯·米科爾森拿下了戛納影帝

這次,二人再度合作的新片《酒精計劃》,自然備受期待。

先說說影片目前的戰績。

在歐洲電影獎上,《酒精計劃》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編劇四項大獎,妥妥地成爲最大贏家。同時該片還將在明年代表丹麥衝奧,競爭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難得的是,之前導演一向喜歡探討嚴肅命題,而這部電影的氣質可以說是比較輕鬆的了,甚至還帶點喜劇色彩。

其實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關於“酒”的電影。

簡單來說,影片的劇情可以用一句廣告語來概括——

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而主人公們之所以開始了一場“酒精計劃”,是因爲他們的人生都面臨着同一種困境——

中年危機。

這部電影,採用的是經典的三幕劇敘事

01

交代:改變生活,開始酗酒

影片的主演,是四位在高中教書的中年大叔,他們雖然面臨着不同的問題,但生活都陷入到了重複乏味的狀態。

總之,他們都覺得自己的生活缺乏激情。

男主馬丁是個不受歡迎的歷史老師,他的課堂枯燥乏味,事業不順的他,家庭也不和睦,回到家中妻子總是對他不理不睬。

尼古拉是心理老師,他娶了個有錢的老婆,但私生活完全被三個孩子填滿。

彼得是音樂老師,學生們青春洋溢的歌聲也喚不起他青春的激情。

湯米是體育老師,課堂上圍繞着他的永遠是一羣活力四射的學生,但生活中他孤身一人,只有一條老狗相伴。

在尼古拉的生日宴會上,四個失意的中年人聚在了一起。

當所有人都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時,尼古拉談起了一位挪威心理學家的有趣言論,他認爲喝酒纔是人類明智的選擇,因爲人類生來血液中就缺少0.05%的酒精濃度。

爲了擺脫循規蹈矩的生活,四人一拍即合,決定身體力行證實這一言論。於是,他們開啓了一場酗酒實驗,還計劃將學術數據,寫成一篇學術論文。

剛開始,實驗進展得頗爲順利。小酌之後,他們的狀態確實不同了。

馬丁在課堂上不再那麼一板一眼,酒精讓他放鬆下來,他的歷史課堂也變得輕鬆幽默。

同樣在酒精的作用下,彼得也大膽改變了教學方法。他讓學生在黑暗的環境中感受彼此,他們手牽着手,唱出了無比動人的歌聲。

02

危機:酗酒逐漸讓生活失控

嚐到酒精的甜頭之後,他們的飲酒量也大大增加。

微醺已經滿足不了馬丁了,他直接喝醉去上課。

課堂上他超常發揮,簡直像變了個人一樣,同學們也跟着嗨了起來。

放飛自我之後,馬丁和妻子也有了久違的夫妻生活。

四人對這場酗酒實驗越來越狂熱,他們決定測試最高酒精濃度

說白了,他們想要一次終極宣泄

一杯又一杯,四人馬上進入了狂歡模式。

可惜這次,他們搞砸了。

他們去超市鬧事,跳到海里捕魚,之後又去酒吧狂歡。

一連串的失控行爲之後,等待他們的是家庭危機的大爆發。

馬丁和妻子大吵一架,馬丁抱怨彼此不再交流,妻子則痛斥丈夫在家庭中就是個隱形人。悲痛中,她直接向馬丁承認了自己的婚外情,並提出了離婚。

本以爲喝酒可以解憂,結果四人被啪啪打臉。現實生活給他們上了一課,告訴他們什麼叫“借酒消愁愁更愁”。

酒精帶來的片刻歡愉,轉瞬就變成了放縱。

眼看着生活越來越失控,他們決定終止這個實驗。

03

高潮:與生活和解

當所有人慢慢迴歸正常生活時,只有獨身的湯米依然酗酒,人也越來越頹廢。

之前的日子有多刺激,現在的他就有多空虛。

最終,他帶着唯一陪伴他的老狗,跳海自殺。

在湯米的葬禮上,三位老友爲他抬棺,送他最後一程。

他們聊着自己生活的近況,大家似乎又回到了正軌上,馬丁的妻子也給他發來了和好的短信。

結尾處,畢業的學生在街上狂歡,馬丁在人羣中暢快地舞蹈。這段舞蹈可以說是影片的華彩片段,馬丁最後那飛身一躍,也頗有深意。

這到底是他積極地飛向新生活,還是空虛地想要墜入海中,影片沒有給答案,這樣的設置也給了我們更多的解讀空間。

坦白說,條姐本來是抱着再看一部《狩獵》級別電影的期待來看這部影片的,結果有些失望

畢竟關於酒的電影,影史上已經有許多經典了。像《杯酒人生》《宿醉》《離開拉斯維加斯》等,都已經是膾炙人口的作品了。

而以酒來對抗中年危機的故事,也並不新奇。

因此,以托馬斯·溫特伯格以往的表現,條姐本以爲他會拍出一部關於酒精與人性的論文,結果,影片卻成了一篇小品文

片中不同人物線的切換讓故事顯得有些鬆散,直至結尾,影片都對酒精的態度曖昧不清。如果不是麥叔最後的暢快一舞,影片只會顯得更加高開低走。

當然,條姐並不是說影片必須要對酒精做一個價值判斷。

正如導演的前作《狩獵》,影片到最後,也沒有評價那個撒謊小女孩的對錯。但是,影片藉此批判了更深層次的東西。它批判的是一種羣體意識、刻板印象、以及人們心中的“傲慢與偏見”。《狩獵》最後那一槍,給了影片一個強有力的結尾。槍聲響起,掩藏在善意下面的惡全部暴露了出來。這種延伸,讓影片更有深度,也更有社會批判性。而《酒精計劃》這部電影,缺少的正是這種延伸。

雖然影片在表意上有所欠缺,但影片的鏡頭語言,是非常靈動真實的。

作爲《道格瑪95宣言》的發起人之一,導演在這部電影中也嚴守影片“道格瑪95”追求自然平實的準則。

片中大量運用的手持攝影,增強了觀衆的臨場感,也與人物醉酒的狀態相契合。伴隨着這些晃動的鏡頭,觀衆似乎也與主角們一起,經歷了一次醉酒體驗。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吹一吹麥叔的演技了。片中,人物的狀態需要隨着酒精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實驗的過程中,酒精濃度越來越高,麥叔也精準地演繹出了不同的醉態。丹麥國寶級演員的演技,真心讓人服氣。

影片開頭引用了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的一句話——

“青春爲何物?南柯一夢罷了。愛情爲何物?夢中的造物罷了。”

影片以學生在酒精中的狂歡開始,又以學生在酒精中的狂歡結束。年輕人喝酒是因爲快樂,而中年人喝酒是因爲苦悶。這種對比,更加凸顯了青春不再的中年人生,是多麼的窘迫與悲涼。

想要通過酒精來釋放自己,結果卻被酒精控制。

酒精帶來的片刻歡愉,換來的卻是失控的人生。只有當人生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時,生活才迎來真正的和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