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法而論,多爾袞其實有一兒一女。

子爲繼子,女爲親女。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多爾袞死後的第二個月,因多爾袞生前無子,無人可繼承他的香火,爲讓他後繼有人,順治皇帝遂下詔將多爾袞的同母弟豫親王多鐸第五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爲子,承襲睿親王爵。

最開始,爲安撫多爾袞派系官員,防止他們狗急跳牆,威脅到自己的皇位,順治對多爾袞和其黨羽那是厚待有加。先是追尊多爾袞爲義皇帝,賜廟號成宗,其喪禮完全與皇帝一般無二,而後還任命多爾袞的近侍詹岱、蘇克薩哈爲議政大臣。這些舉措無一例外,都是爲了解決因多爾袞的驟然離世,其派系可能會出現躁動的問題。

這時,在順治的帶動下,整個朝局對多爾袞都是秉持着厚待之風,只要跟多爾袞搭邊的人,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賞,而作爲多爾袞的繼子多爾博,他就更是被厚待。

多爾博先是承襲睿親王爵,之後其俸祿更是其他諸王的三倍,年俸達3萬兩以上。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隨着順治皇帝逐漸掌控朝局,反對多爾袞的官員重新站穩腳跟,一場針對多爾袞的清算也隨之展開。

順治先是下詔恢復被多爾袞貶斥的兩黃旗貴族的地位,然後提升滿達海、瓦克達、傑書、羅可鐸等兩紅旗勳貴的地位,向外界表明自己對多爾袞再不是要厚待,而是要清算。其後,向外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接着又以各種理由處罰了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尹圖等多爾袞派系官員。

見順治已不再厚待多爾袞,朝中的風向也開始向清算多爾袞的方向轉變,原兩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爲活命,紛紛倒向順治,自此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

多爾袞一派的倒臺,身爲多爾袞繼子的多爾博自然也不能倖免。二月,多爾博被廢去睿親王爵,並罷多爾袞繼子的身份,重新迴歸多鐸一脈。

多爾博畢竟是皇族,且也不是自願爲多爾袞繼子的,是順治強制讓他爲其繼子的,故而在清算多爾袞之時,多爾博並未受到太重的處罰,只是一切迴歸原樣,就好像是從來都沒發生一樣。

或許是順治對多爾博有些許的愧疚,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治特意下詔賜予多爾博多羅貝勒的爵位。依清制,鐵帽子王親王除了一個兒子可以繼承其爵位,其餘子嗣都需經過考覈方可獲得爵位,而一般情況下所獲得爵位多是貝子以下的爵位,多爾博能夠獲得貝勒的爵位,可見順治對他還是有些另眼相看的。

多爾博一直活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年30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大開爲宗室翻案之風,其中多爾袞就被翻案。乾隆認爲多爾袞於開國有功,復封其爲睿親王,追諡號爲“忠”,配享太廟。同時,下詔多爾博仍爲多爾袞繼子,並命令其子孫淳穎襲睿親王。

到頭來,多爾博還是免不了被人操縱叫誰父親的命啊!

多爾袞這一生,雖王妃衆多,活得也夠久,但留着他血脈的子嗣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東莪格格。

關於東莪格格的記載,清史中只有簡短的一個記載:多爾袞去世後,東莪格格被交給信郡王多尼看管。

不過,據今清學者研究,東莪成年後,很有可能下嫁到蒙古。在今呼和浩特市內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據《公主府志》記載,這座府邸曾經是多爾袞曾外孫女所有,多爾袞只有東莪這一個女兒,既然說她是多爾袞的曾外孫女,那就只能說明東莪最後是下嫁到了蒙古。

清朝皇族將公主或郡主下嫁到蒙古,乃是慣例。清代立國時,因力量弱小的緣故,爲對抗明朝,及統治數量龐大的漢民族,他們就以互相聯姻的形式將蒙古拉上自己這一條船上,或清朝皇族、宗室娶蒙古公主;或清朝公主、郡主嫁蒙古王公。據統計,有清一代,約500餘位公主下嫁蒙古,由此東莪格格下嫁蒙古,這並不稀奇。

至於東莪下嫁給蒙古哪位王公!現在暫不明確。

有很大可能是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

據清史記載,從順治八年東莪被送到信郡王府,到順治十八年,下嫁給蒙古王公的公主中有二位身份是不明確的,一位是在順治十三年左右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的多羅格格;另一位是在順治十五年左右下嫁科爾沁臺吉鄂齊爾的沒有封號的格格。

首先,據《公主府志》所載,這位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封號是和碩格格,若這個記載無誤,她的父親定是親王,因依清制,只有親王之女可稱和碩格格。而據清史記載,科爾沁臺吉鄂齊爾的子嗣並未曾獲封過親王爵,由此東莪格格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嫁給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的多羅格格。

其次,據清史記載,多羅格格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之前,信郡王多尼迎娶了土謝圖親王巴達禮的女兒,也就是巴雅斯護朗的姐妹。依清朝慣例,其娶蒙古王公之女,蒙古王公也多會娶其家族之女,以此達互相聯姻之意。因此,若以這個慣例,東莪格格下嫁巴雅斯護朗倒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至於東莪的去世時間和在蒙古的經歷,因無史記載,所以未可知。可若是《公主府志》記載屬實,料想東莪過得不會太差,畢竟是蒙古王公的王妃,生活自不會差。#多爾袞#順治#東莪收藏

順治先是下詔恢復被多爾袞貶斥的兩黃旗貴族的地位,然後提升滿達海、瓦克達、傑書、羅可鐸等兩紅旗勳貴的地位,向外界表明自己對多爾袞再不是要厚待,而是要清算。其後,向外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接着又以各種理由處罰了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尹圖等多爾袞派系官員。

見順治已不再厚待多爾袞,朝中的風向也開始向清算多爾袞的方向轉變,原兩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爲活命,紛紛倒向順治,自此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

多爾袞一派的倒臺,身爲多爾袞繼子的多爾博自然也不能倖免。二月,多爾博被廢去睿親王爵,並罷多爾袞繼子的身份,重新迴歸多鐸一脈。

多爾博畢竟是皇族,且也不是自願爲多爾袞繼子的,是順治強制讓他爲其繼子的,故而在清算多爾袞之時,多爾博並未受到太重的處罰,只是一切迴歸原樣,就好像是從來都沒發生一樣。

或許是順治對多爾博有些許的愧疚,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治特意下詔賜予多爾博多羅貝勒的爵位。依清制,鐵帽子王親王除了一個兒子可以繼承其爵位,其餘子嗣都需經過考覈方可獲得爵位,而一般情況下所獲得爵位多是貝子以下的爵位,多爾博能夠獲得貝勒的爵位,可見順治對他還是有些另眼相看的。

多爾博一直活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年30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大開爲宗室翻案之風,其中多爾袞就被翻案。乾隆認爲多爾袞於開國有功,復封其爲睿親王,追諡號爲“忠”,配享太廟。同時,下詔多爾博仍爲多爾袞繼子,並命令其子孫淳穎襲睿親王。

到頭來,多爾博還是免不了被人操縱叫誰父親的命啊!

多爾袞這一生,雖王妃衆多,活得也夠久,但留着他血脈的子嗣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東莪格格。

關於東莪格格的記載,清史中只有簡短的一個記載:多爾袞去世後,東莪格格被交給信郡王多尼看管。

不過,據今清學者研究,東莪成年後,很有可能下嫁到蒙古。在今呼和浩特市內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據《公主府志》記載,這座府邸曾經是多爾袞曾外孫女所有,多爾袞只有東莪這一個女兒,既然說她是多爾袞的曾外孫女,那就只能說明東莪最後是下嫁到了蒙古。

清朝皇族將公主或郡主下嫁到蒙古,乃是慣例。清代立國時,因力量弱小的緣故,爲對抗明朝,及統治數量龐大的漢民族,他們就以互相聯姻的形式將蒙古拉上自己這一條船上,或清朝皇族、宗室娶蒙古公主;或清朝公主、郡主嫁蒙古王公。據統計,有清一代,約500餘位公主下嫁蒙古,由此東莪格格下嫁蒙古,這並不稀奇。

至於東莪下嫁給蒙古哪位王公!現在暫不明確。

有很大可能是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

據清史記載,從順治八年東莪被送到信郡王府,到順治十八年,下嫁給蒙古王公的公主中有二位身份是不明確的,一位是在順治十三年左右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的多羅格格;另一位是在順治十五年左右下嫁科爾沁臺吉鄂齊爾的沒有封號的格格。

首先,據《公主府志》所載,這位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封號是和碩格格,若這個記載無誤,她的父親定是親王,因依清制,只有親王之女可稱和碩格格。而據清史記載,科爾沁臺吉鄂齊爾的子嗣並未曾獲封過親王爵,由此東莪格格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嫁給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的多羅格格。

其次,據清史記載,多羅格格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之前,信郡王多尼迎娶了土謝圖親王巴達禮的女兒,也就是巴雅斯護朗的姐妹。依清朝慣例,其娶蒙古王公之女,蒙古王公也多會娶其家族之女,以此達互相聯姻之意。因此,若以這個慣例,東莪格格下嫁巴雅斯護朗倒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至於東莪的去世時間和在蒙古的經歷,因無史記載,所以未可知。可若是《公主府志》記載屬實,料想東莪過得不會太差,畢竟是蒙古王公的王妃,生活自不會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