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黃泛區新景

一年來,周口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兌現“大幹快上三五載,請君再看周口城”的莊嚴承諾,取得了突出成效。

黃泛區農場小麥機收作業

由中國美術館、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舉辦的“黃泛區新歌——弘揚黃河文化周口書畫作品展”,以書畫爲媒,充分展示周口發展成果,展現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昂揚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

風物古今 源遠流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文化。

周口文化燦爛多彩,源遠流長,作爲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都有着非常特別的地位。

“木德風姓,八卦創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網罟魚畋。瑟以象時,神德通玄。”中國書法家協會六屆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丁謙的書法作品《伏羲贊》,歌頌了人祖伏羲的豐功偉績。據傳說,伏羲生於甘肅天水,他帶領其部落順黃河東下,在林茂草豐之處的宛丘(現在的淮陽)定居下來,教人漁獵、築巢穴、養牲畜、結網罟、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興禮樂、作甲歷、畫八卦等,創世紀功績。如今,伏羲文化已經成爲周口文化發展的名片,推動周口文化走向全國,影響世界。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周口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周口市美術館館長李珂的書法作品《尋淮陽》,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花鳥畫藝委會委員、周口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師行坤創作的畫作《太昊古柏》,周口師範學院設計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鄭芳的畫作《始祖印記·陵狗》等,都以伏羲文化爲題材,對伏羲文化進行挖掘和闡釋。

“青峯戴霧煙,雲氣着流泉 ……小舟無罣礙,霰雪證洺瀾。”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周口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富春的書法作品《鹿邑八景新詠》以老子文化爲背景,將人們的思緒導入歷史的長河。老子出生在周口市鹿邑縣,騎青牛由三門峽西出函谷關,曾論道於黃河岸邊。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點提到作爲經典著作的《老子》(道德經)。長期以來,周口市和鹿邑縣持續推進老子文化發展和建設,積極打造“老子文化之鄉”,獲得高度認可和廣泛關注。老子文化已經成爲周口重要的文化品牌。

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伏羲文化、老子文化、漕運文化、農耕文化等文化現象。

孔子、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程顥、蘇軾、蘇轍等曾在這裏遊歷或任職。

這裏誕生過謝靈運、周興嗣、張伯駒等歷史名人。

作爲黃河文化的一個元素,周口元素讓黃河文化更加厚重,更加充實。

原野新貌 積澱滄桑

“一過黃泛區,水茫茫。陷泥過膝及腰腹,人馬欲渡川無樑……五過黃泛區,人民解放。土地改革,除暴安良。民主翻身,武裝自強。氣象一新,其樂洋洋。”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民盟中央美術院常務院長、江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毛國典以陳毅元帥詩作《過黃泛區書所見》爲內容,創作書法作品,再現了黃泛區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滄桑鉅變。

黃泛區承載着中原人民特殊的記憶,銘記着中原人民複雜的情感。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滔滔,給了我們氣勢恢宏的雄壯。黃河氾濫,也讓無數人顛沛流離、背井離鄉。周口作爲黃泛區腹地,承受過黃河氾濫帶來的苦難,也世代被黃河母親滋養哺育。1938年,花園口黃河決堤,黃河改道,氾濫成災,周口多縣淪爲黃泛區,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成立了黃泛區復興委員會,並於1951年開始,在周口興建黃泛區農場,一批批優秀的農墾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昔日的黃泛區建成了聞名遐邇的“中原明珠”。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展覽學術專家組成員王學嶺撰寫並創作的書法作品《黃泛區春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獲得者張東林精心創作的畫作《黃泛區故道》,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周口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周口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孫立業創作的畫作《沃野霜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周口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秦少甫創作的畫作《祥瑞歡歌》,反映了黃泛區經過近70年的發展,已由昔日茫茫荒草沙灘,建設成爲今天花果飄香、林茂糧豐的現代化農場。

黃河作爲母親河,至今依然滋潤着周口人民。周口市委、市政府積極爭取國家治理改造黃河的一系列政策,建成的引黃調蓄工程,實現人水和諧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爲目標,以水資源高效配置與濱水生態環境建設爲核心,水量、水質、水生態並重,河道治理、環境改善統籌兼顧。

在母親河的滋潤下,周口人民積極開展農業生產,不斷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周口正在成爲國人的“菜籃子”“糧袋子”。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186.86億斤,首次跨越185億斤臺階,穩居全省糧食總產量第一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周口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高磊的畫作《稔風拂過金秋爽》,周口市文藝創作室專業畫家閆暢青的畫作《豫東六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胡鴿平的畫作《金玉滿堂》都反映了周口豐收的景象。

文化港城 魅力啓航

“滿城文化半城水,內聯外通達江海。”周口新的城市定位,依託黃河之濱的中原城市羣,連接長三角,成爲豫貨出海的重要通道。從黃土走向深藍,周口的經濟發展正經歷着一次新的機遇。中原港城,成爲周口的一個新名字。

在這次“黃泛區新歌——弘揚黃河文化周口書畫作品展”中,衆多書畫名家以周口港城發展爲背景,創作了極具時代特色的書畫作品。

“憶百年,過了依稀還見。昔日繁華形勝地,看似巨龍橫貫。百舸爭發,千帆競渡,織梳行舟漢。夕陽西下,燭光漁火一片。山陝會館猶存,風剝雨注,挺立還依然。商賈雲集沙潁處,貨走京畿村苑。票號風生,商街久盛,絲柳垂兩岸。曾公臨此,不知作何慨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周口市書法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周口市政協原主席穆仁先的書法作品《念奴嬌·沙河懷古》生動描述了中原港城的新貌,賦予中原港城更多文化特色。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周口師範學院教師劉立偉的畫作《汽笛聲聲傳故鄉》,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郭鑫的畫作《爭上游》,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李興福的畫作《吾土吾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祁景新的畫作《周口港之夢》都以中原港城發展爲主題,展現昔日的黃泛區腹地的周口發生的滄桑鉅變。

一幅幅書畫作品,折射着周口厚重的文化,描繪着周口的美好未來。如今的周口,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日益改善,文化事業朝氣蓬勃……昔日的黃泛區正以嶄新的面貌放聲高歌,揚帆遠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