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張海生博士

美國國際醫藥大學整合醫學院院長、博士後合作導師,哈佛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塔夫茨大學醫學中心等博士後,天津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學習家傳中醫、禪修近30年,《閉目養神》,《佛醫養生祕訣》、《佛醫心法概要》作者。

療愈身心的法理和法義

法理是道路,是指向月亮的手,法理破除概念思維的錯謬,解開心靈體驗的迷惑,疑惑分解,錯覺熄滅,離幻即覺即實相;靜坐冥想在修復機體的“氣血脈腑臟髓筋骨八個層次時會有不同反應,還有潛意識和無意識的修復,屬於八識,在中醫上是三魂七魄,元精元氣元神,屬於法理。所以靜坐修行如果不懂醫學,不懂心理學往往會是盲修瞎練,會誤入歧途。

法義是性,是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不可思議的當下;自性名第一義,衆生自心現量,依心業所現,心界緣起性空,隨世界因緣,無染無掛,藏十方三世,如如不動。所以同樣不可過於執着於法理,而陷入二元對立的法執之中。大乘般若智慧強調法無我,即以出世之心入世,才能隨緣自在,得大解脫。

01

小我的法執與方便說法

佛法之“方便”,說的是應機與隨緣,卻絕對不是“妥協”與遷就。是以衆生根機不同善巧言說實相之法,借諸種因緣開示啓發衆生了悟自心佛性,卻絕對不是滿足衆生現身現世的利益或者欲求,而將其“騙”入所謂的空門。經中所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這裏的欲,並不是你的現實利益的滿足,而是將你的慾望導入正確認識世界自心的方向。

衆生都欲離苦得樂,藉此慾望,佛法演說諸行無常的生滅現象,苦集滅道四聖諦,讓無明衆生自己升起深刻出離之心。這是借衆生對“樂”之慾而導向對於人生世界的正確認識,從而最終脫離幻象的夢境。而現下很多人解讀爲滿足個人欲求,我想要升官發財,想要人生順遂,想要這想要那,你滿足了“小我”諸多欲望,便是堅固了小我的認知,你還如何將無明之心導向佛道呢?小我與佛道根本就是背道而馳!以衆生之慾消弭小我之妄想執着,令入佛道,得平安喜樂,這是教化方便。以衆生之慾堅固小我之無明妄想,便是將無上法義帶入幻象世界中,便是壞佛壞法。以二元分別思維之心,去揣度佛經義理,便是入到泥潭沼澤中,自陷陷他!能不慎哉!

02

心動與見性

你的心爲何而動?能夠尋找自己的原因,就能寬恕他人的錯誤,就算是他錯了,讓我認識到自己的嗔恨,他就是我的導師。所以值得我感恩。這就是修行者。

當你的心靈在一切慾望和情緒體驗上來的時候,你能夠找到情緒深處的那個自我,並且將慾望和情緒從這個自我當中剝離的時候,這個自我會很痛苦,因爲我們的心靈就是由自我所維護的慾望和感受構成的。將這些感受從自我的認知、自我的體驗當中剝離的時候,這個自我會很痛苦,很恐懼,這時候你要面對他,直視他,並且真正地、理性地認識到這個自我的痛苦,他並不是你真正的自己。

你要嘗試去融化內心深處被慾望和情緒帶動的自我,而形成的這種焦慮和恐懼,去除掉附着在自我身上的慾望、概念、妄想以及體驗。任何人來傷害你,你內心深處有痛苦的感覺了,要牢牢地抓住這個痛苦,看一看痛苦深處的這個自我究竟在維護什麼。他一定是在維護你的名譽、你的形象、你的認知、你的某一種記憶的體驗。將這種痛苦,將他一層層地分解掉,你會發現痛苦深處的那個自我,他也在消散。附着在自我之上的慾望和感受,他能夠從自我的認知當中脫落的時候,這個自我就像冰雪一樣融化了。自我一融化,你的心靈就見到了那個不生不滅的清醒了。那個清醒深處是沒有自我的,清醒深處是不受清醒所分別帶動的明晰,明晰當中沒有生死輪迴,那個就叫見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