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爲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在好多人的印象裏,九零後都是嬌生慣養的一代,不知不覺她們長大了,原以爲,完全沒有責任概念的他們一定面對不了生活那些瑣碎,可偏偏,這些我們心裏“長不大的孩子”偏偏很會處事,也很會育兒。

小石子就是此次案例的主人公。作爲典型的90後,他們已經成功晉升爲爸爸,不過與自己的父親不同的是,她高興做奶爸,理由是自己媳婦生了一個男孩,而男孩子就應該是爸爸管,爸爸教。自從有了娃,小石子,帶着學會了奶娃,做奶娃的專職廚師長。同時也真有一套育兒的手段。

比如,他兒子曾經爲了一個棒棒糖,滿地打滾,不給買不行。結果,媽媽心動了,卻被爸爸攔住,和媽媽在一邊有說有笑,對兒子的表現視而不見。直到兒子自己乖乖的爬起來,去抱住媽媽的腿,爸爸才蹲下來對兒子說,本來要給你買的,但基於你的表現,這個棒棒糖,改天再說吧。

私下裏,小石子還教媳婦如果正確索要東西,還大言不慚的說:他那一套在我這兒不好使,都說我玩剩下的。你瞧瞧,這夫唱婦隨,理性育兒的手段,真是讓我們這些過來人自愧不如啊。

其次,正確的愛真的能讓一個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順更遠。但正確的愛要有度,絕對不能溺愛。

溺愛表現一:追着孩子餵飯

現在家庭,追着孩子餵飯的可不僅僅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同時還包括爸爸媽媽。而這種行爲不僅僅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健康是全家人的期望,進而長大了,她們就會用自己的身體健康做要挾,讓父母滿足自己的更多的要求。另外,被追趕着餵飯的孩子多半脾胃不好,因爲她們的脾胃被撐壞了。

溺愛表現二:一家六口全圍着一個人孩子轉

一個人被好多人圍着,這是怎樣的心理體驗啊,作爲成人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被衆星捧月,時時處處被特殊對待,那你的心理會發生怎麼的變化?

同理,孩子也是一樣的,她們會形成自以爲是,唯我獨尊的性格特點,這對一個孩子的一生來說,可不見得是件好事。

另外,孩子事實被管理,處處被包辦,那孩子還有自己做事的動力嗎?她們會變得懶散,對生活的熱誠不高等等,嚴重影響到孩子看待生活和社會的觀念。

溺愛表現三:夫妻教育不同步

媽媽訓孩子,爸爸攔着,爸爸訓孩子,媽媽擋着。這種不同步的教育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有空可鑽,我們家可以沒有規矩和原則。但事實上,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一旦在心裏沒有底線,那他將來惹出來的禍,可不會小哦。

所以,教育孩子,父母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夫妻的觀念不同,可以私下溝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總之,育兒無小事,如果你不太會教育孩子,請請教你身邊的90後,她們堪稱模範。

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