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學生普遍傾向於城市的學習生活?爲什麼重點學校幾乎都集中在城市?爲什麼城市學生考高分的數量明顯高於農村學生?一系列教育現狀正在讓關心普惠教育發展程度的老師感到憂心。

大山裏的女校長張桂梅含着淚說:偏遠山村的教育不容易,但我們不想落後,我們想改變一代人,讓山裏的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然而像張桂梅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真正紮根鄉村教育的楷模,能有幾人呢?

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農村教育志願者,來到農村爲學生傳播先進的時代知識,平均支教時間通常在6個月到18個月之間,能夠長久留在農村甘願做一名默默奉獻的老師的志願者並不多。

比較現在的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的教育狀況,無論從綜合課程上看,還是從文化課程上看,城市學生的平均分數都高於農村學生的平均分數。從近幾年各地高考的統計數據上看,城市學生中分數拔尖的比例明顯高於農村學生。

人們常說寒門學子更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更想考出高分,但是在信息教育逐漸普及的時代,寒門學子更多的是想前往城市的重點學校接受教育。這樣的學習願望和學習成本,對於一般的農村的家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近期河北某地的兩位農村老師來市裏學習交流的時候,討論到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差距問題,言語中透露的感情即無奈又現實。李老師從師範院校畢業之後,以公費師範生的身份回到家鄉的鄉村教育一線,定點就業,開始了鄉村教師的奉獻之路。

談到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究竟在哪裏?他的回答是教育資源和教育氛圍是問題的根源,優秀的師資力量大多在哪裏?顯然是在城市,農村的優秀老師也不少,但是相比於城市還是有限的。再者說來,農村孩子的家長在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學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銜接不上也是個問題。

另外一位農村老師表示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都很重要,但是並沒有同步發展,以這次疫情防控的線上教育爲例,城市學生上網課的條件明顯優於農村學生上網課的條件。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設備上,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要先行一步,儘管農村學生在奮起直追,但是綜合教育條件的差距在短時間難以補齊。

爲了平衡教育資源,着力發展農村教育,教育部不斷採取鼓勵措施,引導優秀的教育人才紮根農村教育的隊伍。目前,師範院校的公費師範生和免費師範生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正在持續增強,而此類優秀學生的就業方向有相當一部分是集中在農村教育領域。

同時在高等教育的錄取比例上,農村學生的優待比例進一步增加,擴展農村學生進入雙一流院校的途徑,從院校錄取端口平衡教育資源的分配。經歷一系列教育平衡舉措,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均衡發展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