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的洪學智將軍回憶志願軍入朝當晚的情景,寫出過這樣一段描述:

我們越往前走,遇到的朝鮮老百姓和撤退的人民軍官兵越多。儘管我們穿着人民軍的軍服,腦門子上也沒有刻着中國軍隊的字樣,可是由於我們的武器都是和人民軍不同(我們是美式的,打蔣介石時繳獲的),而且是大部隊行動,一個勁地往前開,有的人已經猜出了是中國軍隊。一個朝鮮軍官上前來問:你們是中國軍隊?答:是的。問:你們有多少飛機?答:沒有。問:有大炮?答:不多。軍官聽完搖搖頭道:沒有飛機大炮,要打美國鬼子,不行咧!

寥寥數語,將志願軍祕密入朝時的場景,以及當時中美軍事實力的巨大反差描述得淋漓盡致。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美軍,朝鮮軍民一潰千里,家國不保,而志願軍的裝備雖然比朝鮮人民軍還差,卻勇敢地在朝鮮軍民一潰千里之時選擇逆流而上,迎接強敵,如同天降雄師一般力挽狂瀾,至今讀之仍能感受那種萬丈豪情。

今天在這裏,就來用一篇短文,跟大家講一講志願軍正式入朝後的驚險72小時,還原那個驚心動魄的時代,致敬那場偉大勝利。

在講述這段故事之前,我必須要提醒各位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當年決策出兵朝鮮的計劃,是在以蘇聯提供一個空軍師支援的前提下,經過幾個月的反覆商討、爭論,權衡利弊後,才做出的一個艱難決定。在當時看來,即使有蘇聯提供的空軍師,志願軍和美軍相比依舊是絕對劣勢,大部分人 仍不贊同出兵。然而,就在毛主席力排衆議,決定出兵朝鮮的前幾天,斯大林又突然違背諾言,拒絕向志願軍提供支援,這使得入朝作戰的勝算更加渺茫。

志願軍出兵入朝正是在這種惡劣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渡江入朝一事絕對要祕密進行,以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只有這樣,纔有把握贏得第一場戰爭。只有打贏第一場戰役,志願軍纔有可能在朝鮮站住腳跟。

驚險72小時(從10月19日晚-22日晚)

志願軍入朝鮮路和敵進攻方向

1950年10月19日傍晚,夜幕剛剛籠罩下來,志願軍26萬大軍便兵分三路,開始通過鐵路橋、浮橋等形式,浩浩蕩蕩地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他們此去的任務是要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擊退侵略者,拒敵於國門之外。因爲這次赴朝行動是嚴格保密的緣故,當天晚上,安東(丹東)的街道亦如往常般安靜,除了每家每戶的窗戶上都貼着防空的米字形紙條之外,一切如常,市民們都在家裏忙着準備晚餐或者休息,沒有人出來歡送志願軍上前線。

三支隊伍靜悄悄地向鴨綠江南岸延伸着,戰士們穿着沒有肩章和帽徽的朝鮮人民軍軍裝,默默地在隊伍中間走着,誰也沒說什麼話。第一次遠離家鄉,他們似乎都在心中默默度量着大橋的長度,江面上飄蕩着嗚咽的寒風和窸窣的腳步聲。

先頭部隊還沒有下橋,一輛蘇制嘎斯吉普車就鳴着喇叭趕上了他們,沒有人知道車裏坐着的就是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據資料記載,彭德懷是第一個進入朝鮮的志願軍司令部成員。

彭德懷渡江抵達新義州後,從朝鮮外相樸憲永口中得知,美軍進攻速度超出預期,平壤已經陷落,金日成在向北轉移的途中,行蹤飄忽不定……事實上,此時的朝鮮人民軍已經潰不成軍了。

平壤的陷落,意味着志願軍入朝前夕制定的作戰計劃要改變了。在入朝之初,志願軍是打算依託平壤北部的山區建立根據地,在平壤和元山鐵路線以北和美軍打拉鋸戰,但如今平壤淪陷,原計劃已經不能實施了,志願軍下一步應當如何行動呢?

大軍已經入朝,時間不等人,必須要快速制定新的戰鬥計劃,否則以美軍的推進速度,志願軍若不盡快打一次勝仗挫其銳氣的話,將很難在朝鮮站住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將成爲一紙空談。

想到這些,彭德懷當即決定,馬上跟隨樸憲永一起,進山尋找金日成,以獲取朝鮮戰局最新情報。

10月20日凌晨,志願軍副司令鄧華、洪學智二人在擁堵中摸黑抵達東倉和北鎮之間的13兵團司令部(即後來的志願軍司令部)。然而,抵達司令部之後不久,鄧華、洪學智等人卻驚奇地發現,彭德懷聯繫不上了!

早在10月19日晚上,彭德懷抵達新義州之後沒多久,立刻就動身去山區方向尋找金日成了。鄧華等人渡江抵達志願軍司令部駐地之後發現聯繫不上彭總時,彭總其實已經出發大半天了。

據當時和彭德懷一同尋找金日成的志願軍通訊處處長崔倫的回憶,入朝當晚,彭總和樸憲永在新義州會面,得知了平壤淪陷,金日成正在向北撤退的途中,必須要先到鴨綠江中游的水豐水庫(拉古哨電站) 那裏,找到長途電話,才能與金日成聯繫上。

於是彭德懷就讓樸憲永的車帶路,彭總的吉普車和崔倫的通訊卡車緊隨其後,連夜摸黑(美軍空襲很兇不能開燈)前往水豐水庫。(具體位置詳見地圖)

新義州是鴨綠江口南部的城市,與中國的安東隔河相望,但是水豐水庫卻在鴨綠江中游,直線距離就有60多公里,而且沿途都是崎嶇的山路,非常難走。再加上中國司機不熟悉路況,當時又是晚上,不能開燈,還下着雨夾雪,道路泥濘不堪,一行人出發後不久,崔倫的通訊卡車就跟丟了。不過好在目的地是明確的,最終崔倫還是在水豐發電站跟上了彭德懷。

10月20日中午,經過數小時的等待,彭德懷等人終於在水豐水庫聯繫上了金日成,得知他此刻正在北鎮山溝裏一個叫“大洞”的地方指揮軍隊。彭德懷急於瞭解最新戰況,馬上就要樸憲永帶路出發。可是,當時美軍在朝鮮的空襲力度很大,專打沿途的車輛和偵查到的電臺,白天走危險性極大,樸憲永建議晚上走,彭德懷的軍事祕書楊鳳安也附聲提醒彭總要注意防空。沒想到彭德懷聽到這個,十分生氣地對他說:

“你這個人,怕飛機來朝鮮幹嘛?要防空在國內防嘛,來朝鮮防空來了?這樣,楊鳳安留下來防空,樸外相,我們走!”

一聽彭總說這個,樸憲永急了,他是朝鮮外相,和美軍打得交相對較道多,深知美軍飛機在朝鮮空襲的力度和精度,他立即對彭德懷說:“彭老總呀,這是金首相的囑咐,你進入朝鮮的土地,我們就要對你的安全負責。”

彭德懷轉念一想,要是沒有樸憲永帶路,就沒人知道大洞在哪裏,更不要說找金日成了,於是只得無可奈何地等到晚上。

10月20日夜幕降臨後,彭德懷一行立刻從水豐水庫動身,向東南方向的山區開進,尋找大洞。然而,這一次因爲他們是向南走的,所以沿途遇到很多向北撤退的朝鮮軍民,這些人爲了躲避美軍轟炸,也都是選擇晚上走。越往南走,逃難的人越多,道路就越擁堵。

大家試想一下,當所有人都在向北撤退時,彭德懷一行卻向南走,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相當於逆水行舟呢?所以,在出發前,彭德懷的祕書楊鳳安就提醒崔倫,這次一定要跟上,萬一實在跟不上,就記住我們的方向,一直朝着我們的方向走,如果走錯了路線,跑到敵軍後方可就麻煩了。

果不其然,一行人三輛車走了沒幾公里,崔倫的通訊卡車就因爲個頭太大,在擁堵的道路上屢屢被卡住,開始明顯跟不上了。由於是摸黑行駛,再加上朝鮮北部山區不是急轉彎就是大陡坡,崔倫的通訊車很快就在山裏迷失了方向,朝着美軍的進攻方向開了過去,直到聽見敵軍汽車的轟鳴聲,方纔明白走錯了方位,嚇得趕緊掉頭開跑,險些做了美軍俘虜。時隔多年,崔倫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仍心有餘悸。

通訊車依然跟丟,彭德懷開始失聯,但他的吉普車還緊跟着樸憲永的身後飛馳着。樸憲永一路看到撤退的人越來越多,深知朝鮮形勢之危機,愈發急切地想要儘快找到金日成,因此司機開得特別快。彭總的司機劉洋雖說開車很有一手,但畢竟是中國人,第一次來朝鮮,不熟悉路況,而且又是摸黑趕路,所以死活就是跟不上樸憲永的車。

樸憲永走了一會,發現後面彭總的車沒跟上來,便停下等候。這樣反覆了幾次之後,樸憲永覺得不是辦法,遂下車對彭德懷說:這樣不行呀彭總,依我看,乾脆你就上我的車吧。

彭德懷也很想盡快見到金日成,想了一下便說道:那就乾脆吧。

就這樣,彭德懷上了樸憲永的華沙車。臨行前,得知崔倫的車徹底跟丟了,現在既不能收報也不能發報,彭德懷也只是憂愁地說了一句:“鄧華他們恐怕在找我們,毛主席可能也在找。找也沒辦法,我們走吧。”

其實,樸憲永之所以讓彭德懷上自己的車,除了想快點見到金日成之外,很大程度上講,也是爲了彭德懷的人身安全。因爲,朝鮮北部山區的地形極爲複雜,可以說是層巒疊嶂,深谷縱橫,許多地段都是山路,修建在半山腰上,坡陡彎急,起伏不平,對於沒有經驗的中國司機來說,在這種路段上行車是非常危險的。也正是因爲這樣,彭總的司機劉洋考慮到主帥的安全,一直未敢全力以赴,所以才屢屢跟不上樸憲永的車。同理,樸憲永害怕彭總的車追的太急了容易出事,所以走一段就等一段。

現在好了,彭德懷上了樸憲永的車,可謂輕車熟路,也不用太擔心行車安全了,朝鮮司機開的更快了,劉洋開的嘎斯吉普車也可以肆無忌憚地追趕了。在通訊車跟丟的那天晚上,劉洋等人一直緊跟着彭總,保護他的人身安全。

10月21日凌晨2點-4點,也就是彭德懷在山區失聯數小時之後,13兵團司令部(即後來的志願軍司令部)收到毛主席發來的三封急電。在前兩封電報中,毛主席告訴志司,美僞目前均未料到志願軍參戰,要抓緊尋找戰機爭取打贏出國第一個勝仗。除此之外,毛主席還特別叮囑一件事:彭鄧等同志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在第三封電報中,毛主席特別提醒要注意朝鮮北部的的山區制高點,告誡衆人美軍測向頗準,司令部應當特別注意防空安全等問題。

但是,此時彭德懷已與電臺走散多時,不知所蹤,志願軍司令部也完全搞不懂他在哪裏,毛主席的三封急電使得鄧華等人更加焦急。因爲通過毛主席的電報來看,他是不知道彭德懷失蹤的事情的,如果連毛主席都聯繫不上彭德懷,那麼問題就大了,萬一彭總不小心跑到敵人後方就麻煩了。

通過後來《彭德懷自述》中的描寫我們發現,其實因爲敵人進攻速度太快,彭德懷當時其實已經繞到了敵人的後方了:

“我與金日成會談時,問當前敵情,金答:還在德川附近,離此二百里。其實敵軍異常驕橫,如入無人之境,當時敵先頭部隊由德川經熙川竄到我與金會談的大洞東北方向的檜木洞,已繞道我們住的大後邊去了,我志願軍剛過江不遠,即與該敵遭遇,我與金倖免被俘。”

10月21日下午,司令部終於等來了彭德懷失蹤後出的第一封電報。這是崔倫的通訊車掉隊大半天之後找到彭德懷,發出的第一個電報:

本日9時,在東倉、北鎮間之大洞與金日成同志見面。前面的情況很亂,由平壤撤退的部隊已有3天未聯繫上。咸興、順川以南已無友軍,咸興敵人是否繼續北進尚不明確。請鄧、洪、韓三同志帶必要人員急來我處商籌全局殲敵部署,解方同志率餘留人員隨部隊跟進。

收到電報後,鄧洪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考慮到韓先楚已經隨40軍到前線方向部署去了,兩人決定,在天黑之後分兩路前往“大洞”找彭德懷。

10月22日凌晨,洪學智和鄧華在雨雪中經過一夜的奔波,先後抵達彭德懷電報中所說聯絡地點(一個小村莊),找到了聯絡員。從聯絡員處得知,朝鮮現在的情況十分危急,美軍的飛機日夜在山間搜索訊號,爲了防止暴露目標,金日成那裏既沒有設置電話,也沒有設置電臺。因此,鄧、洪二人只能在聯絡處原地等待聯絡人員步行前往尋找,期間村莊曾遭遇了美軍飛機數次空襲。

大概過了三四個小時,聯絡員終於回來了。他對鄧洪二人說:彭總就住在附近的一個名叫大洞的小村裏,他要你們立即去見他。

鄧華當時正在牀上打盹,趕了一夜的路,十分睏倦,但聽到聯絡員的話,一個鯉魚打挺就坐了起來說:我們馬上出發!

洪學智將軍

10月22日中午,鄧洪二人從聯絡點出發前往大洞尋找彭德懷。此時是白天趕路,所以遇到的空襲十分頻繁。爲了隱蔽,二人在車上插了大量的樹枝做僞裝,每次遭遇美軍飛機空襲,他們就棄車暫時躲到山溝裏。這樣走走停停,大概行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來到彭總電報中所說的“大洞”。

經過崗哨傳話,二人見到彭德懷,此時距離志願軍入朝已經過去60多個小時,彭德懷失聯也已經過去兩天了,一見面,鄧華就急忙對彭德懷說:

“彭總,我們兩天多沒接到你的電報,電臺也沒聯繫上,真讓我們好着急,好擔心呀!”

彭德懷嘿嘿一笑,將一路的故事與遭遇慢慢說與鄧華洪學智,二人聽完才恍然大悟,又驚又奇。

當天下午,彭、鄧、洪三人在大洞修訂了入朝第一次作戰計劃,並將志願軍司令部正式選址爲大榆洞。至此,志願軍在渡江入朝72小時後,終於算是初步安頓下來了。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中朝邊境及妙香山地區,對以美國爲首的"聯軍"發動了一輪全面進攻,一戰斃傷俘敵1.5萬餘人,將侵略者從鴨綠江邊擊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麥克阿瑟企圖佔領朝鮮全境的“感恩節攻勢”。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志願軍基本穩住了朝鮮戰局,爲下一步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本文參考資料:

彭德懷找人失去聯繫詳見洪學智編寫的《抗美援朝回憶》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第37-49頁、《彭德懷入朝紀實》第214頁等。

彭德懷失聯後毛主席連發三封急電,詳見洪學智編寫的《抗美援朝回憶》第41頁。

彭德懷回憶朝鮮戰爭詳見《彭德懷自述》朝鮮戰爭章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