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的洪学智将军回忆志愿军入朝当晚的情景,写出过这样一段描述:

我们越往前走,遇到的朝鲜老百姓和撤退的人民军官兵越多。尽管我们穿着人民军的军服,脑门子上也没有刻着中国军队的字样,可是由于我们的武器都是和人民军不同(我们是美式的,打蒋介石时缴获的),而且是大部队行动,一个劲地往前开,有的人已经猜出了是中国军队。一个朝鲜军官上前来问:你们是中国军队?答:是的。问:你们有多少飞机?答:没有。问:有大炮?答:不多。军官听完摇摇头道:没有飞机大炮,要打美国鬼子,不行咧!

寥寥数语,将志愿军秘密入朝时的场景,以及当时中美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描述得淋漓尽致。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美军,朝鲜军民一溃千里,家国不保,而志愿军的装备虽然比朝鲜人民军还差,却勇敢地在朝鲜军民一溃千里之时选择逆流而上,迎接强敌,如同天降雄师一般力挽狂澜,至今读之仍能感受那种万丈豪情。

今天在这里,就来用一篇短文,跟大家讲一讲志愿军正式入朝后的惊险72小时,还原那个惊心动魄的时代,致敬那场伟大胜利。

在讲述这段故事之前,我必须要提醒各位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当年决策出兵朝鲜的计划,是在以苏联提供一个空军师支援的前提下,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商讨、争论,权衡利弊后,才做出的一个艰难决定。在当时看来,即使有苏联提供的空军师,志愿军和美军相比依旧是绝对劣势,大部分人 仍不赞同出兵。然而,就在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的前几天,斯大林又突然违背诺言,拒绝向志愿军提供支援,这使得入朝作战的胜算更加渺茫。

志愿军出兵入朝正是在这种恶劣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渡江入朝一事绝对要秘密进行,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只有这样,才有把握赢得第一场战争。只有打赢第一场战役,志愿军才有可能在朝鲜站住脚跟。

惊险72小时(从10月19日晚-22日晚)

志愿军入朝鲜路和敌进攻方向

1950年10月19日傍晚,夜幕刚刚笼罩下来,志愿军26万大军便兵分三路,开始通过铁路桥、浮桥等形式,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他们此去的任务是要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击退侵略者,拒敌于国门之外。因为这次赴朝行动是严格保密的缘故,当天晚上,安东(丹东)的街道亦如往常般安静,除了每家每户的窗户上都贴着防空的米字形纸条之外,一切如常,市民们都在家里忙着准备晚餐或者休息,没有人出来欢送志愿军上前线。

三支队伍静悄悄地向鸭绿江南岸延伸着,战士们穿着没有肩章和帽徽的朝鲜人民军军装,默默地在队伍中间走着,谁也没说什么话。第一次远离家乡,他们似乎都在心中默默度量着大桥的长度,江面上飘荡着呜咽的寒风和窸窣的脚步声。

先头部队还没有下桥,一辆苏制嘎斯吉普车就鸣着喇叭赶上了他们,没有人知道车里坐着的就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据资料记载,彭德怀是第一个进入朝鲜的志愿军司令部成员。

彭德怀渡江抵达新义州后,从朝鲜外相朴宪永口中得知,美军进攻速度超出预期,平壤已经陷落,金日成在向北转移的途中,行踪飘忽不定……事实上,此时的朝鲜人民军已经溃不成军了。

平壤的陷落,意味着志愿军入朝前夕制定的作战计划要改变了。在入朝之初,志愿军是打算依托平壤北部的山区建立根据地,在平壤和元山铁路线以北和美军打拉锯战,但如今平壤沦陷,原计划已经不能实施了,志愿军下一步应当如何行动呢?

大军已经入朝,时间不等人,必须要快速制定新的战斗计划,否则以美军的推进速度,志愿军若不尽快打一次胜仗挫其锐气的话,将很难在朝鲜站住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想到这些,彭德怀当即决定,马上跟随朴宪永一起,进山寻找金日成,以获取朝鲜战局最新情报。

10月20日凌晨,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洪学智二人在拥堵中摸黑抵达东仓和北镇之间的13兵团司令部(即后来的志愿军司令部)。然而,抵达司令部之后不久,邓华、洪学智等人却惊奇地发现,彭德怀联系不上了!

早在10月19日晚上,彭德怀抵达新义州之后没多久,立刻就动身去山区方向寻找金日成了。邓华等人渡江抵达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之后发现联系不上彭总时,彭总其实已经出发大半天了。

据当时和彭德怀一同寻找金日成的志愿军通讯处处长崔伦的回忆,入朝当晚,彭总和朴宪永在新义州会面,得知了平壤沦陷,金日成正在向北撤退的途中,必须要先到鸭绿江中游的水丰水库(拉古哨电站) 那里,找到长途电话,才能与金日成联系上。

于是彭德怀就让朴宪永的车带路,彭总的吉普车和崔伦的通讯卡车紧随其后,连夜摸黑(美军空袭很凶不能开灯)前往水丰水库。(具体位置详见地图)

新义州是鸭绿江口南部的城市,与中国的安东隔河相望,但是水丰水库却在鸭绿江中游,直线距离就有60多公里,而且沿途都是崎岖的山路,非常难走。再加上中国司机不熟悉路况,当时又是晚上,不能开灯,还下着雨夹雪,道路泥泞不堪,一行人出发后不久,崔伦的通讯卡车就跟丢了。不过好在目的地是明确的,最终崔伦还是在水丰发电站跟上了彭德怀。

10月20日中午,经过数小时的等待,彭德怀等人终于在水丰水库联系上了金日成,得知他此刻正在北镇山沟里一个叫“大洞”的地方指挥军队。彭德怀急于了解最新战况,马上就要朴宪永带路出发。可是,当时美军在朝鲜的空袭力度很大,专打沿途的车辆和侦查到的电台,白天走危险性极大,朴宪永建议晚上走,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也附声提醒彭总要注意防空。没想到彭德怀听到这个,十分生气地对他说:

“你这个人,怕飞机来朝鲜干嘛?要防空在国内防嘛,来朝鲜防空来了?这样,杨凤安留下来防空,朴外相,我们走!”

一听彭总说这个,朴宪永急了,他是朝鲜外相,和美军打得交相对较道多,深知美军飞机在朝鲜空袭的力度和精度,他立即对彭德怀说:“彭老总呀,这是金首相的嘱咐,你进入朝鲜的土地,我们就要对你的安全负责。”

彭德怀转念一想,要是没有朴宪永带路,就没人知道大洞在哪里,更不要说找金日成了,于是只得无可奈何地等到晚上。

10月20日夜幕降临后,彭德怀一行立刻从水丰水库动身,向东南方向的山区开进,寻找大洞。然而,这一次因为他们是向南走的,所以沿途遇到很多向北撤退的朝鲜军民,这些人为了躲避美军轰炸,也都是选择晚上走。越往南走,逃难的人越多,道路就越拥堵。

大家试想一下,当所有人都在向北撤退时,彭德怀一行却向南走,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相当于逆水行舟呢?所以,在出发前,彭德怀的秘书杨凤安就提醒崔伦,这次一定要跟上,万一实在跟不上,就记住我们的方向,一直朝着我们的方向走,如果走错了路线,跑到敌军后方可就麻烦了。

果不其然,一行人三辆车走了没几公里,崔伦的通讯卡车就因为个头太大,在拥堵的道路上屡屡被卡住,开始明显跟不上了。由于是摸黑行驶,再加上朝鲜北部山区不是急转弯就是大陡坡,崔伦的通讯车很快就在山里迷失了方向,朝着美军的进攻方向开了过去,直到听见敌军汽车的轰鸣声,方才明白走错了方位,吓得赶紧掉头开跑,险些做了美军俘虏。时隔多年,崔伦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心有余悸。

通讯车依然跟丢,彭德怀开始失联,但他的吉普车还紧跟着朴宪永的身后飞驰着。朴宪永一路看到撤退的人越来越多,深知朝鲜形势之危机,愈发急切地想要尽快找到金日成,因此司机开得特别快。彭总的司机刘洋虽说开车很有一手,但毕竟是中国人,第一次来朝鲜,不熟悉路况,而且又是摸黑赶路,所以死活就是跟不上朴宪永的车。

朴宪永走了一会,发现后面彭总的车没跟上来,便停下等候。这样反复了几次之后,朴宪永觉得不是办法,遂下车对彭德怀说:这样不行呀彭总,依我看,干脆你就上我的车吧。

彭德怀也很想尽快见到金日成,想了一下便说道:那就干脆吧。

就这样,彭德怀上了朴宪永的华沙车。临行前,得知崔伦的车彻底跟丢了,现在既不能收报也不能发报,彭德怀也只是忧愁地说了一句:“邓华他们恐怕在找我们,毛主席可能也在找。找也没办法,我们走吧。”

其实,朴宪永之所以让彭德怀上自己的车,除了想快点见到金日成之外,很大程度上讲,也是为了彭德怀的人身安全。因为,朝鲜北部山区的地形极为复杂,可以说是层峦叠嶂,深谷纵横,许多地段都是山路,修建在半山腰上,坡陡弯急,起伏不平,对于没有经验的中国司机来说,在这种路段上行车是非常危险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彭总的司机刘洋考虑到主帅的安全,一直未敢全力以赴,所以才屡屡跟不上朴宪永的车。同理,朴宪永害怕彭总的车追的太急了容易出事,所以走一段就等一段。

现在好了,彭德怀上了朴宪永的车,可谓轻车熟路,也不用太担心行车安全了,朝鲜司机开的更快了,刘洋开的嘎斯吉普车也可以肆无忌惮地追赶了。在通讯车跟丢的那天晚上,刘洋等人一直紧跟着彭总,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10月21日凌晨2点-4点,也就是彭德怀在山区失联数小时之后,13兵团司令部(即后来的志愿军司令部)收到毛主席发来的三封急电。在前两封电报中,毛主席告诉志司,美伪目前均未料到志愿军参战,要抓紧寻找战机争取打赢出国第一个胜仗。除此之外,毛主席还特别叮嘱一件事:彭邓等同志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在第三封电报中,毛主席特别提醒要注意朝鲜北部的的山区制高点,告诫众人美军测向颇准,司令部应当特别注意防空安全等问题。

但是,此时彭德怀已与电台走散多时,不知所踪,志愿军司令部也完全搞不懂他在哪里,毛主席的三封急电使得邓华等人更加焦急。因为通过毛主席的电报来看,他是不知道彭德怀失踪的事情的,如果连毛主席都联系不上彭德怀,那么问题就大了,万一彭总不小心跑到敌人后方就麻烦了。

通过后来《彭德怀自述》中的描写我们发现,其实因为敌人进攻速度太快,彭德怀当时其实已经绕到了敌人的后方了:

“我与金日成会谈时,问当前敌情,金答:还在德川附近,离此二百里。其实敌军异常骄横,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敌先头部队由德川经熙川窜到我与金会谈的大洞东北方向的桧木洞,已绕道我们住的大后边去了,我志愿军刚过江不远,即与该敌遭遇,我与金幸免被俘。”

10月21日下午,司令部终于等来了彭德怀失踪后出的第一封电报。这是崔伦的通讯车掉队大半天之后找到彭德怀,发出的第一个电报:

本日9时,在东仓、北镇间之大洞与金日成同志见面。前面的情况很乱,由平壤撤退的部队已有3天未联系上。咸兴、顺川以南已无友军,咸兴敌人是否继续北进尚不明确。请邓、洪、韩三同志带必要人员急来我处商筹全局歼敌部署,解方同志率余留人员随部队跟进。

收到电报后,邓洪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考虑到韩先楚已经随40军到前线方向部署去了,两人决定,在天黑之后分两路前往“大洞”找彭德怀。

10月22日凌晨,洪学智和邓华在雨雪中经过一夜的奔波,先后抵达彭德怀电报中所说联络地点(一个小村庄),找到了联络员。从联络员处得知,朝鲜现在的情况十分危急,美军的飞机日夜在山间搜索讯号,为了防止暴露目标,金日成那里既没有设置电话,也没有设置电台。因此,邓、洪二人只能在联络处原地等待联络人员步行前往寻找,期间村庄曾遭遇了美军飞机数次空袭。

大概过了三四个小时,联络员终于回来了。他对邓洪二人说:彭总就住在附近的一个名叫大洞的小村里,他要你们立即去见他。

邓华当时正在床上打盹,赶了一夜的路,十分困倦,但听到联络员的话,一个鲤鱼打挺就坐了起来说:我们马上出发!

洪学智将军

10月22日中午,邓洪二人从联络点出发前往大洞寻找彭德怀。此时是白天赶路,所以遇到的空袭十分频繁。为了隐蔽,二人在车上插了大量的树枝做伪装,每次遭遇美军飞机空袭,他们就弃车暂时躲到山沟里。这样走走停停,大概行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来到彭总电报中所说的“大洞”。

经过岗哨传话,二人见到彭德怀,此时距离志愿军入朝已经过去60多个小时,彭德怀失联也已经过去两天了,一见面,邓华就急忙对彭德怀说:

“彭总,我们两天多没接到你的电报,电台也没联系上,真让我们好着急,好担心呀!”

彭德怀嘿嘿一笑,将一路的故事与遭遇慢慢说与邓华洪学智,二人听完才恍然大悟,又惊又奇。

当天下午,彭、邓、洪三人在大洞修订了入朝第一次作战计划,并将志愿军司令部正式选址为大榆洞。至此,志愿军在渡江入朝72小时后,终于算是初步安顿下来了。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中朝边境及妙香山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了一轮全面进攻,一战毙伤俘敌1.5万余人,将侵略者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麦克阿瑟企图占领朝鲜全境的“感恩节攻势”。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基本稳住了朝鲜战局,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参考资料:

彭德怀找人失去联系详见洪学智编写的《抗美援朝回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37-49页、《彭德怀入朝纪实》第214页等。

彭德怀失联后毛主席连发三封急电,详见洪学智编写的《抗美援朝回忆》第41页。

彭德怀回忆朝鲜战争详见《彭德怀自述》朝鲜战争章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