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的,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其實古代男子梳妝打扮並不奇怪,愛美也並不只是女子的專屬特性。也因此,在古代不論男女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也就是卸妝問題,即使古代的化妝用品再自然,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臉上。

因此,古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卸妝,而且對皮膚的傷害相對而言也比較小。這種現象背後蘊含着古代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以及過人的聰明才智。

一、不同時期,男女呈現不同的審美偏好

1.魏晉時期男子化妝風氣盛行

男子

扮自己其實很早開始就有記錄,但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歷代王朝中男子打扮最典型,最普遍的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時期的男子喜歡敷粉,特別是士階級,不管是年輕男子還是中年男子都喜歡敷粉來修飾自己的面容,使自己顯得白淨年輕。

這個是男子最普遍的裝扮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男子還會使用面脂和脣脂,雖然不似女子那般濃妝豔抹,但也是非常精細的裝扮了。男子使用的脣脂多沒有顏色,或者顏色淺淡,類似於脣膏。

除了面部的妝容,古代男子還會注重頭髮的保養,身上的衣服還要薰香,頭上還要簪花。這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男子的風尚,後人譏諷是魏晉時期的審美風格是比較偏向於病嬌的柔弱美,因此男子纔會有這樣的裝扮習慣。但是其實在強盛的唐朝男子也仍然會敷分抹脣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審美風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男子

裝扮,但是男子化妝這件事情,是在多個朝代都存在的事實,是古人熱愛生活,追求儀容儀表精緻的表現。

2.女子即使深居閨閣仍然精緻

古代女子的妝容文化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女子的眉妝,脣妝,眉心裝等等多的數不勝數,每個朝代的妝容還有每個朝代的時代背景特色。女子愛美,妝容也比男子更加全面,女子化妝的時候會先在臉上施薄粉,用來美白麪部,還可以起到遮瑕的效果。

這個是女子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敷臉完成後,就是眉妝,脣妝,古代女子

眉妝十分重要,不同的眉型也體現着不同的時代審美偏好。比如唐朝的眉妝粗且濃,宋朝的眉妝多細且長,一個爽朗一個溫婉,脣妝也一樣,根據不同的社會審美偏好,會有不同的變化。

除此之外,唐宋女子還喜歡描花鈿,就是在眉心描出花型的圖案,有的用硃砂描紅,嬌豔欲滴,有的用綠色染料或者黃色染料繪製。和花鈿比較相似的還有額黃,女子在額頭大片面積塗黃,或是直接用黃色染料塗,或是用貼花黃的形式。古代女子的妝容精緻全面,在不同朝代體現出了不同時期的傳統美學文化特徵。

二、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下的化妝用品

1.最初化妝用品多爲自然物質

從古代男女老少化妝的過程來看,可以發現化妝步驟比較多,臉上帶妝的面積也比較大,最重要的是,使用的化妝物品和工具,和現在有很大的差距。就拿男女都喜歡的敷面用品來說,最初的敷面用品只是簡單的米粉,古人發現了米粉能夠起到變白效果後,創新了很多更加細膩的米粉製作方法,就連米粉的原材料米也有嚴格的選擇標準,越好的米就能製造出越細膩清香的米粉。

製造米粉時古人一般選擇梁米或者是粟米,將其磨成細粉然後加入冷水等待其發酵,再經過多次清洗,洗去酸氣,最後把細粉放到特殊的容器裏面加入米汁,放在陽光下,使細粉和米汁分層,細粉沉澱在容器下面,一直等水蒸發完後剩下的粉末就成了敷面的材料。不僅是敷面用品,包括畫眉用的工具,也是比較原生自然的物品。比如眉黛,畫眉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把黛石在石研裏研磨,然後加入少許清水,再描在眉上。

2.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創造了新的化妝用品

當然,隨着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們化妝需求的增大,化妝品的多樣化需求越來越大,而且追求更加高檔,更加能夠繪製美感的化妝品。這種用米粉,黛石簡單的加工然後製成的化妝品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化妝需求。

而且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狀況下,人民的認識能力也逐步提高,發現了很多新的元素和物質,也逐漸製造出了更多的化妝用品。敷臉的不再僅限於容易脫落且不自然的米粉,在古人掌握了鉛的加工方法後,製成了白鉛粉,用來敷臉,還有爲了修飾臉型的修容粉——水銀粉。

除了這些底妝,古人利用聰明才智,還利用動物內臟和各種顏料混合,用特殊的工藝和方法制造出了脣脂,一般都是用硃砂來增加顏色,而且在唐宋時期,還出現過管狀的口紅。雖然古人制作化妝品的材料不夠成熟,很多都是有害物質,但是其實在古代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下,中國古代的化妝品製造工藝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正是因爲化妝品製作工藝相對成熟,古人使用化妝品的頻率也高,因此,卸妝問題也成爲了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

三、卸妝方法體現古人智慧

1.淘米水卸妝

古代化妝用品有一個發展過程,卸妝用品和方法也一樣,依據化妝所用的化妝品和臉上妝容的濃度,面積大小的差異,也會有不一樣的卸妝方法。而且古人的卸妝方法和化妝品的發展歷程一樣,是隨着歷史的進步而不斷更新的。古人最開始普遍使用的卸妝方法就是用淘米水卸妝。

古人最開始化妝沒有想到卸妝這麼具體的問題,因爲早期的時候,化妝用品大約都是米粉之類的,容易自己脫落。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淘米水洗臉比清水洗臉的潔面效果要好,因此纔會將其和洗掉臉上化妝後留下的殘餘物相連,這對早期的化妝品其實是有一定效果的。

2.油脂卸妝

隨着化妝品的更新,古人開始用一些帶有重金屬元素或者是不溶於水的顏料的化妝品,長此以往,不僅讓皮膚變得更加乾燥,毛孔粗大,還加快了面部老化的速度。因此,古人更加註重卸妝步驟。普通的水洗方法根本清洗不了臉上的妝容,因此,古人採用動物油脂來卸妝,一般都是將動物油脂熬成食用油,一種液體形態,然後在卸妝的時候用布浸溼,用來擦臉,可以起到比較好的卸妝作用。把妝卸掉後,再開始清洗臉部,洗掉油脂和化妝品殘留。

3.相應的卸妝產品

在發現動物油脂有較強的清潔能力後,古人將其和特殊的植物混合在一起,製成了類似於香皂用途的一種固體卸妝物,這也是古人用來卸妝的主要工具。古人注重對自然的探索,時常利用自然資源改善生活質量,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利用皁角米清洗頭髮,身體和衣物的方法。

古人將油脂卸妝和皁角米除垢的效用結合在一起,製成了“香皂”。古人用動物內臟和油脂與皁角米混合,然後加入石鹼、冰糖、香料等,將這些物質混合然後搗碎,加入水熬製,之後晾成固體方膏。雖然這種皁比較簡易,而且即使是在加了香料後也有一種難以掩蓋的奇特味道,但是卻具有比較強的清潔潤膚作用,是古代男女都愛不釋手的一種卸妝用品。

總結

古人追求美,是一種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體現,是古人在有限的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生活環境中熱愛生活的一種體現。古代使用化妝品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卸妝歷史也一樣。古人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質,來創造出需要的用品,不管是化妝品還是卸妝用品,都在不斷地更新,隨着歷史的發展不斷湧現新的方法和用品。這背後蘊含的就是中華傳統民族的智慧,勞動人民的探索精神,和中華傳統科學文化中更加註重實用性的實踐精神。

參考文獻:

1.《古代男女都化妝》

2.《中國古代婦女化妝》

3.《古代男子的化妝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