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後宮女人干政的例子並不少,即便是對大清有功的孝莊也是參與政治好多年,但是能夠自立爲皇的就只有武則天,敢爲天下先,讓女人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最鮮明的一筆。

可是武則天最後卻沒將皇位留給武氏家族,也沒有傳給自己的女兒,而是歸還給了李唐,是武則天手段有限?還是歷史規律不可逆呢?

一、武則天的繼承人選

在這個問題上,單從人選來說,武則天當時並不缺繼承人,不管是孃家還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她都可以挑選到最優秀的繼承人,只是這3個人選其實她並不十分滿意。

1、武三思

武三思一度自認爲是“姑姑”皇位的最佳繼承人,同樣姓武,同樣有着勃勃的野心,武則天能夠當上皇帝,武氏一族功不可沒。因此,當武則天走上政治前臺的那一刻,同樣不平靜的還有武三思。

在之後的多年中,武三思汲汲營營,爲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成爲皇帝。武則天一開始還是將皇儲範圍限制在自己的兒子當中,因此,李顯被她勒令改姓“武”,成爲太子。結果,武三思坐不住了。

武三思和朝廷中支持自己的一些官員,聯名勸說武則天廢掉太子,改立武姓人爲繼承者,這纔是正道。其實,武則天還真的動搖了。

由於母親過於強勢,武則天僅存的兒子李顯和李旦性格上都過於懦弱,真的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選。而武三思有野心,做事情有魄力,並且還是自己的侄子,想到這,武則天一時間就下定決心要立武三思爲太子。她得到的榮耀和尊貴,是任何一個朝代的公主都無法匹及的,而且,太平公主也被武則天寄託了無限期望。

歷史記載,太平公主從小性格活潑外向,極有主見,特別是在政治上,繼承了她母親的敏銳和天賦,對朝堂的一些問題有着獨特的政治見解。

因此,太平公主在閨閣時期就參與到政治事務中,在這樣的環境下,她輕而易舉的接觸到政治權利的最核心,她也擁有一批屬於自己的忠實擁護者。

太平公主成爲武則天的繼承人,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在人們眼裏應該都是最靠譜的做法。讓自己的女兒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武則天而言,這是最自然的傳位方式,還讓太平公主的繼位更爲正統。

再怎麼說,她也是李唐的子孫,只要文官大臣運作一下,太平公主順位登基在歷史上還是說得過去的。所以,當時的太平公主也是武則天考慮的繼承人之一。

3、李顯

武則天考慮的繼承人當中還有一個就是李顯。武則天的兒子雖然不少,但是活到最後的並不是最優秀的,老大李弘在高宗理政時就被封爲皇太子,可惜英年早逝。

野史說,當時武則天已經開始謀劃自己掌權,除去李弘勢在必行,所以太子是武則天自己下毒害死的,事實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之後李賢也死於非命,這讓剩下的李顯和李旦岌岌可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