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杭州候潮門

慘狀:“劉唐要奪頭功,一騎馬,一把刀,直搶入城去。城上看見劉唐飛馬奔來,一斧砍斷繩索,墜下閘板,可憐悍勇劉唐,連馬和人同死於門下。”

劉唐並非《水滸傳》中十分濃墨重彩的人物,但卻給人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以一絲不掛的裸睡姿態出場,被黑都頭雷橫當作邀功請賞之物枉吊了一夜;他爲了替恩人晁蓋奪回銀兩,大戰插翅虎上演了《水滸傳》最精彩的一出步戰;他千里尋晁,透出了生辰綱的驚天祕密,左右了水滸劇情的發展;他身挑重任,爲宋江背來了最終改變天下命運的書信和金條。劉唐毫無疑問是智取生辰綱幾回中最重要的角色。只可惜英雄的輩出,將劉唐淹沒在了其他英雄人物的光環之下,直到最後千斤巨閘的落下,形如肉餅的劉唐纔再一次讓人們驚覺他曾經的偉大。那個“鬢邊一搭硃砂記”、形容有些醜陋,但卻十分忠義的劉唐就這樣以一種非常讓人難以接受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俠義之旅。曾經爲了那十萬貫富貴而來的劉唐,最終也未能過上夢寐以求的土豪生活,但正是當年那個衝動的舉動,卻讓他的人生從此不在平庸。當人們用陶宗旺遺下的鐵鍬,一鏟一鏟小心翼翼地剷起劉唐碎片時,相信慟哭的不僅是宋江,而是整個梁山,因爲作爲資深元老的劉唐是撐起梁山最重要的一塊基石,劉唐的離去,也預示着梁山大廈的將傾。正如宋江所言:“屈死了這個兄弟!自鄆城縣結義,跟着晁天王上梁山泊,受了許多年辛苦,不曾快樂。大小百十場出戰交鋒,出百死,得一生,未嘗折了銳氣。誰想今日卻死於此處!”

這或許是對劉唐一生最好的總結。

TOP9 浪裏白跳張順

地點:杭州湧金門

慘狀:“張順從半城上跳下水池裏去,待要趁水沒時,城上踏弩、硬弓、苦竹箭、鵝卵石,一齊都射打下來。可憐張順英雄,就湧金門外水池中身死。

張順去湧金門越城,被箭射死於水中,現今西湖城上把竹竿挑起頭來,掛着號令。”

宋江在西陸橋上祭奠張順是宋江哭得最情真意切的一次,更當衆直言“我喪了父母,也不如此傷悼,不由我連心透骨苦痛!”這也難怪,自江州相遇,張順便追隨宋江,成爲宋江的左膀右臂,擒黃文炳,請安道全,捉高太尉,爲宋江的不世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宋江最鐵、最能幹、最信任的兄弟。而這一次更是爲了解宋江的心中煩悶,本無須涉險的張順自謀計劃,深入敵境試圖在置之死地而後生中爲公明哥哥叩開攻克杭州的勝利之門。然而功虧一簣,英雄一世的浪裏白條被守軍用踏弩、硬弓、苦竹箭、鵝卵石打得體無完膚,甚至可以說是支離破碎,次日更被梟首示衆於城門之上,死得可謂慘矣!想想當年鬥李逵時英姿颯爽的浪裏白條,再看看如今身首異處,爛如蜂窩的張順,相信每一個讀到此處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他是《水中花》,“虛虛渺渺淡然逝去”;他是《海上花》,“轉身浪影洶湧沒紅塵”。張順轟轟烈烈而去,正如他神采奕奕而來,爲我們留下了一段傳奇,也爲我們留下了心如刀割的傷痛。

別了,張順,那一段雪膚閃閃的年代。

TOP8-TOP7 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

地點:烏龍嶺

慘狀:“解珍暗暗地叫兄弟道:‘夜又短,天色無多時了,我兩個上去罷。’兩個又攀援上去。正爬到巖壁崎嶇之處,懸崖險峻之中,兩個只顧爬上去,手腳都不閒,卻把搭膊拴住鋼叉,拖在背後,颳得竹藤亂響。山嶺上早喫人看見了。解珍正爬在山凹處,只聽得上面叫聲:‘着!’一撓鉤正搭住解珍頭髻。解珍急去腰裏拔得刀出來時,上面已把他提得腳懸了。解珍心慌,連忙一刀砍斷撓鉤,卻從空裏墜下來。

可憐解珍做了半世好漢,從這百十丈高巖上撞下來,死於非命。下面都是狼牙亂石,粉碎了身軀。解寶見哥哥顛將下來,急退步下嶺時,上頭早滾下大小石塊,並短弩弓箭,從竹藤裏射來。可憐解寶爲了一世獵戶,做一塊兒射死在烏龍嶺邊竹藤叢裏。天明,嶺上差人下來,將解珍、解寶屍首就風化在嶺上。”

獵戶出身的解珍解寶是翻山越嶺的高手,山地作戰的鼻祖,雖然許多人都認爲他們哥倆躋身三十六天罡之列非常值得商榷,但細看二人履歷卻發現這哥倆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爲梁山做出了許多突出的貢獻,發揮着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一些甚至直接決定了戰局的最終走向。二解擅長於山地作戰,卻最終死在了山地突襲上面,就如同能在“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的張順最終也是死在了水中一樣,彷彿是命運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二解陣亡的經過也與張順出奇地相似:面對一籌莫展的宋江,解氏兄弟主動請纓出戰,臨別也和張順一樣說出了“我弟兄兩個,自登州越獄上梁山泊,託哥哥福廕,做了許多年好漢。又受了國家誥命,穿了錦襖子。今日爲朝廷,便粉骨碎身,報答仁兄,也不爲多”有些訣別意味的話。(張順的原話是:“便把這命報答先鋒哥哥許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這種遺囑性質的告別預示着二解的有去無回。張順死在湧金門是遇到了更加細心的對手,而二解喪身烏龍嶺卻是緣於自己的粗心大意。拖動的鋼叉撞擊峭壁發出的響聲在靜夜之中被清晰地傳到了守嶺兵卒的耳中。解珍直接從百十丈高處墜崖而死,落地後的慘狀不用多言也知道是慘不忍睹。而解寶更加慘烈,被嶺上射下的“大小石塊,並短弩弓箭”打成蜂窩後又墜落崖底。鑑於“下面都是狼牙亂石”的地貌,已被石塊弓箭打散了的身軀,再經此撞擊,恐怕只能用粉身碎骨來形容了!第二天,二解的屍體被風乾示衆於嶺上,想來也只是些殘肢斷臂而已!二解與張順死法相似,只因一是峭壁,一是湖面,所以二解之死特別是解寶之死猶慘於張順,故排在了張順之前。二解兢兢業業地走完了他們的水滸征程,雖然沒有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但對於他們自己卻已經了無遺憾了。他們用他們的實幹證明了他們的價值,他們用他們的忠誠,實現了他們曾經的承諾。他們可以了無遺憾地去了。

TOP6-TOP5 聖水將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

地點:歙州

慘狀:“次日,盧先鋒與同諸將再進兵到歙州城下,見城門不關,城上並無旌旗,城樓上亦無軍士。單廷圭、魏定國兩個要奪頭功,引軍便殺入城去。後面中軍盧先鋒趕到時,只叫得苦,那二將已到城門裏了。原來王尚書見折了劫寨人馬,只詐做棄城而走,城門裏卻掘下陷坑,二將是一夫之勇,卻不提防,首先入來,不想連人和馬,都陷在坑裏。那陷坑兩邊,卻埋伏着長槍手,弓箭軍士,一齊向前戳殺,兩將死於坑中。可憐聖水並神火,今日嗚呼葬土坑!”

聖水將單廷圭和神火將魏定國是以剿滅梁山征討大軍主帥的身份出場的,地位近似於當年的雙鞭呼延灼和在他們之前的大刀關勝,並在首戰中憑藉水火二將的特殊本領,活捉了關勝的左膀右臂宣贊和郝思文,殺得關勝大敗。若非林沖,楊志兩軍趕來助陣,關勝恐怕得被水火二將一路殺回梁山泊。如此出彩的人物,歸降梁山後卻表現的越來越平庸,不但排名在手下敗將宣贊、郝思文之後,而且當年精妙的佈陣之法也恍若遺忘,更加在攻打歙州時犯了和草莽出身的劉唐一樣的低級錯誤,殊無半點當年統帥大軍欲踏平梁山的大將之風。相比與張順、二解的快死(張順、二解入水墜崖都會加速死亡進程),陷入土坑裏的水火二將,遭遇長槍手,弓箭手的連番戳殺,若不刺中要害的話可謂漫長而痛苦,最終的模樣也不會比張順、二解好上多少。

TOP4 八臂哪吒項充

地點:睦州

慘狀:“項充急回時,早被岸邊兩將攔住,便叫李逵、李袞時,已過溪趕關彪去了。不想前面溪澗又深,李袞先一交跌翻在溪裏,被南軍亂箭射死。項充急鑽下岸來,又被繩索絆翻,卻待要掙扎,衆軍亂上,剁做肉泥。可憐李袞、項充到此,英雄怎使?只有李逵獨自一個,趕入深山裏去了。”

不熟悉水滸的人,未必知道項充的存在,但看過水滸的人都會牢牢地記住這個人。項充是攜芒碭山吞併梁山之威而出場的,一露面便與飛天大聖李袞重挫史進領銜的少華山組合,而與李逵組成屠人四人組之後,項充的威力更是被無限放大,成爲戰場上聞之色變的恐怖屠人機器,一次次殺得敵人片甲不留,充當着梁山上清道夫的重要角色。然而在與鄭魔君的對戰中,由於李逵、李袞殺得性起冒失追擊被人截了後路,項充在追趕李逵的過程中,被繩索絆翻,剁成肉泥。可憐屠人無數的項充,最終死在了千刀萬剁之下,遙想當初殺得興起之時,項充萬沒料到砍出去多少刀最終都如數地還了回來。屠人四人組的另外幾位也是如此,李袞被亂箭射死,鮑旭被砍爲兩截,貌似結局尚可的李逵死在了最親近人手上,心中之痛恐怕也不亞於千刀萬剮之痛!正應了那句至理名言:“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TOP3 花項虎龔旺

地點:德清

慘狀:“龔旺因和黃愛交戰,趕過溪來,和人連馬陷倒在溪裏,被南軍亂槍戳死。”

花項虎龔旺作爲沒羽箭張清的副手,也曾在東昌之戰中風光一時,與張清、丁得孫一道組成了令梁山也畏懼三分的東昌府三叉戟。在德清之戰中,龔旺連人帶馬陷倒在溪裏,被南軍亂槍戳死,死法有點像後來說岳中陷在小商河被亂箭射死的南宋大將楊再興。亂槍戳來的痛苦遠比萬箭齊發來得更加難耐,亂箭齊發死得慘烈但還算乾脆,可敵兵士你一槍我一槍的亂戳,不但死得慢,而且戳得爛,並且要直面着宵小們戳向你身體的刀槍,心靈的恐懼和震撼不言而喻,甚至還可能會有虐殺的情況出現。所以無論是過程還是最終結果,龔旺與單廷圭、魏定國、項充都承受了巨大的折磨,倒不如像張順、二解、劉唐他們來得乾脆些好。四人因爲經歷相似,故將他們排在了一起。

TOP2 金槍手徐寧

地點:杭州北關門

慘狀:“此日又該徐寧、郝思文,兩個帶了數十騎馬,直哨到北關門來,見城門大開着,兩個來到吊橋邊看時,城上一聲擂鼓響,城裏早撞出一彪軍馬來。徐寧、郝思文急回馬時,城西偏路喊聲又起,一百餘騎馬軍,衝在前面。徐寧併力死戰,殺出馬軍隊裏,回頭不見了郝思文。再回來看時,見數員將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寧急待回身,項上早中了一箭,帶着箭飛馬走時,六將背後趕來;路上正逢着關勝,救得回來,血暈倒了,六員南將,已被關勝殺退,自回城裏去了。慌忙報與宋先鋒知道。宋江急來看徐寧時,七竊流血。宋江垂淚,便喚隨軍醫士治療,拔去箭矢,用金槍藥敷貼。宋江且教扶下戰船內將息,自來看視。當夜三四次發昏,方知中了藥箭……宋江使人送徐寧到秀州去養病,不想箭中藥毒,調治不痊……後半月徐寧已死,申文來報”

徐寧之死,乍一看非常普通,細想之其實過程痛苦異常,結局枯槁慘烈。徐寧中毒箭後,當時便七竊流血,血暈倒了。由於神醫安道全被調回京,沒有良醫救治,又地處條件簡陋的前線,徐寧當夜便毒藥發作,三四次發昏。可見當時的徐寧已經命懸一線,處於生死邊緣,其後能夠捱到秀州,並最終拖了半個月,完全是靠徐寧強壯的身體和堅強的意志硬撐過來的。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長期傷病的折磨已經遠遠超過了乾脆利落的死亡,更何況是藥箭引起的神經性中毒、外傷潰爛、內部感染等疊加的痛苦。所以,徐寧所受之苦恐怕比千刀萬剮也好上不多。

至於說徐寧最後枯槁慘烈,是因爲中毒箭的徐寧飽受病痛摧殘,從書中首日中毒情況來看,恐怕已經是滴水難進了,歷時半月缺醫少藥,沒有糧食維繫的折磨之後,可以想像形容枯槁、皮包骨頭的徐寧恐怕比干屍也強不了許多,絕無當年“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的風采。梁山上中毒箭而死者甚多,除晁天王與徐寧相似之外,其他人比如操刀鬼曹正、活閃婆王定六都是當場斃命,絕無久拖不決的;其他患疾病之人如林沖、楊志、時遷雖然也經歷了長期的病痛折磨,但畢竟是自然患病。如徐寧般傷於兩軍陣前,飽受摧殘而死的,只徐寧和晁天王二個。晁天王是心有不甘,而徐寧呢?恐怕如此的安排,就是要以徐寧結局之慘來控訴湯隆當年出賣之惡!

TOP1 井木犴郝思文

地點:杭州北關門

慘狀:“次日,只見小軍來報道:‘杭州北關門城上,把竹竿挑起郝思文頭來示衆。’方知道被方天定碎剮了。”

郝思文的一生只有起始兩點值得關注,中間的一段則在不停地被俘中度過,但這有限的兩點卻撐起了郝思文不凡的一生。

郝思文之母因夢“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後生此人,因此人喚他做井木犴”,這頗有神話意味的開始,似乎預示着郝思文一生要在不斷創造豐功偉績的轟轟烈烈中度過。然而真實的郝思文近乎而立之年依然白丁一個,藉着義兄弟大刀關勝的好運才直升爲先鋒使。初出江湖的郝思文還未贏得勝利的讚譽,就非常尷尬地淪爲了女將扈三孃的階下囚,那紅綿套索套住得又何止是郝思文的身體,更包括了郝思文那顆剛剛雄心勃勃綻放就被捏得粉碎的心。兵敗又變節,郝思文的水滸征程開始得就非常一塌糊塗,絲毫沒有半點他母親夢中天降大任的模樣。投誠梁山後的郝思文剛準備一雪前恥,在新東家面前好好表現一番,卻又被水火二將所擒。其後徵方臘,遇突襲,郝思文再度被俘,還陪上了金槍手徐寧一條性命,郝思文的人生再次跌到了谷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