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科畢業後當保姆,是“屈就”了嗎?

記者 | 周姝祺

12月14日晚上,王瑩正刷着微博,突然看到了一條“本科保姆”的微博熱搜。作爲一名從業七年的育兒嫂,她好奇心使然,點進去發現是上海開放大學將於2021年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只要有相關專業的專科證書都可以報名。王瑩瀏覽着新聞,心動不已。她知道,自己一直等待着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王瑩今年31歲,已經在家政這一行業深耕多年。從業以來,她深刻感受到這個行業的魚龍混雜和不規範。

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9全球及中國家政服務行業新興市場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18年我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爲5762億元,從業人員爲3072萬,但中國城鎮現有1.9億戶家庭需要家政服務。到2035年,預計高端家政服務需求達到8598萬人,供需不平衡狀況將一直持續。

除了從業人員的數量問題,從業者專業素質偏低問題也不容忽視。廣州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家政從業者研究生和本科生僅佔0.4%,大專生和中專生佔比4%。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低水平、高年齡分佈導致的專業水平偏低的現狀和家政服務技能、服務規範和服務質量的高要求不匹配。

“這個行業其實市場上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專業)標準,每一個家政公司都有他們自己衡量阿姨的要求,不統一。”王瑩向界面職場透露,家政行業的門檻看似不高,人人都可以輕易上手,但是它需要的技能和專業素質並不簡單。

12月13日,上海開放大學首屆家政學本科專業招生啓動。該校是繼2014年首次開辦家政服務與管理專科專業以來的上海首個家政學本科院校,也是全國第一所開設家政學本科的成人高校。

“很多人說起開放大學就是很嘲諷的語氣,可能對於學歷比較高的人來說,開放大學含金量不夠。但是對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王瑩一直在等待着這樣一個機會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也希望整個行業專業水準能有一個量化的標準。12月17日,她收拾好行李,從西安出發,特意飛到上海報名入學。

缺少標準:行業魚龍混雜,專業家政從業者難培養

王瑩剛入行的時候是24歲。她最開始是帶已經上幼兒園的寶寶,隨着經驗的增加,她帶的孩子也越來越小,需要的技能也越來越多。

據她介紹,做一名育兒嫂,最基本的是哄寶寶睡覺、給寶寶洗澡、幫助產婦按摩等。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比如嬰兒突發性肺炎,需要怎麼根據不同的反應症狀用藥。此外,有一些產婦因爲激素問題,會產生情緒上的問題,育兒嫂還需要懂一些簡單的心理學知識,幫助產婦紓解情緒。

但是,王瑩發現,這些技能許多育兒嫂都沒有掌握就開始上崗服務,行業缺乏一個統一的准入標準,聘用保姆的風險從家政公司和中介機構轉嫁給了僱主。她向界面職場透露,一些不正規的家政小公司不會對保姆、育兒嫂等家政從業者進行嚴格的考覈,只要你去應聘,他簡單詢問幾個問題就會給你派單。

“很多不規範的小公司都是這麼操作,我覺得特別恐怖和不負責任。”她說,“有些公司會開設一些培訓課程,希望合作的家政服務人員懂得技能越來越多,但是這種培訓我就直接跟你說,魚龍混雜,標準也不統一。”

爲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王瑩也曾自費參加過公司的培訓課程。據她反映,培訓課的這些內容,早在三五年前就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了。

界面職場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一些家政服務公司提供的培訓課程,涵蓋有母嬰護理、管家培訓、蒙氏早教、高級催乳師、產後康復、小兒推拿和家庭廚師培訓等。這些課程通常都是短期,最短的只有兩天,最長也只有10天,學費也在600至2500不等。

這些課程也多是針對育兒嫂,她們要求的技能會更多,而保姆相關的技能課程多集中爲管家、老年照顧、收納整理和廚師培訓。

一些行業比較知名的家政公司,比如管家幫、阿姨大學等,學費會更高。比如阿姨大學旗下的高端家政訓練營,15天需要4980元。據悉,這些培訓機構還能夠解決部分參加培訓員工的就業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公司並不會要求旗下員工強制要求參加,全憑自己自願,保姆和育兒嫂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這些提供培訓機構的公司上課。北京某家政服務公司告訴界面職場,她們公司會組織培訓,但是看個人意願。“有的人願意參加培訓,有的不願意培訓,兩者在市場價格上會有差別。”

這些參加了培訓的保姆、育兒嫂的價格會更貴。普通育兒嫂的價格一個月稅前是7000元左右,而參加過培訓,能稍微懂營養學知識的育兒嫂,價格能達到稅後約7000元,甚至最高的每個月能達到兩萬或者三萬。

王瑩透露,有些培訓機構還會頒發證書,讓課程看上去更有“含金量”。她本人也考過各種各樣的證,如催乳證、母嬰護理證、廚師證等,但是真正能夠在國家人社部官網查到的有用證件,只有育嬰師證和家政服務員證。

“有的證參加培訓需要花三五百,有的證需要三五千。我考過最貴的一個證是母嬰護理證,花了好幾千。”王瑩透露,“現在我在這一行做的時間長了,回想起當初學的催乳課程,很多觀點其實我並不認同,錢花得比較冤枉。”

比如當產婦在哺乳期患上急性乳腺炎的時候,她之前學的操作是需要通過按摩乳房排奶緩解症狀,但是後來她在實踐發現暴力按摩並不能幫助產婦,反而會損傷乳腺管。這時候月嫂應當通過讓寶寶吸、用吸奶器或者專業的無痛手法來幫助產婦將乳汁移出之後再冷敷,幫助產婦保持乳腺的疏通。

隨着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的暢通,王瑩也開始在網上關注專業的醫學和營養學博主,例如“第十一診室”“營養師顧中一”等,瞭解到什麼是循證醫學和如何科學育兒。

“我們已經不再是傳統觀念裏只是幫產婦擦洗做飯,打掃衛生,給新生兒洗澡換尿布的月嫂,我們更希望能做新手爸媽科學育兒的領路人。”

這次上海開放大學爲王瑩這樣的育兒嫂提供了更系統學習的機會。據上海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家政學本科專業負責人蘆琦介紹,明年家政學首批招生人數將在50人左右,課程包括家政學概論、家庭社會學、家庭營養學、家庭美學、家庭教育學等,涵蓋了營養學、醫學、法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層面,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層次家政行業專業人才。

劉軍是上海開放大學的家政服務與管理的大專生,明年她就要畢業了。2015年她從遼寧來上海後一直做家政,主要爲住在別墅區的家庭服務。

據她透露,在家政課堂上,她所學的廚藝課,幾乎涉及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術,像粵菜、本幫菜、魯菜等;再比如家庭維護的課程,教授了居家科學清潔、衣服洗滌與收納、家庭急救護理等知識。“這都是當一個現代優秀家政服務員必備的技能。”

王瑩也希望自己能在學校學到一個專業的國家標準,培訓出來後服務每一家都是用同樣的標準,爲整個行業形成良性的循環。

相處矛盾:找到一個合心意的保姆等同於中彩票

行業准入標準的不統一,最直接的反應是僱主與保姆之間的矛盾。在社交平臺搜索“保姆”、“月嫂”,很多相關的文章鏈接都指向了關鍵詞——“難”。對僱主來說,普通的工薪階層想要找一個合心意的保姆,需要重重篩選和不斷地磨合。

李嵐在上海工作,她從自己小孩出生起就開始請月嫂、鐘點工和家政。到今年小孩快三歲了,她也已經前前後後換了八個保姆。

她向界面職場透露,佔小便宜和不專業是這些保姆集中存在的問題。李嵐請過的一位家政阿姨,做事有條理,飯菜味道也不錯,但是卻經常從家裏偷拿東西。“小孩的牙膏、捲紙筒、水果、牛奶,見什麼拿什麼。”

另一位育兒嫂在她家做了快兩年,勤勞也疼愛小孩,但是喜歡貪小便宜,經常要求加薪水,隨意使用僱主家的東西。另外,這個育兒嫂對李嵐母親頤指氣使,喂小孩喫飯讓小孩吐了好幾回,最後也被辭退了。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僱主反映自己招聘的保姆脾氣大,把僱主家當自己家,不給加薪就甩臉色。

“現在大城市家政需求旺盛,但服務質量完全跟不上,信息不對稱讓我們一直在浪費時間金錢等各種隱性成本。”李嵐說,“強烈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實名制僱主平臺,可以查詢到家政阿姨的信息,有劣跡的阿姨被淘汰,好的阿姨留下來工資也水漲船高。”

王瑩坦言,“現實的市場就是客戶想花錢找一個專業的人,其實是很難找得到的,尤其是月嫂,很多寶媽找月嫂就跟種彩票一樣,你運氣好了才能碰到好的。”她同樣向記者透露,她知道的一個寶媽,爲了能找到一個讓自己放心的育兒嫂,前後換了10個人都不止,最後沒辦法,只能自己辭了工作在家帶小孩。

但是,保姆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是很多住家保姆的切身感受。

王智林是一名從業八年的90後男保姆,他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當保姆的體驗。據他介紹,他每天要工作16小時,基本上是一天都不休息。這一天裏他需要洗和熨燙衣服、清潔衛生和做好一日三餐。“要有眼色,要能端茶倒水,僱主喫過後才能開始喫飯。”

王智林表示,只有做保姆的人才可以體會到其中艱辛,“要時刻保持服務意識,不能出於任何目的打開電視電腦和接打電話,不能隨便出門,不能坐僱主的沙發和牀等。”

泡泡是一名90後保姆,她大學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了家政這一行業,現在剛從業九個月。據她透露,她的客戶人還不錯,但是也要忍受她心情不好衝自己發脾氣和接受僱主對她的種種不滿意。“無數次想要撂挑子走人,但是看在錢的份上,忍了。”

界面職場記者對市面上家政公司詢問發現,招聘一個家政服務人員的價格並不低。保姆的價格通常根據房屋的面積大小和家庭人口數來定。比如住在90平米房子的三口之家請一個只負責衛生和做飯的住家保姆,需要大約五六千,如果她還懂一些營養學知識,收費會更高。

月嫂收費更是讓人咂舌。家政服務公司58到家官網顯示,北京月嫂的起步價是6800,僱主根據自己標準篩選後,8000元到1萬元已經是市場上正常價格。有些所謂“金牌月嫂”,月工資能超過2萬元。

對一些經濟更寬裕的家庭來說,價格是次要,他們更看重服務質量,保姆也多是同一圈層朋友介紹,或者是找中介機構聘用專業水準更高的菲傭。

陳婷婷是上海一位全職寶媽,不過帶孩子同時她日常還需要處理一些工作。她家有四個小孩,爲了能夠給孩子們全面的照顧,她請了四個住家保姆,都是經由朋友介紹。

她坦言,中介介紹的阿姨水平層次不齊,大部分她都不太滿意。她曾向中介公司要求經驗豐富的阿姨,結果派過來的是新手保姆。相比之下,她朋友介紹的保姆都在高端家庭做過,更值得信賴。

但陳婷婷發現,即使是在專攻高端家庭市場的中國阿姨,和菲傭相比,專業水準還是比不上。她在香港生活的時候,聘請過兩名中國保姆和兩名菲傭,兩者“差距很大”。

據她透露,在聘請菲傭時,首先在籤合同的時候就把每一項需要服務的項目都說得非常清楚,比如業務除了日常清潔衛生和帶孩子,涉不涉及養狗、洗車等其他項目;待遇也在合同寫好一目瞭然,包括住宿條件等諸多細枝末節的地方。

“菲傭在來香港之前就在專門的培訓學校學習過兩到三年,非常專業,會根據我提出的要求改善,也不會把私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來。”陳婷婷向界面職場說道,“但中國阿姨不一樣,她們很難控制自己的私人情緒,提醒要改進的事情很快又會回到原點。”

菲律賓的家務僱工有全球都有着一定影響力。菲律賓海外就業管理局數據顯示,菲律賓的勞務輸出收入佔該國GDP的8%,其中菲傭輸出收入佔4.4%。菲傭甚至已經成爲全球家政服務行業的品牌,向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輸出,佔據了東南亞、中國、歐美國家家政服務市場的絕大部分外勞份額。目前,菲傭也開始輸入到中國的香港、上海、北京、廣州等地。

除菲律賓外,日本的家政服務業也有着嚴格規範的培訓標準。據界面職場瞭解,日本的家政教育作爲必修課,貫穿國民的中小學階段,高中畢業後,畢業生還可以報考各類家政大學。毫無經驗的從業人員必須經過三個月的專業培訓並獲取相應資格才能上崗。培訓內容包括清潔等各項技能外,還包括職業心態、交流技巧等軟技能。

陳婷婷也希望像上海開放大學等國內學校能夠培養出職業化的家政服務從業者,甚至是全日制家政專業出來的畢業生深入到這一個行業。

“年輕的小姑娘帶孩子又專業,我覺得會非常的受歡迎。”她說,“很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上班的都是高學歷的父母,但是他們的孩子都是交給一些文化程度低且年紀偏大的阿姨來帶,很多壞習慣就無形中傳遞給孩子了。”

本科保姆:現實缺口大,社會刻板印象嚴重

“本科保姆”熱搜詞條一出,許多網友反映現在保姆市場都“內卷化”這麼嚴重,是不是大材小用。但對陳婷婷這個圈層來說,高端的家政阿姨非常稀缺。

“上海的這個(未來5年高層次家政行業專業人才)缺口,是20萬。”蘆琦接受紅星新聞採訪稱,“現在最缺乏的是機構管理者和高素質人才。”目前,在上海家政服務的訂單裏,“高端的大概佔30%,基本上在上海的城市裏,不在郊區。”

隨着二胎的放開和老齡化社會迫近,家政服務行業的缺口會更大。爲應對現存的家政服務供需矛盾,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其中,第一條第一款規定,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

據界面職場梳理,目前,全國範圍內開設了家政服務本科專業的高校鳳毛麟角,天津師範大學、安徽三聯學院、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吉林農業大學、湖南女子學院、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河北師範大學等均有開設相關專業。但也有學校開設的家政專業因招不到學生而停辦,如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2010年開設家政輔修專業,開辦1年後因經費不足辦學困難停辦。

武藝璇是湖南女子學院2017屆家政學專業的畢業生,她當時選擇這個專業是誤打誤撞,沒有仔細瞭解就報了。當年她班上63個人,大多數都是被調劑的,但最後只有一個人選擇轉專業。

“一開始她們會比較排斥,但通過四年的課程和實習,心態也發生了轉變,畢業後即使不從事相關工作,對專業也有了較高的歸屬感。”武藝璇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

據悉,湖南女子學院家政學專業2013年開設的時候,專業填報率爲0%,而到2019年已經上升到了45%。更多人開始瞭解到家政行業,主動選擇加入。

任曉靜是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專業2008屆畢業生。據她反饋,當年她畢業的時候從事這一行的同學非常少,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政學本科畢業生選擇留下來。

“許多畢業生已不再滿足於一線家政服務,而是選擇從事家政培訓師、家政職業經理人、家政互聯網企業。”她表示,一方面,國家政策的支持,給予家政行業發展強大的動力;另一方面,隨着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社會對行業從業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政專業人才也備受青睞。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從業者已經有往高學歷轉變的趨勢,但社會上對“本科保姆”仍抱有偏見。不少網友在“本科保姆”熱搜下的評論,仍是質疑較多。

面對爭議,蘆琦表示,這種觀念已久,去說教可能沒辦法直接改變。但本科學歷的家政從業人員,並不意味着人才的浪費,“這是未來的朝陽行業。城市在發展,整個行業在提質擴容。隨着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家庭結構的變化等,家政、月嫂、老年陪護等,都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高學歷家政從業人員的加入,也推動行業整體專業水準的提升。今年六月,一則“年薪30萬女碩士辭職做保姆”的新聞被大衆熱議。當事人劉雙精通法語,研究生畢業後在某國企工作,曾外派到非洲兩年做客戶經理。這樣的履歷背景在家政應聘隊伍中十分顯眼。

58到家副總裁曹繼忠接受鳳凰網採訪表示,劉雙的加入,讓客戶看到這個行業有更多高素質、高學歷的服務人員加入,會讓他們有不一樣的認知。“對於阿姨而言,讓她們看到需要不停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素養;對已經在別的行業的從事別的工作的人員有一定的號召力,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到這個行業裏來。”

蘆琦坦言,目前家政行業面臨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家政市場小散亂的問題,“因爲他們屬於靈活就業,不屬於正式有編制的,也不屬於農民工。要提高整個行業的素質,需要全社會和整個教育行業的共同努力。”

(應受訪者需求,李嵐、王智林、泡泡、陳婷婷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