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从公元1662年到1796年,历时134年。它是由大清出色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所共同缔造的。人们谈及康乾盛世产生的原因时,往往会从这三位皇帝所处时期的大环境、他们的勤政,以及施行的正确政治纲领出发,从这些角度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不起眼却极为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皇位继位问题。

为何说皇位继承对于“康乾盛世”的出现如此重要呢?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倘若康熙没有将皇位传至雍正,而是传给了其它皇子,又怎会有后来的乾隆为皇?又怎会有“康乾盛世”呢?实际上,康熙末年的争位是十分激烈的,雍正能够取得胜利与他的精心筹划和儿子乾隆的天资聪颖密切相关,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一点予以详细阐述。

古代皇帝大多是“后宫佳丽三千”,勤政的康熙,妃子当然没有三千,但也不少了,这带来的后果就是皇子众多,康熙末年产生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就与此相关。24个皇子中,有九位都被卷入到了那场政治风波,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未来皇位的继承权。

九位皇子绞尽脑汁,都想成为大清的皇帝,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有七位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退出,最终只留下了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参与最后的角逐。

胤禛,出生于公元1678年,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父亲似乎更喜欢他年轻的弟弟胤禵。胤禵,出生于公元1688年,他能征善战,为守卫大清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康熙器重,甚至朝中很多大臣一开始都以为康熙偏向于胤禵来继承皇位。

那么,胤禛又是如何打败自己如此优秀的弟弟呢?与胤禛相比,胤禵唯一的劣势就是就是常年在外,无法与父亲朝夕相处,胤禛便是利用了这一点,据《清实录》的记述,康熙晚年,胤禵短暂回京后有前往了西北之地,胤禛便开始大打“亲情牌”,他两次“恭请上幸王园进宴”,也就是在这两次恭请父亲入圆明园之后,康熙才选择将皇位传授于他的。

人们不禁疑惑,为何形势变化的如此之快,笔者查阅大量史料之后,发现原因在于一个人,他就是胤禛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内时,真正的主角并非康熙和雍正,而是康熙和乾隆。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当时仅仅只有12岁的弘历,就有惊人的外貌长相了,“生而神灵、天挺奇表、珠庭方广、隆准颀身”,活脱脱一副帝王相,康熙一见到自己的这位孙子时,惊得放下酒杯,它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非常高兴。当然,仅仅依靠长相,乾隆还不足得到康熙真正的喜爱。

紧接着,雍正便故意让弘历当着康熙的面背他学过的古文,让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时,弘历居然一字不漏的全背了下来,而且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在后面与爷爷康熙的谈话中,他也是表现的极为出色,大方自信,文采飞扬,康熙不得不惊叹,自己的皇孙中还有如此的天才少年。

宴游之后,康熙便亲自找雍正要来了乾隆的生辰八字,并在一旁用御笔进行了批答,还对乾隆日后的人生进行了一番预测,不得不说康熙看人很准,乾隆的确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诸事遂心、志向更佳”。

我们再回到夺嫡这件事来,这件事情对于康熙确定皇位继承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雍正内心深知,他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是比不上弟弟胤禵的,所以才想到了让自己最出色的儿子乾隆去面见康熙,以此作为自己夺嫡的筹码。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做法起到了很大作用,康熙在见完乾隆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息,史官甚至用“见即惊爱”这四个字来表达雍正对于乾隆的喜爱。

一个年轻时候,励精图治,奠定了大清盛世基础皇帝,他怎么会不希望这盛世被另外一个优秀的继承者延续下去?或许雍正并不是最好的人选,但他的儿子乾隆是,这一点对于康熙将皇位传于雍正,是非常重要的。故而,与其说康熙将皇位传给雍正,不如说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乾隆成为大清的皇帝,以延其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