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的認知中,諸葛亮他始終是一個對國家非常忠心,對皇帝也非常忠心的大臣,但那個時候諸葛亮幫助皇帝處理朝政的時候的一個做法是甲仗百人入殿,說到這個的時候,有些人肯定會說,其實這並不是諸葛亮他本人願意做的,而是當時的皇帝劉禪做的,而皇帝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夠增加諸葛亮在朝廷上的威懾,就能夠體現出皇帝對諸葛亮是有多麼的信任,是用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尊敬。

但是依照書籍上的記載,應該是諸葛亮也認可了這個做法,並且實行了。既然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謀朝篡位的心思,對國家和皇帝非常的忠心,那麼他爲什麼還要做這樣的事呢?也可以說,其實諸葛亮當時是真的做這種事情了,而且他還是故意這樣做的。實際上諸葛亮醫生對蜀漢都是非常的忠心的,可是這並不能夠表示他一點兒都不需要權力,也不能夠表示他那個時候沒有實行專權。

古代之所以會能出現一些權臣,這並不能夠代表這個權臣他就一定會存在着篡位這種心思。而是這是這個權臣必須要做的事,都知道在古代是屬於皇權獨裁的一個社會體制,大臣們如果想要去實現他自己的政治理想,並且能夠大展拳腳,做出一番事業。如果皇帝的能力非常小或者是一個不明智的皇帝的話,那他們就會選擇做一個權臣。一個大臣做到了權臣的話,就會面臨四種情況。

1種情況就是皇上和大臣全部都不支持他的這種做法,那麼這個人就成了一個奸臣,就像董卓一樣。第2種情況就是雖然皇上對他非常的支持,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對他激烈的反對,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個權臣就會和大神們進行非常激烈的相互搏殺,造成血案,就像霍光一樣。第3種情況就是雖然皇帝不支持,但全朝的文武百官都支持,那麼這個權臣就會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大臣們的利益,慢慢的把皇帝給架空。就像曹操一樣。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皇帝對他非常的支持,而滿朝的大臣也不進行反對,這樣的權臣就是一個千古的忠臣,就像諸葛亮一樣。在諸葛亮去北伐的時候,他想要實現恢復漢室,奪回就讀這個願望,想要把這件事情實現的話,那麼他就必須要做一個權臣。在劉備去世安排後事的時候,雖然他把國家的大事以及劉禪全部都託付給了諸葛亮,其實他也是完全的不放心的,這個從2點就能夠體現出來,第1點就是劉備當時對諸葛亮說,劉禪這小子你如果能夠扶着他就扶着他,如果你覺得他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扶着不起來,那你就可以把他給取代了。

2點就是在劉備把所有的政務交給諸葛亮的時候,卻把所有的軍事指揮權都交給了李嚴。從這2點咱們就完全可以看得出,其實劉備對諸葛亮也是不完全放心的。劉備他說的這些話做的這些事實際上是非常有含義的。他用一句話就把諸葛亮給套的牢牢的,並且讓諸葛亮在天下人面前表明自己的忠心,自己絕對不會覬覦皇位。而劉備卻又把兵權交給了一個沒有多大能力的李嚴,這也就向天下人表示了,他並沒有完全的相信諸葛亮。

意思就是我寧願把兵權交給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的人,也不交到你的手中,這裏就能看得出劉備對他是有多麼的不放心了。所以說劉備他的做法其實對於諸葛亮的威信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後期諸葛亮想要完成自己的事情,他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威信,只有把自己的威信提上去,他在蜀國才能夠說話算數。在古代的時候大臣想要提高自己的威信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打擊,在政治上對自己有異議的人,另一種就是獲得皇帝以及滿朝文武大臣的極大信任積極肯定,而諸葛亮他用的就是第二種方法。

其實諸葛亮應該算是非常幸運的人了,因爲他能遇到像劉禪這樣一個皇帝,對他有非常高的信任感,而且還給了他巨大的榮譽,讓他可以提高自己的威信,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爲在那個年代,去拜見君王的話肯定不會攜帶任何的武器,如果你帶着武器上了大殿,那麼這個皇帝就會對大臣產生疑心,距離他被奪權也不遠了。劉禪對諸葛亮完全的相信,諸葛亮也需要這樣的榮譽,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得最大的權威,一心一意去北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