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燕國易水河畔,一羣人身着白衣爲荊軻等人送行,並作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確不復還,荊軻一行人再沒回來,因爲他們的行動失敗了。

荊軻爲什麼會失敗呢?

一、用人不當。

此次行動,燕太子丹總共派了多少人我們不清楚,不過作爲一個使團,隨行人員應該有不少。但有名有姓的只有兩個:正使荊軻,副使秦舞陽。

先說這個秦舞陽,他的事蹟很簡單,年十三,殺過人,人們都不敢正眼看他。可見他兇悍起來一定很嚇人。但終究是個小孩。

再說荊軻,他是衛國人,好讀書擊劍,喜歡遊歷交友。到燕國後結交了幾個朋友一個叫狗屠,一個叫高漸離還有一個叫田光。就是這個田光把荊軻引薦給了燕太子丹。太子丹拜荊軻爲上卿。我們知道,上卿地位堪比相邦,可以說是諸侯之下地位最高的一個羣體,荊軻無尺寸之功就被任命爲上卿,要麼是太子丹昏聵無能,要麼就是太子丹刻意爲之另有深意。荊軻不是諂媚奸佞之徒,顯然原因應該是後者――太子丹給予荊軻足夠高的地位,並花一定的的時間進行培養和“包裝”,要把他包裝成一個真正的貴族!

只有這樣,一個優雅的貴族,一個毛都沒長齊得小孩,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秦國的警惕心。同時他們兩人也應該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可惜,數年之功最終也是白費了。臨到場時,向來膽大的秦舞陽嚇尿了,荊軻一人獨木難支。其實不能說荊軻無能,只是變數來得太突然。

二、荊軻武藝不足。

《史記·刺客列傳》中魯句踐曾評價荊軻“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其實真正執行刺殺之術的是秦舞陽!圖窮匕見!荊軻奉的是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奉的纔是地圖。

秦舞陽怯場,就已經註定任務的失敗!至少第一方案已經不可能了。

三、太過草率,謀略不周。

作爲一場重要的行動,必須要有周密的謀劃,其實我們也不能說太子丹沒有詳細謀劃。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太子丹對荊軻說了兩套方案“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通俗點說方案一,劫持秦王,迫使他返還侵佔的諸侯的土地;方案二,殺了秦王,使秦國內亂。但很顯然,刺殺相對簡單而劫持難度太高。

其實不管執行的那種方案,結果無非兩個:

一是秦王死了或被劫持無法回到秦國。秦國確實會亂,但能亂多久?若外有諸侯聯軍壓迫,相信秦國很快就會出現一位新王主持大局,秦國就算再危險也不會超過平原君趙勝組織的第二次函谷關之戰,那時六國尚在,五國聯軍就打的秦國割地求和。

二是秦王沒事。那結果很簡單,秦王會將怒火首先發泄到燕國頭上,給燕國招致禍患,史實也是如此,秦王深恨燕國,第二年就攻破了燕國首都,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亡,最終沒逃得過滅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