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賨人客,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武將沒文化鬧笑話的事。

宋朝有一位開國名將,他的名字或許不那麼如雷貫耳,但他的戰績一定讓你過目不忘。

這位名將叫党進,是宋太祖趙匡胤身邊的一員悍將,在兼併北漢的過程中,党進和當時號稱“楊無敵”的北漢名將楊業交過手,最終完敗楊業,從此名聲大震。

這件事記錄在《宋史》和《續資治通鑑》裏,可信度比較高,《續資治通鑑》更是誇張,形容楊業當時差點殞命。那就沒有後來的楊家將了。

說說党進這個人吧。

党進是趙匡胤從身邊的軍事人才裏面挑選出來的一個很能打的人,先後參加過宋朝開國的很多大仗,和楊業的交鋒就發生在圍攻北漢都城太原的過程中。

當然,這裏面也有客觀因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一邊倒。

當時宋軍四面圍城,楊業率北漢軍出城騷擾宋軍,其目的就是快去快回,所以楊業退走是理所當然的。只是這個退看是怎樣一種退法。

党進最先反應過來,併發起反擊,在党進的奮力反擊下,楊業並沒有完成預想的騷擾或者給宋軍當頭一擊的目的,而是狼狽撤退。

在撤退的過程中,楊業要不是躲在城壕裏被城上的人用繩子吊上去,就只剩被宋軍活捉或陣斬了。

由此可見党進確實是有些勇武的,後來逐漸成爲宋朝的開國名將。

可是,党進這人又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目不識丁,是個文盲,除了衝鋒陷陣,什麼他都弄不醒豁(四川話,就是整不明白),甚至連“兵仙”韓信他都不知道。說通俗點:這是一個典型的大老粗。

爲此,趙匡胤還勸導過党進要讀書,党進才勉爲其難地拿起書本啃了幾個字,不過還是鬧了笑話。

党進做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期間,趙匡胤經常會問到禁軍和裝備的一些數據,党進怕記不住,就寫在笏板(上朝時拿在手裏的牌子)上。

可是,就算寫了,党進也不認識,這就尷尬了。當趙匡胤問起時,党進只有厚着臉皮地跟趙匡胤說:官家想要的都在這笏板上。

面對這種粗人,趙匡胤也只有一笑了之。

還有更雷人的。

党進後來被調到邊關去防邊的時候,按例是要去向皇帝辭行的。趙匡胤考慮到党進這人話都說不清楚,又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來,就免了他這個環節,直接走人。

可是党進非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堅持要去向趙匡胤致辭,笑話就鬧大了。

他事先背好了一套說辭,應該是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的那種。可是到了該他發揮的時候,或許是由於緊張,見到官家和滿朝文武,党進一下子卡殼了。

情急之下,党進不知從哪裏想起一句曾經背過的名言,就脫口而出,引起鬨堂大笑。他說的什麼呢?

“臣聞上古,其風樸略,願官家好將息。”

什麼意思呢?

就是微臣聽說上古的帝王崇尚簡樸節約,希望官家您能夠休養生息。

單看這句話沒有什麼毛病,可它和此情此景有什麼聯繫呢?純粹是八竿子打不着邊。

此言一處,滿堂哂然,連皇帝身邊的侍衛都憋出了內傷,以手掩面。

然而,趙匡胤卻不以爲然,他很喜歡這樣的武將,這樣的人,只要能打仗,你還擔心他什麼呢?

或許是趙匡胤自己太聰明的吧,所以他不希望大宋再出現如此聰明的武將,這就是老趙家的智慧。

好了,這是筆俠今天的分享,就聊到這裏吧。

咱們下次繼續……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不要忘了點贊,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