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大唐王朝三百年來,有名有姓的詩人誕生了2536位。

生不逢時、壯志難酬的人,不計其數。

但終其一生未曾謀到一官半職的,只有一人。

李白和王維是同年出生、又相差一年去世,兩人在生前都在長安待過,但兩人從未在詩中提及過對方。

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偶像。 這個神一般的男人,雖然在政壇上沒有作爲,但卻贏得了一個時代詩人們的推崇。

他就是詩仙李白的偏愛---孟浩然。

01

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純粹。

不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出遊的途中,偶爾厭倦了,就隱居山林。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富二代任性的一生”吧。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陽的“澗南園”,家裏很有錢、有田地、有僕人,還是書香門第。

老父親認定他們是亞聖孟子之後,所以給兒子起的字,也是出自孟子的名句——“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按照老父親的規劃,孩子要從小苦讀、立下志向,長大後參加科舉考試,謀個國家編制。

然後迎娶白富美,生兒育女,圓滿地過一生。

一開始,孟浩然果然不負期望,勤奮刻苦、聰明好學。

別人玩的時候,他埋頭在四書五經堆裏;別人休息的時候,他拿着一本《陶淵明集》,坐在山峯上大聲朗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七歲那年,他在襄陽縣試中嶄露頭角,成爲了本地的知名才子。

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然而有一天,孟浩然去家對面的鹿門山逛了一圈,看着那山、那水、那野花,遇見了那人,從此一切都變了......

襄陽縣試的下一步,是襄州府試。

老父親甭提有多高興了,想着光耀門楣指日可待了。

可沒想到,孟浩然突然做了一個叛逆的舉動:拒絕參加府試。

理由很憤青:朝廷現在那麼亂,我纔不要去賣命呢!我家老祖宗孟子說了,“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君主的德行直接影響老百姓,這樣的君主,肯定不靠譜。

什麼樣的君主呢?當時武則天剛讓位給兒子李顯,但是李顯的妻子韋氏想自己稱皇,於是和女兒聯手殺死了李顯。

本以爲勝券在握,但李顯的弟弟---李旦的三兒子又臨門一腳,發動戰爭殺掉了韋氏,將父親李旦推上了皇位。

“通過不正當手段上位的人,怎麼可能懂得欣賞我的才華。”孟浩然這麼一想,很快就決定了前往鹿門山隱居。

但其實孟浩然還有一個私心,他最崇拜的龐德公,隱居在鹿門山,過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也想跟隨偶像的步伐。

於是不到二十歲的孟浩然離家出走,寫下了後來廣爲傳誦的詩句。

《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02

鹿門山的風景很漂亮。

清晨起來,乳白色的霧氣氤氳,桃紅色的花瓣遍灑山間,讓人彷彿置身於仙境。

此情此景,孟浩然詩興大發。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邊孟浩然是安逸了,但老父親要被氣出病了。

他多次規勸浩然回家,浩然卻置之不理。於是本着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父子倆就這樣僵持了兩年,從來不打照面。

後來,浩然到了情竇初開、血氣方剛的年紀,他又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他跟歌女韓襄客自由戀愛了。

那時襄陽城內,有一個斬獲無數粉絲的大V。她既不是官宦人家,也不是道骨仙風的詩人,而是在酒樓駐場的歌女。

民間流傳,韓襄客才貌出衆、能歌善舞,還有自己的原創詩詞作品。

不過在素未謀面之前,孟浩然是嗤之以鼻的。但打臉來得很快,一天,孟浩然的好哥們,非要去參加韓襄客的粉絲見面會。

儘管他不感興趣,還是被生拉硬拽到了歌樓。

在哥們的催促下,他抬頭看了舞臺一眼。

一眼萬年,他立馬決定要把這姑娘娶回家。聽到這消息,孟老爺子恨不得拿出雞毛撣子,“娶一個歌女進門,老孟家的臉都給你丟光了。”

他給孟浩然兩個選擇,要麼退婚,要麼掃地出門。孟浩然是典型的喫軟不喫硬,他當即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孟家,直接跑到未婚妻家裏拜堂成親了。

就這樣,父子倆又開始了漫長的慪氣,誰也不搭理誰。

孟浩然的婚後生活十分美好。春天萬物復甦時,他與妻子在池邊嬉戲玩樂,玩累了又比試管絃。

妻子坐着時,的衣帶與小草纏繞,行走時拖地的長裙掃動着落地的梅花,像一幅動人的畫卷。

後來,妻子又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孟浩然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這樣的生活,只維持了六年。

孟浩然二十六歲時,老父親熬不過了,因病逝世。本以爲死亡能把心結打開,但孟浩然低估了父親的倔強。

父親臨死前特地交代家裏人,“絕不讓那個歌女進門!連守喪都不允許!”

無奈之下,孟浩然只好自己回家守孝三年。

痛苦之餘,他又做了一個令人喫驚的決定:重新參加科舉,彌補老父親的遺憾。

03

孟浩然的確這麼做了,結果怎麼樣呢?

他一輩子也沒被賞識,一直遊走在謀職的路上......

那時候傳言,唐朝有“引進人才”戰略,針對的是隱居人士。

於是很多讀書人,把隱逸當成進階仕途的捷徑。孟浩然信了,他也立了一個“隱士”的人設,坐等帝王的傳喚。

可一年過去了,竟然沒有一個人登門拜訪。

眼看着好友一個接一個入仕,孟浩然意識到,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於是他連夜收拾行李,頭也不回地跑下了山。

坐在科舉的考場上,孟浩然絲毫不慌:我一個全縣高考狀元,還能怕你們這些年輕人?

科目一爲詩賦,這是孟浩然的強項,他輕輕鬆鬆就通過了。沒等他驕傲,難題來了。

科目二爲試策,是一種應用性極強的政論文。但孟浩然自由散漫了半輩子,平時只懂花前月下,哪裏知道官場門道。

毫不意外的,他被無數個後浪,推翻在了考場上。

其實在入京應試之前,他還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寫了一首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洞庭湖的風景真是美啊,可惜想渡湖卻沒有船隻,我愧對英明的皇帝,真真羨慕那些釣魚的人啊。

詩的意思,不外乎是想要得到張丞相的引薦,但又不想放下自己的身段,只能祈求張丞相能看清他的倔強。

縱橫官場多年的張丞相,什麼沒見過,所以一看就懂了。

本着惜才的原則,他第一時間就舉薦給了皇上,遺憾的是,皇上沒看上。

幾番折騰,孟浩然的好友看不下去了。

他邀請孟浩然去天台山,拜訪皇帝眼中的“紅人”---司馬承禎。

可惜沒有提前預約,孟浩然到了,司馬承禎卻去洛陽了。

引薦的希望再一次落空。朋友勸他不要喪氣,但孟浩然卻已經頓悟:道不同不相爲謀,纔是對自己最大的成全。

自此之後,他不再執着於官場,只留戀在山水之間。

04

回到家鄉,孟浩然遵從內心的意願,先後輾轉在洛陽、江浙、蜀地、荊州各地,觀賞奇異風光、品味獨特美食。

他爲人謙遜、重義氣,所以走到哪裏都朋友成羣,與朋友短暫相聚後,恨不得把身上的東西全給人家。

《送朱入大秦》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真心換真情,如此不拘一格的性格,縱使政壇上沒有孟浩然的身影,友人詩中也處處留下了他的盛名,“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50歲孟浩然回到家鄉,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出的生活。

在詩中,他由衷地表達了自己的喜悅:

《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幸福就是最美的風景在對面,最好的朋友在身邊。這裏不必糾結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官場的趨炎附勢,只有志同道合的尊重,與大膽做自己的暢快淋漓。

過了大半生,孟浩然活成了自己內心的模樣。也活成了那一代人羨慕的對象。

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被下令貶到嶺南。

途徑襄陽時,順便拜訪了孟浩然。面對昔日好友,孟浩然縱有千言萬語,最後卻也只化作一首送別詩。

《送王昌齡之嶺南》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槎頭。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相聚的時間是如此短暫。王昌齡臨發前,孟浩然備了一桌酒席爲老友餞行,杯觥交錯,猜拳行令,好不樂乎。

但其實孟浩然是要忌口的。

他的背上長了毒瘡,醫生叮囑他,不能喫魚鮮,也不能喝酒。

可爲了送別老友,孟浩然不談自己的病體,只求與好友一醉解千愁。

結果,送別王昌齡沒多久,孟浩然毒瘡復發,與世長辭,終年五十二歲。

或許也只有如此赤子之心,才能寫出萬般清麗絕俗的詩句。

05

回想盛唐一代,人才輩出、羣星璀璨,但又有誰,能比得上孟浩然的豁達,更別提古代稀缺的幸福感。

有人在高位上惶惶不可終日,有人在謀求的路上孜孜不倦,唯有孟浩然,安然享受那份自在和瀟灑。

雖然他沒有謀到一官半職,但那一整個時代的詩人,都將孟浩然視爲了精神偶像,這是對他實力的肯定。

孟浩然的一生,都在告訴我們:想做的事,就大膽去做。抱怨沒用,除了讓自己傷身之外,什麼都得不到。有抱怨的功夫,還不如多看一眼大好河山,多交幾個朋友,多發幾條朋友圈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