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會談一個有點嚴肅的話題:我們究竟應該爲什麼而活,纔不會在死時懊悔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文中分享的觀念主要是來自心理學書《幸福的陷阱》,但也會結合電影《心靈奇旅》裏一點情節來聊。

有些微劇透,如果你介意的話,不妨等看完電影,再來讀這篇。

也推薦你去看《心靈奇旅》,很值得101分鐘的時間和票價。

01

電影《心靈奇旅》(Soul)裏有一個情節很觸動我:

癡迷音樂的主角Joe經過一連串波折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爲知名爵士樂隊的一員,和喜歡的樂手同臺演出。

演出結束後,Joe站在酒吧門口,家人朋友熱情祝賀他演出成功,說他彈地精彩絕倫,說爲他驕傲。

Joe開心的同時,又有點悵然若失。

主唱看出他神情的微妙異常,問他:"你怎麼了?"

From《心靈奇旅》

他說:"我爲這一天等待了一輩子,我以爲我會有更不一樣的感覺。"

我特別理解他此刻的感受。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狀態:

追求目標——沒實現時痛苦——實現了,短暫快樂後,覺得"也不過如此"又感空虛——想擺脫空虛,而給自己設定了下一個想要追求的目標,開啓了新一輪循環。

用叔本華的話說:

"人生不過是一座搖擺於無聊和痛苦之間的鐘擺。或者因慾望的不能滿足而痛苦,或者因爲滿足後的空虛而無聊。"

我曾經覺得,這可能就是上帝上老師和人類開的一個玩笑。人類就是這樣一種註定在無聊和痛苦之間疲於奔命的小白鼠,所謂"有生皆苦"。

那有沒有破局之法呢?

02

《心靈奇旅》裏給出的答案是,你不是爲了目標才活着(想想臺詞"Yoursparkisn’tyourpurpose."),去感受生活的每分每秒吧(想想臺詞"liveeveryminuteofit.")。

不要爲目標活,那我應該爲什麼而活呢?

如果目標不是答案,那什麼是答案呢?

From《心靈奇旅》

"好好度過每分每秒?"

這說得很正確,但未免太流於空乏,對我們的生活缺乏實際指導意義。

好在,我今年讀的《幸福的陷阱》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新的人生思路:

不要爲目標而活,要爲價值而活。

你可能會困惑:什麼叫"爲價值活"?"爲價值活"和"爲目標活"有什麼不同?

爲了幫我們理解,書中舉了好幾個例子。

其種一個和買房有關:"假設你很想買一幢大房子,這是一個目標(因爲它能夠在完成後從待辦清單中劃掉)"。

"如果你認爲只有當目標實現時,你纔會開心",那麼你持有的就是"目標導向",你是爲目標而活。

"但就現在的經濟狀況而言,還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付諸實現","那麼這很長時間的生活就變成了痛苦和折磨。"

From《日日是好日》

《幸福的陷阱》的作者路斯·哈里斯於是建議你問問自己:"(買房子)這個目標是爲什麼服務的?它能帶給我什麼真正的意義?"

注意,這一問題是爲了幫我們尋找到"潛藏在目標背後的價值"。

你只有知道自己在意的價值是哪些,你才能和那些價值產生聯結。

"如果回答是:‘是爲更好地照顧家人’,那麼就識別出一個核心價值——好好照顧家人。

而這一點現在就可以做,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都能實現。

From《明日家族》

例如,你可以給家人做頓美味健康的晚飯,給孩子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或是給伴侶一個深情擁抱並說些甜蜜暖心的話語。"

路斯·哈里斯還特別提醒我們,從爲目標活,改成"爲價值活,並不是說讓你放棄買房的目標。想買的話,趕快存錢!"

他只是想提醒我們"不是非得等到房子買完之後,才能獲得那種因用心呵護家人而帶來的滿足感",你當下就可以去關愛家人。

另一個例子則和找到理想伴侶有關:

書中寫到,蘇拉的目標是找到與她契合的男友。作者請蘇拉尋找"目標背後的價值"。

蘇拉找到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爲一名有愛的、敏感的、開放的、有魅力的和幽默的伴侶"。

在我看來,蘇拉認可的價值是享受生活、和他人建立深刻、親密的關係、實現自我成長等。

路斯指出,如果此時蘇拉遵循"爲目標而活",在內心認定只有"擁有親密愛人,纔能有生活樂趣","那她會讓自己承受很多沒有必要的痛苦"。

From《到了30歲還是處男,似乎會變成魔法師》

路斯建議蘇拉,"儘管現在你還沒有男友,但這些價值仍然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領域。"

蘇拉反駁:"這和真正有一個愛人不是一回事兒"。

路斯也承認了這點,同時他請蘇拉思考"請問,哪一種方式會有利於你生活得更充實和滿足?在當下聯結價值去生活,還是讓自己不斷盯住尚未實現的目標並深陷痛苦之中?"

From《不結婚》

蘇拉想明白後,接受了作者的提議。

"她開始更加關愛家人,更加開放幽默地和朋友同事相處";

她"將相親視爲會見新朋友的好機會,還可以挖掘很棒的社交場所,並且收穫更多關於男人的知識和經驗。

她也會利用約會來嘗試一些新項目,比如打小型高爾夫球,或者學習騎馬,有很多活動可供選擇。

於是,約會就成爲一種價值活動,可以獲取個人成長,而不是一種爲迴避孤獨不得已而爲之的痛苦事件。"

"她還選擇讓自己有更豐富的感官享受:規律按摩,舒服沐浴,欣賞情愛文學。"

書中寫到蘇拉目前雖然還沒有找到理想伴侶,但她從生活中獲得了更多樂趣,更少自憐自艾。

03

書中這兩個例子,一個關於物質(房子),一個關於愛(戀人)。而物質和愛是最常讓我們陷入執念的兩件事。

我在生活中聽到不同的人說過這樣的話:"我要是有錢了/有伴了,就一切都好了。"

這話裏透露的是"目標導向"的人生方式。我們把眼睛緊盯着遠處的目標,覺得只要抵達了那個目標,就幸福了。

而自己現在的痛苦、自責、焦慮都是因爲沒有實現那個目標導致的。

From《白日夢想家》

但我們卻很少花時間認真想過,自己到底爲什麼要設立那個目標,那個目標是爲了哪些我們重視的價值所服務?

From《一一》

用我自己舉例,我有一個目標是"寫出可以讓自己爲之驕傲的、有分量的作品"。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自己不滿意,因爲我沒有實現這目標。

我和《心靈奇旅》裏的Joe有類似的想法:如果我現在死了,我的人生一事無成。(還記得Joe的那句臺詞嗎:I’mjustscaredthatifIdiedtodaymylifewouldhaveamountedtonothing)

但讀了《幸福的陷阱》後,我第一次清晰意識到,寫出好的作品是我的目標,它是重要的。

但這絕對不意味,我是爲了這個目標而活着。

也不意味着,"只有寫出好作品,我才配活着"。

From《白日夢想家》

現在的我更願意選擇價值導向,我是爲那些我認可的價值活着。

"寫出好作品"這一目標背後的價值是,自我表達、成長、傳播好的觀念、分享生命體驗、和他人建立聯結等。

而這些我所珍視的價值,是我當下就可以去踐行的。

除了爲目標努力,我還可以去做其他能夠和我價值相符的事:閱讀、寫故事、錄播客,與他人分享生活靈感;與朋友聊天,相互啓發、交換觀點;去學新技能,比如學畫畫、柔術…...

即便現在就死了,即便目標沒完成,我的人生也充滿意義。因爲我有按自己認可的價值來活。

04

我也發現,明晰目標背後的價值,能幫我們刪掉那些"我們誤以爲自己很想要,但其實不需要"的目標,並幫我們重新撿起"對我們而言很重要卻被我們忽視"的東西。

《幸福的陷阱》中,有個例子是:一位叫傑夫的富商說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想變得特別有錢"。

路斯就反覆問傑夫有錢了之後,有哪些想做的事情。傑夫答到最後說,想讓別人"高看我一眼"。

路斯說,假設這是真的,"那麼,爲什麼讓別人高看一眼對你來說很重要?"

傑夫說,這樣別人就會"善待、尊敬"自己。

兩人接下來的這段對話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意義,我直接原文摘抄過來:

"路斯:假設他們現在已經非常善待你、尊敬你和仰慕你,你可以去做些什麼事?

傑夫:我想我會感覺更加輕鬆,不必努力討好任何人,就可以做我自己了。

路斯:所以,其實你真正重視的事是做你自己,成爲你真實的樣子?

傑夫:是,就是想做我自己。

路斯:好,請問你現在能否以真實的你出現?還是必須等足夠富有才可以?

傑夫:如果有錢的話,就會容易一些。

路斯:也許是的。但是,你確定想要等真正有錢後,纔去享受做自己的快樂?

傑夫:可是如果我現在就真實生活,周圍人不喜歡我怎麼辦?

路斯:所以,你想要花時間和那些因爲你富有才喜歡你的人去做朋友?

傑夫:不想。

路斯:那麼,你想要建立什麼樣的友誼?

傑夫:我想要和那些支持我做自己的人成爲朋友,能夠接納我本來面目的人。

路斯:很好。既然你重視的是做真實的自己,爲何不在現有的關係中就開始嘗試?問問自己,‘爲了讓我成爲更加真實的自我,我現在能去做點什麼事或者是說些什麼話?’"

From《本傑明·巴頓奇事》

你會發現,隨着提問越來越深入,傑夫逐漸意識到他表面想要的是"很有錢",但深層在意的其實是"誠實做自己"這一價值。

而這一價值有很多實現方式,並不一定需要通過錢來解決,甚至和錢沒什麼必然關係。

路斯在書後面的部分有寫到:"爲了做真實的自己,你可以考慮在工作討論中,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而不是去拋出一個能夠贏得讚許但其實自己並不那麼認同的觀點。

或者,你可以和周圍人更多地分享你生活中真切發生的事,而不是假裝一切都很完美。"

我也問了問自己,"如果變得很有錢,我想做什麼事情?"

我的答案是,創作、幫助他人、學習新技能、有更多成長性的生命體驗並把我從這些體驗中獲得的領悟分享給他人。

From《不結婚》

下一秒,我就意識到這些事,現在就可以做啊,完全不需要等我變有錢。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也可以制定比"有很多錢"更符合我內心價值、對我更有意義的目標。

這也是爲什麼路斯會說"在價值導向的生活中,目標會更容易實現。這是因爲你事先已經確認目標和自己的價值是一致的,這會給你帶來實現目標的更大動力。"

05

當我從"爲目標而活"轉向"爲價值而活",我也把自己從失敗者的身份裏解放了出來。

From《不結婚》

因爲當我選擇"爲目標而活"時,只要目標沒有實現,我就會覺得自己是個loser。

但是當現在的我轉而用"是否遵循內心價值"去衡量自身時,我會對自己更滿意。因爲我隨時都可以按價值去活,這是我可以掌控的。

我還發現,根據《幸福的陷阱》裏對成功的定義——"按照(自己認可的)價值去採取行動就是成功"(我很喜歡這個對成功的解釋)——我還是個成功者,這讓我能夠更和平地和自己相處,可以把原先那些用在自我攻擊上的力量,轉到自我建設上,並因此更喜歡自己。

路斯在《幸福的陷阱》裏說:"相對於目標導向的生活,關注價值的生活常常更容易令人心滿意足。因爲後者讓你在爲目標奮鬥的同時也能享受過程。"

而且,很妙的是,當我追求目標時,我玩的是一個有限遊戲——只要目標實現了,這個遊戲就結束了。

但當我跟隨價值行動時,我玩的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無限遊戲——因爲價值不存在完成一說。價值需要在持續行動中體現。

最後分享《幸福的陷阱》書中我很愛的一句話給你:

"頭腦會告訴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達海岸’,但其實並非如此。最重要的事情是‘駛向海岸’。"

排版:小鯨魚Clai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