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爱煲汤,是出了名的。就算没到过广东,也听过广东人的“老火汤”:不仅美味,还很滋补。

广东人懂养生,有一部分就体现在这“老火汤”上。

由于岭南气候潮湿炎热,常喝汤水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清热去火。制汤时,加入与食材相配的各种药材,如五指毛桃、霸王花、淮山、沙参、玉竹等,可养生治病。

但老火汤的一些传统做法、喝法,其实没那么健康。

老火汤不等于“老”

民间钟爱长时间熬制老火靓汤,通常要“煲三炖四”,即煲汤3个小时,炖汤要4个小时,认为煲的时间越长,进补效果越好,其实这不太科学。

煲炖的时间过长,汤中嘌呤、脂肪含量非常高,易引发高血压、痛风等疾病。

若汤中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还会使蔬菜中营养成分流失,而汤中钾和草酸盐含量增高,长期喝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那么,煲多久为好呢?

一般建议,肉类汤煲1个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2个小时;鱼汤则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另外,每周喝“老火汤”不应超过3次。

胖人饭前喝,瘦人饭后喝

民间有“饭前喝汤,胜似药方”之说,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人而异。

对于体重超标的人群,建议在饭前喝汤“垫垫底”,能够有效抑制食欲中枢,防止过食而肥胖。

若是饭菜吃足了再喝汤,胃长期被填得太充实,可能越撑越大,胃口越来越好,体重也越来越重。

瘦人则相反,若想适当增加体重,可在饭后喝汤,但也要适度。

若已经吃得很饱,就不宜强行饭后喝汤,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出现胃胀、胃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每餐最好以七八分饱为度。

此外,平时消化不良,易胃胀、胃液分泌不足的人群,也不宜饭前喝汤,以免胃酸被冲淡不利于消化吸收。

这些人要少喝老火汤

1、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人群要少喝老火汤,因老火汤中嘌呤含量较高,特别是用海鲜、肉类、蘑菇、动物内脏等食材煲的老火汤。

2、“三高”人群,还有患肾病的人,都不宜经常喝老火汤。喝汤要尽量清淡,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少于6克。

3、肥胖人群要少喝脂肪含量高的老火汤,宜喝清淡的蔬菜滚汤。

4、小孩子要注意少喝用补益类药材或性腺、甲状腺等含激素的食材煲的老火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