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愛煲湯,是出了名的。就算沒到過廣東,也聽過廣東人的“老火湯”:不僅美味,還很滋補。

廣東人懂養生,有一部分就體現在這“老火湯”上。

由於嶺南氣候潮溼炎熱,常喝湯水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能清熱去火。制湯時,加入與食材相配的各種藥材,如五指毛桃、霸王花、淮山、沙蔘、玉竹等,可養生治病。

但老火湯的一些傳統做法、喝法,其實沒那麼健康。

老火湯不等於“老”

民間鍾愛長時間熬製老火靚湯,通常要“煲三燉四”,即煲湯3個小時,燉湯要4個小時,認爲煲的時間越長,進補效果越好,其實這不太科學。

煲燉的時間過長,湯中嘌呤、脂肪含量非常高,易引發高血壓、痛風等疾病。

若湯中加入綠色蔬菜,煮得太久還會使蔬菜中營養成分流失,而湯中鉀和草酸鹽含量增高,長期喝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那麼,煲多久爲好呢?

一般建議,肉類湯煲1個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2個小時;魚湯則時間控制在1小時之內。另外,每週喝“老火湯”不應超過3次。

胖人飯前喝,瘦人飯後喝

民間有“飯前喝湯,勝似藥方”之說,但事實並非如此,而是因人而異。

對於體重超標的人羣,建議在飯前喝湯“墊墊底”,能夠有效抑制食慾中樞,防止過食而肥胖。

若是飯菜喫足了再喝湯,胃長期被填得太充實,可能越撐越大,胃口越來越好,體重也越來越重。

瘦人則相反,若想適當增加體重,可在飯後喝湯,但也要適度。

若已經喫得很飽,就不宜強行飯後喝湯,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出現胃脹、胃痛、反酸、噯氣等症狀。每餐最好以七八分飽爲度。

此外,平時消化不良,易胃脹、胃液分泌不足的人羣,也不宜飯前喝湯,以免胃酸被沖淡不利於消化吸收。

這些人要少喝老火湯

1、高尿酸血癥或痛風人羣要少喝老火湯,因老火湯中嘌呤含量較高,特別是用海鮮、肉類、蘑菇、動物內臟等食材煲的老火湯。

2、“三高”人羣,還有患腎病的人,都不宜經常喝老火湯。喝湯要儘量清淡,控制鹽的攝入量,每天少於6克。

3、肥胖人羣要少喝脂肪含量高的老火湯,宜喝清淡的蔬菜滾湯。

4、小孩子要注意少喝用補益類藥材或性腺、甲狀腺等含激素的食材煲的老火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