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爲渺小,或更爲偉大

語宙

+

建設空間站的中國速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他們完成任務後,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再把第二批航天員乘組送入太空。

周建平介紹,前述階段稱爲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航天員多次太空出艙活動,驗證機械臂技術、能源技術等。“技術驗證完成後,我國會再發射兩個實驗艙,此過程中,還會有兩艘貨運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被送入太空。我們將一共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中國的空間站建造。”周建平告訴中國航天報。

明後兩年,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發射任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11次發射。

新聞背景一:中國空間站

Facts & Figures

▲中國未來空間站示意圖(來源:人民日報)

建成時間:2022年前後

運行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軌道

在軌時間:在軌飛行10年以上

主要功能:將成爲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並可通過太空維修延長使用壽命、擴展規模。

駐留人數:一般情況下駐留3人,在航天員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

整體構型:中國空間站整體呈T字構型,包含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在內的3個艙段。“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一輛轎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當於一室一廳,空間站則像是三室兩廳還帶儲藏間。”

往返系統: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由神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用於航天員和部分物資往返空間站。神舟飛船可支持3名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在空間站停靠期間也作爲救生船,用於航天員應急救生和返回。

貨運系統: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由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貨運飛船爲空間站運送航天員生活物資、推進劑、載荷設備等補給物資。

談及明後兩年我國將派出哪些航天員進入太空,張曉光告訴中國航天報:“明年大家會看到誰在飛,包括我在內,不管是誰飛,大家都是爲了中國航天事業在奮鬥。我還記着我們航天員面對國旗宣誓的那一刻,誓要爲祖國航天事業奮鬥終生。我相信,中國的航天事業會創造一次又一次的輝煌。”

據中國青年報今年5月報道,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表示,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空間站的建設是有人在軌參與的建設,航天員出艙和利用機械臂都是建設空間站的重要手段。從核心艙階段開始,航天員將承擔不少任務。例如,他們要多次進行復雜的出艙活動,屆時可利用機械臂協同完成載荷的在軌安裝、調試、升級等工作。

目前中國航天員的最長紀錄是在太空駐留1個月,將來會是3個月、6個月甚至更久。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空間站任務中,空間站艙段多、運行時間長,航天員每天需要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站內維護和管理方面,還必須參與空間站組裝、建造,進行空間站維護、維修和設備更換。同樣,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必須完成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以及有效載荷操作,學科專業衆多,跨度極大,對航天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科學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新聞背景二:

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

據新華社2020年10月1日電,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

爲滿足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航天駕駛員在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在從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於2018年5月啓動,經過初選、複選、定選三個階段。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選拔出符合條件的18名預備航天員,在經過系統的訓練後,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我們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的目標,就是要突破掌握並發展近地空間長期載人的技術,具備在近地空間構建空間設施的能力,而且能夠保證人在太空中能夠長期舒適地生活、有效地工作。”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空間站的建成,將讓我國擁有讓人進入太空長期生活的能力,也是我們由地球走向太空一個堅實的基礎。”

(綜合中國航天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央視報道。)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 愛太空

第 348期

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