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又叫工业用盐,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是指误食入含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亦有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的中毒报告。

它可通过各种污染途径进入食物,也可由食物中广泛存在的亚硝基化合物前体在适宜条件下生成。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

病理病因

新鲜腌制咸菜或变质陈腐的韭菜,菠菜,卷心菜,萝卜,莴苣等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这些腌制和变质蔬菜中硝酸盐被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氧化剂,吸收后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无携氧功能,使组织缺氧。

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

一般来说,亚硝酸盐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特征

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等,视摄入亚硝酸盐的数量、浓度而定。

通常中毒的儿童最先出现症状,表现为发绀、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头晕、头痛、心悸等。

1.发病潜伏期,误食亚硝酸盐约10分钟,食用含大量亚硝酸盐青菜为1~3小时,长者20小时。

2.本病发病急,一旦发病全身皮肤及黏膜会突然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

症状以紫绀为主,具体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不伴相应的呼吸困难。

重者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3.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含量达10%时皮肤黏膜出现发绀,20%~30%时出现缺氧症状,50%~60%时可见严重精神神经症状,>60%时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在2h内死亡。

实验室检查

1.剩余食物、呕吐物或者胃内容物作亚硝酸盐测定,含量超标。

2.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含量超过10%。

诊断

有进食大量叶菜类或腌制不久的蔬菜,存放过久的熟菜史,中毒表现为组织缺氧而致的紫绀,有条件时可做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定量检验和剩余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定量检验。

治疗

1.尽快用清温水彻底洗胃,催吐和导泻,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保护肝、肾及脑功能,可用能量合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

2.特效解毒剂:

亚甲蓝(美蓝)小剂量1~2mg/kg,可将高铁血红蛋白(Fe3)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Fe2),成人用量1%溶液5~10ml加人10%~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约30分钟症状缓解,可重复用1~2次;还原剂维生素C3-5g可加人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并发症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预后良好,但严重时可并发厥脱、肺衰,若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1.厥脱

由各种致病因素急剧影响,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逆乱、阳气衰亡、阴血外脱的危重病证。

临床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

2.呼吸衰竭

因肺脏的各种长期疾患,或因邪毒伤肺,或心、脑、肾等脏病变及肺,使肺气衰竭,不能吐故纳新,浊气痰液内阻。

以喘息抬肩,唇紫,肢凉,咳逆痰壅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饮食注意

中毒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豆类,蘑菇类食物。

2.多喝水、多喝牛奶。

中毒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忌烟酒。

2.不食腌制类食物。

预防

1.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2.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3.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4.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

5.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浸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6.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