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做好防護工作呀。漢末時期戰事較爲頻繁,有勝者也有敗者,有忠貞不渝者,也有改換門庭者,各有抉擇。本篇就來聊聊申耽、申儀兄弟。

申耽是申儀的兄長,《魏略》還記載了他的表字“義舉”,只是他在西平、上庸二地聚攏數千家的作爲並不像義舉。漢末時期天下動盪,漢中郡也不只張魯作亂,顯然申耽、申儀兄弟在西平、上庸還有一定影響力,這個“西平”可能是“西城”的誤寫,西平、上庸都是漢中郡的轄區,西平郡在涼州,西平縣在汝南郡,離上庸都有一定距離。

申耽、申儀可能就是此地大族出身,畢竟申耽投降劉備時就將宗族遷徙到了成都,說明這兩郡裏是存在申氏宗族的。申耽先與張魯往來,張魯幹掉張脩後就盤踞在漢中郡了,在這裏討生活少不得與張魯打交道。

“上庸太守申耽舉衆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三國志·劉封傳》

等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魯倒向曹操陣營後,申耽也派遣使者拜謁曹操,被曹操任命爲將軍,領上庸都尉。曹操正是在這一年重新劃分了漢中諸縣,在錫、上庸二縣設置都尉,申耽則是第一任上庸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攻打上庸郡時,申耽已經是上庸太守了,他也在此時加入了劉備陣營。

“復漢寧郡爲漢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爲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三國志·武帝紀》

申耽表現得很有誠意,他將自己的妻兒、宗族全都遷徙到成都了,把他們留在後方當作人質。劉備投桃報李,依然讓申耽擔任上庸太守,並且加官徵北將軍,還讓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雖然他們的宗族不在身邊,也保持着一定影響力。

黃初二年(221年),申耽、申儀叛投曹魏,申儀還順帶擊敗了劉封,因此申儀被魏國任命爲魏興太守,封列侯,而申耽被任命爲懷集將軍,遷居於南陽郡。魏國將西城郡改爲魏興郡,其實申儀還是留在了原地,也是申氏在此僅有的族人了,按魏國的質任制度,申儀哪怕有家屬也要送到後方。

“黃初中,儀復來還,詔即以兄故號加儀,因拜魏興太守,封列侯。”——《三國志·劉封傳》注引《魏略》

雖然申儀與孟達有過一段時間的共事經歷,但兩人的關係並不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申儀多次上書朝廷舉報孟達有叛逃季漢之心,但是朝廷並沒有採納。直到同年十二月孟達發動叛亂,魏國纔派出司馬懿去平叛。

“魏興太守申儀與達有隙,密表達與蜀潛通,帝未之信也。”——《三國志·明帝紀》注引《三輔決錄》

申儀在此役中出兵絕蜀道,阻斷了季漢的援兵,也斷絕了孟達的生機。此戰過後,申儀被司馬懿調入朝中擔任樓船將軍,還有參與朝會的資格,可能也是考慮到他在成都還有族人,駐守西城仍有反叛風險。

“達死後,儀詣宛見司馬宣王,宣王勸使來朝。儀至京師,詔轉拜儀樓船將軍,在禮請中”——《三國志·劉封傳》注引《魏略》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申耽#上庸#張魯收藏

“復漢寧郡爲漢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爲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三國志·武帝紀》

申耽表現得很有誠意,他將自己的妻兒、宗族全都遷徙到成都了,把他們留在後方當作人質。劉備投桃報李,依然讓申耽擔任上庸太守,並且加官徵北將軍,還讓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雖然他們的宗族不在身邊,也保持着一定影響力。

黃初二年(221年),申耽、申儀叛投曹魏,申儀還順帶擊敗了劉封,因此申儀被魏國任命爲魏興太守,封列侯,而申耽被任命爲懷集將軍,遷居於南陽郡。魏國將西城郡改爲魏興郡,其實申儀還是留在了原地,也是申氏在此僅有的族人了,按魏國的質任制度,申儀哪怕有家屬也要送到後方。

“黃初中,儀復來還,詔即以兄故號加儀,因拜魏興太守,封列侯。”——《三國志·劉封傳》注引《魏略》

雖然申儀與孟達有過一段時間的共事經歷,但兩人的關係並不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申儀多次上書朝廷舉報孟達有叛逃季漢之心,但是朝廷並沒有採納。直到同年十二月孟達發動叛亂,魏國纔派出司馬懿去平叛。

“魏興太守申儀與達有隙,密表達與蜀潛通,帝未之信也。”——《三國志·明帝紀》注引《三輔決錄》

申儀在此役中出兵絕蜀道,阻斷了季漢的援兵,也斷絕了孟達的生機。此戰過後,申儀被司馬懿調入朝中擔任樓船將軍,還有參與朝會的資格,可能也是考慮到他在成都還有族人,駐守西城仍有反叛風險。

“達死後,儀詣宛見司馬宣王,宣王勸使來朝。儀至京師,詔轉拜儀樓船將軍,在禮請中”——《三國志·劉封傳》注引《魏略》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