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這個詞近些年挺熱的。

不過,熱中帶冷,火熱的“相聲”之下卻是冰冷的相聲。

何解?其實很簡單,就像《一人飲酒醉》和《驚雷》火了,但原創音樂卻陷入低谷一樣,和網絡小說火了,傳統文學卻遭受冷遇同理,或者和流量小鮮肉當主角,資深老戲骨只能當龍套差不多。

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又何止相聲一個行業。

嗨,不提現狀,只談感想。

一、聽相聲到底是聽什麼?

現在有很多人不明白聽相聲到底是聽什麼,可以說絕大多數近十年纔開始聽相聲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可能會很天真無邪或理直氣壯的告訴你,聽相聲就是圖一樂,就是爲了笑一笑。

要是這麼理解就膚淺了,就好比你喫水煮魚只喫花椒粒一樣,刺激倒是刺激,核心的東西一點兒沒喫到啊。

更有甚者,有些人可能乾脆是因爲服務員長得好看纔去喫水煮魚,到最後光撩閒了菜卻一點兒沒動。這樣的顧客,對於飯店來說當然是非常歡迎,但對於水煮魚這道菜來說卻是一個悲催的結果。

那麼,聽相聲到底是聽什麼呢?

往簡單了說,聽的是演員的口齒、節奏、尺寸、火候、知識、技巧、包袱、現掛……這基本上是相聲愛好者所公認的。

以侯寶林的《改行》爲例,這段相聲裏侯寶林大師將傳統相聲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敘事清晰,節奏適當,學唱精準,鋪墊到位,包袱響亮……這麼說吧,像這種水準的傳統相聲你可以聽很多遍都不會厭煩,因爲每一遍你都會聽到一些精妙的東西,所謂“生書熟戲,聽不夠的曲藝”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的。

二、聽不同水平的相聲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對於老聽戶來說,聽經典相聲的感受就像是解癢的過程,相聲大師的作品可以恰到好處地觸碰到你身上刺撓的地方,不論是位置準確還是手法力度都是妙不可言的正好。《老殘遊記》裏說聽好戲時就像五臟六腑被熨斗熨過一樣舒坦,大概就是那個意思吧。

大師並不是常有,在新時代,電視相聲大行其道,節奏飛快、包袱密集的電視相聲是另一種感受。

優秀的電視相聲比如《虎口遐想》《五官爭功》《小偷公司》這些,聽起來的感覺和相聲大師們的傳統相聲並不一樣,打個比方就像是躺在全自動的按摩椅上,把速度力道調到最快最大,你可以享受着快節奏全方位的揉捏壓捶。當然你談不上有什麼頂級享受,但至少也會感覺到舒坦解乏,而且只要接上電就有,方便快捷。

當然,也有那矇事的所謂現代相聲,沒有節奏、沒有包袱、沒有鋪墊也沒有故事,聽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躺在一張劣質按摩椅上,七上八下就是一頓死揉硬捶啊,別說舒坦了,恨不得讓你感覺平白花着錢還捱了一頓揍。

近些年,相聲行業又有了一些新變化,有些相聲演員開始學習二人轉的逗笑方式,將二人轉的東西引入相聲表演內容,搞笑倒是搞笑,就是脫離相聲有點遠,離二人轉倒挺近,而且還不是傳統的二人轉,是那種只爲了搞笑的二人轉,這就讓這部分所謂的新相聲變得不倫不類。

你要是聽這種相聲,那感覺就像什麼呢,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進了一家洗浴中心,本來就是想做一個正常SPA解解乏來着,結果來了個婀娜多姿的技師按摩手法很業餘不說,還老往你的下三路摩挲,刺激你去消費一套高價服務,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

最黑色幽默的現實是,現在你想找一個真正的推拿高手很難,滿大街的廉價電動按摩椅倒比比皆是,而不倫不類的擦邊球SPA正大行其道。

三、相聲的未來在哪兒?

就像“小姐”這個詞從帶有褒義的稱呼先是變成一般稱謂後來乾脆變成不良職業一樣。相聲也有這種變異的趨勢,相聲的未來究竟在何處呢?

也許有兩個兄弟行業的現狀可以參考一下。

一個是京劇行業,梨園行的現狀是能耐大的名角兒票價賣到幾千上萬也一票難求,能耐小名氣小的普通演員在編的喫財政,不在編的只能把唱戲當個兼職或者愛好。

你不能因爲燈神的票買不到就說京劇如何火,也不能因爲地方上一些濫竽充數的劇團生存艱難就說京劇如何衰,京劇行業最讓人尊敬的地方是始終保持着一個原則,那就是經典的藝術不隨意丟棄,傳承的精華依然堅持,不盲目市場化更不爲了多賣幾張票隨意糟蹋國粹。

京劇可以預見的未來就是堅持小衆市場,高水平的名角依然是名利雙收,低水平的演員將逐漸分化,一部分向上發展一部分另謀生路。

筆者認爲,京劇行業堅持原則的發展思路是值得肯定的,大衆的審美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教育的進步和大衆文化素養的提高,小衆市場也會重新成長爲大衆審美。

另一個則是二人轉行業,現在的二人轉市場也是分化的,一部分是閆淑萍、董明珠等人爲代表的傳統二人轉,另一部分則是以遼寧民間藝術團劉老根大舞臺爲代表的搞笑二人轉。兩個部分雖然藝術追求不同,但各有各的市場。

筆者認爲,傳統二人轉未來依然還是二人轉,這個傳統藝術不會丟。搞笑二人轉已經有出圈的跡象,也許不久的將來將會消失變成小品或者脫口秀的一種。

相聲市場從目前來看發展軌跡頗像二人轉,傳統相聲市場雖小但依然有相當的市場和受衆,師從搞笑二人轉的新相聲雖然火爆一時,但未來恐怕也要出圈變成另一種東西。

就像一家賣水煮魚的川菜館,一開始靠菜品取勝,後來發現衝着服務員來的顧客比衝着水煮魚來的顧客更多也更捨得花錢,那慢慢發展下去,大廚就沒有繼續僱傭的必要,都換成好看的服務員得了,慢慢的,川菜館也就變成會所了。

不過,市場是動態的,當一家川菜館變成會所後,愛喫水煮魚的顧客依然有需求,爲了這部分顧客,這條街上還會出現一家新的川菜館,這就是市場經濟。

瞎聊到此,權當笑料,切勿對號入座,以免徒增煩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