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看似顺风顺水,没费什么力气就坐稳了皇位,其实没这么简单。

《汉书》记载,刘病已的前任刘贺接受皇帝玺印的二十七天之内,就下达了一千一百二十七道征索物品的诏令,平均下来一天大约42道,期间还有各种恶行。

霍光、张安世等重臣认为这太不像话了,以“荒淫无度、不保社稷”的罪名,废刘贺为庶人,重新挑选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继承大统。

咱们仔细一想,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刘贺再怎么荒唐,短短27天内大概也做不了这么多的恶事。极有可能是权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换无依无靠的刘病已上位。

无论内情怎样,有一件事情是很确定的,那就是皇位不好坐。稍有差池,刘病已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刘贺。到时往他身上安什么样的罪名,也只是霍光一句话的事。

刘病已虽然出身高贵,是刘彻长子刘据的孙子,但刘据一脉除了刘病已之外,全死于巫蛊之祸。且刘据起兵是事实,与他有关的都被牵连入狱,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也不例外,在长安监狱坐了好几年的牢。

汉武帝临终前留下一道遗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刘病已这才算是被皇家承认,此后默默成长,没啥特殊待遇,娶的妻子许平君是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并非名门闺秀。

换言之,刘病已除了“刘据之孙”这个天然的皇室身份,其他什么都没有,母族、妻族全都靠不住。霍光可能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拥立他为皇帝。

那么,势单力薄的刘病已,是如何坐稳皇位的呢?答案就一个字——忍!

刘病已当上皇帝后,此前一直执掌军政大权的霍光要归政于帝。刘病已坚决不接受,表示他还年轻,还需要霍光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臣掌舵。

霍光甚是欣慰,依然像以前一样处理朝政。大臣们禀报什么事务、做出什么决策,都是先报霍光,再报皇帝。凡是霍光提出的建议,刘病已没有一条驳回;凡是霍光举荐的人,刘病已没有一个不用,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可以想像,如果在位的是刘贺,他本来就是昌邑王,有自己的一套班底,霍光绝不可能像刘病已在位这样便利,甚至两个集团之间极有可能爆发剧烈的冲突。

大臣们为了讨好霍光,提议立他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刘病已和原配妻子许平君感情深厚,已生有一子刘奭,不愿意另娶,但也不敢明说,而是“求微时故剑”,大臣们明白了他的意思,遂迎许平君入宫。

身为皇帝,只能如此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意,千方百计小心翼翼地顾着让霍光有个体面的台阶下,刘病已心里肯定很憋屈。憋屈也没办法,想要继续当皇帝,就只能忍耐。

当然了,和后面发生的事情比起来,这还不算什么。

霍光并没有一定要让女儿当皇后的念头,可他的老婆霍显对此很执着。几年后,许平君再度有孕,霍显便收卖了女医淳于衍,在许平君分娩后给她下毒,致使许平君死亡。

刘病已痛失爱妻极为伤心,所有照顾皇后的人都受到拷问,目的就是要获得皇后死亡的幕后真相,当中也包括淳于衍。

霍显感到害怕,就将实情告诉了霍光,霍光不胜惊讶,也怪妻子鲁莽。但想让他大义灭亲是不可能的,史书上的记载是他禀明刘病已此事,签署了对淳于衍免予问罪的命令。

当朝皇后被毒杀,竟然就这么不了了之,别说幕后真凶,就连直接下手的小喽啰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简直也太荒谬了!

刘病已知道真相吗?肯定知道,他又不是傻子。恨霍光吗?恨,可他还是选择了忍。因为手握重权的霍光,他根本动不了。

霍光或许不会篡位,那样做难度太大,他又不是刘家子弟,名不正言不顺的,天下臣民也不会支持他,只会视他为逆贼。

但换个刘姓皇帝,对霍光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能把刘贺换下来,就能换下刘病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对于刘病已来说,那绝不是他想要的结局,那就只能忍。

后来刘病已遵从霍家的意思,立了霍成君为皇后,并对其“宠爱有加”。在霍显的撺掇下,霍成君一直试图谋害刘病已和许平君的儿子刘奭,刘病已唯一做的是加强儿子身边的防护,没动霍成君一根指头。

就这样百般忍耐,刘病已终于忍到霍光去世。

很快,便有人告霍显毒杀许平君一事,刘病已命令彻查。霍显慌了,联合一众亲戚党羽准备造反,事情泄露霍家一党全部被诛杀。霍成君得免死罪,皇后之位被废,迁往云林馆居住,后自杀。

刘病已的杀妻之仇、夺权之恨,此时才算是报了,皇位也才真正稳了。他的所有忍耐,都有了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