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滅亡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於曹丕,曹丕建立一個全新的朝代--魏朝,歷史上一般稱曹魏,至此存在195年的東漢政權徹底滅亡,接下來進入三國鼎立的時期,曹丕稱帝一年後,劉備在益州成都以延續漢朝爲名稱帝,建國號爲“漢”,歷史上一般稱爲蜀漢。

曹丕稱帝9年後,孫權在當時的武昌今天的湖北鄂州稱帝,建國號爲“吳”,歷史上一般稱爲東吳,但這個時候,曹丕已經去世三年了,曹魏皇帝已經是曹丕的兒子曹睿了,從公元229年開始,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三國鼎立的時期,這三國就曹魏、蜀漢、東吳。

三國鼎立是中國歷史自秦始皇之後,頭一次在中原大地出現了三個皇帝,這是從來沒有的事,華夏的傳統思想是大一統,所以儘管出現了三個政權,但是彼此之間並不承認,三個政權都認爲自己是正統,以曹魏的角度來說,他以禪讓的方式繼承的東漢的帝位,他認爲自己是正統。

曹丕稱帝

從蜀漢的角度來說,劉備建立的是延續漢朝的政權,因爲國號也是漢,而且劉備的太廟中供奉了所有兩漢皇帝的牌位,包括西漢和東漢的所有皇帝,劉備自認爲是漢朝的延續者。從東吳的角度來說,孫權稱帝完全沒有法理,只是割據一方,曹魏是禪讓,蜀漢是延續,孫權是割據,是三國中得國最不正的政權。

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只有曹魏政權才被奉爲正統,有兩個原因:

一是曹魏政權是禪讓了來自東漢正宗皇帝漢獻帝的帝位而來,有合法性,名正言順。

二是曹魏政權佔據了華夏的核心地區,歷朝歷代的統治核心地區,都在曹魏的控制區,所以曹魏自稱爲中國或者華夏也是合理的。

三國鼎立

正是基於這兩點,所以曹魏才被主流歷史學家承認爲正統, 但是在當時三國鼎立的情況下,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政權存在,這就是遼東的公孫氏政權。這是當時的歷史遺留問題。

遼東在東漢時期屬於幽州,幽州在當時分爲東西兩部分,東漢末設置的幽州牧是劉虞,手下有奮武將軍公孫瓚,實際控制區爲幽州的西部,包括遼西郡、代郡、上谷郡、范陽郡、燕國、漁陽郡、右北平郡等郡縣,而幽州的東部則爲公孫氏所控制,包括昌黎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

遼東公孫氏政權是由一個叫公孫度的人建立的,雖然同姓公孫,但與公孫瓚沒有關係,公孫度出身小官吏家庭,早年隨父親一起遷到玄菟郡,結果被當時的玄菟太守公孫琙看中,不知道爲什麼幽州這麼多姓公孫的,估計是公孫家族的祖先生活在這裏吧,玄菟太守公孫琙有個兒子叫公孫豹,早年夭折,而公孫度也曾經叫過公孫豹這個名字,與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年齡又相仿,所以被玄菟太守公孫琙當兒子養,還幫他娶妻生子,公孫度一下子時來運轉,成爲玄菟太守的養子,從此步入仕途,步步高昇,曾經擔任過尚書郎,後來還擔任冀州刺史的高官,但因謠言被免官。

公孫度

董卓控制朝政後,手下有個中郎將叫徐榮,徐榮與公孫度是同鄉好友,於是向董卓推薦公孫度爲遼東太守,董卓當時的權力非常大,任免官吏都是他說了算,徐榮又是董卓手下頭號猛將,所以董卓就大手一揮,任命公孫度爲遼東太守。

當時中原大亂,董卓被關東諸侯聯合討伐,各地方政府也彼此爭權奪利,相互混戰,就連同爲幽州的公孫瓚與劉虞也因爲政見不同而大打出手,而遼東漢當時又地處最偏遠的東北地區,基本上成爲三不管的地帶,公孫度成爲遼東太守之後,最初的地盤只有一個遼東郡,於是公孫度開始了擴張。

第一步:殺人立威

因爲公孫度之前的出身是小吏,地位不高,再加上是依靠玄菟太守公孫琙及徐榮的關係步步高昇的,所以遼東郡有很多豪強都看不起他,東漢末年的地方基本是豪強士族掌控的,如果得不到這些人的支持,公孫度這個遼東太守也不會有什麼作爲,爲了立威,公孫度在遼東郡殺死了襄平縣令公孫昭爲首的當地豪強一百多家,從此之後,整個遼東郡臣服。

遼東

第二步:安撫流民

中原大亂的時候,河北也是大亂,公孫瓚與劉虞在幽州開戰,後來公孫瓚殺了劉虞,又與袁紹在河北開戰,此外各地還有大量的流民、盜賊作亂,由於幽州靠近邊境,還有漢人聯合胡人共同叛亂,比如漢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聯合的叛亂,造成了大量的流民逃難,很多人逃到了暫時安寧的遼東地區,也就是公孫度的地盤,公孫度全部接受安撫。

比如當時的名士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人,從現在的山東半島渡海來到遼東投靠公孫度,公孫度專門騰出館舍來招待這些名士,這些人在遼東也過着隱居一樣的生活,只談論儒經,不問世事。

第三步:對外擴張

在實力壯大之後,公孫度開始對外擴張,首先征服了夫餘國,並與國王尉仇臺聯姻,然後向東討伐高句麗,高句麗是朝鮮半島北部的一個強國,後來被公孫度擊敗,成爲公孫度的屬國,此外公孫度還向西攻打烏桓,擴大了地盤,然而公孫度最厲害的卻是從遼東跨過渤海海峽來到山東半島,征服了當時屬於青州的東萊郡。

曹操

第四步:依附曹魏

公孫度之所以在遼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是因爲他在那裏沒有強大的對手,並且地處偏僻,北方的霸主袁紹在取得河北四州後與曹操在官渡決戰,曹操擊敗了袁紹,然後又用了7年時間才收復了整個河北,無瑕他顧。

曹操在袁紹去世後,攻下袁尚大本營鄴城的這一年,公孫度去世了,公孫度在生前並沒有稱帝行爲,雖然他有一些超越身份的行爲,比如在郊外祭祀天地,出行時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鑾駕,但公孫度終生沒有稱帝,沒有稱帝就只能勢力。

公孫度去世後,兒子公孫康繼承遼東太守的位置,公元207年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熙逃到了遼東,被公孫康所殺,然後公孫康把首級獻給了曹操,被曹操封爲襄平侯、左將軍,實際在名義上,公孫康是投靠了曹操,但在實際上是處於獨立的割據地位,所以遼東公孫氏不算一國。

孫權、曹操、劉備三國鼎立

公孫康去世後,其叔父公孫恭成爲遼東太守,但沒多久,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搶了叔父的位置,成爲遼東太守,公孫淵還得到了曹魏皇帝魏明帝曹睿的封賞,被封爲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實際上在曹睿時代,遼東也是臣服於曹魏的。

但在公元237年,公孫淵膨脹了,背叛了曹魏,並擊敗前來討伐的曹魏名將毌丘儉,並且自立爲燕王,年號“紹漢”,這等於是自立爲國了, 如果說三國時期真有第四國的話,只能從237年開始算, 但是,隨後曹睿就派出了司馬懿遠征遼東,在公元238年,司馬懿就打敗並斬殺了公孫淵,所以遼東的燕國只存在了一年時間,時間如此之短,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三國還是稱三國,而沒有稱四國。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