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總共有多少個呢?我國2013年制定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公佈了現代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8105個,其中常用字有3500個。這麼多字,到底哪一個最早出現?又是誰創造的呢?

公認的說法是:中國人創造的第一個漢字,或者說符號,是“一”;創造它的人是傳說中的伏羲,即“三皇五帝”中的“羲皇”;古人把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稱爲“一畫開天”。

中國漢字從草創到成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的信史大約從5000年前開始,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篇《五帝本紀》從黃帝開始記載。黃帝之前還處於傳說時代,神話與史實往往混淆難辨。司馬遷是西漢的太史令,他的家族世代爲史官,不僅擁有當時最權威的史料,而且治學態度嚴謹,所以作爲專業史官的司馬遷沒有爲黃帝之前的歷代君主作紀傳。然而,隨着現代考古學的發展,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史前文化遺蹟,例如濮陽“中華第一龍”遺址,它的年代和文化都與伏羲有着較密切的聯繫,因此古代傳說並非沒有史實基礎。

從中華文明的傳說時代到信史時代、從遠古符號到成熟文字之間,沒有涇渭分明的分界線,所以要追溯漢字的起源,我們還真得深入到傳說時代去探究真相。

那是一個蠻荒和矇昧的時代,伏羲是當時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領袖。傳說伏羲最早創造了陰陽與八卦符號,這是歷史跨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伏羲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思考,拿着小棍在地上畫出“一”的時候,他不會意識到這是一件開天闢地、文明肇始的大事。從這一刻開始,中華先民學會了用抽象的符號,對紛繁複雜的主客觀世界進行總結與概括,人類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又增加了一個有力工具。

伏羲畫出了“一”,然後又創造了“一 一 ”,二者組合衍生了更多的符號。這些符號衍生的過程,恰恰反映了客觀世界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世上萬事萬物都處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中,而伏羲創造八卦乃至六十四符號的過程就是人類對世界發展規律的總結,是人的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一”是最簡單的符號,內涵卻極爲豐富。幾千年來,無數智者演繹着“一”的內容,留下了豐富的思考成果。《老子·二十二章》:“聖人抱一爲天下式”;《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莊子·天地》:“通於一而萬事畢”;《禮記·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古人爲什麼重視“一”呢?因爲“一”代表了萬事萬物的開始。《說文解字》對“一”的解釋是:“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開始”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因爲萬事開頭難,而且“開始”還代表了人們的“初心”,有了良好的“初心”並堅持到底,才能“化成萬物”,事業興旺發達。無論走到哪裏,回望來路,都不能忘記我們的出發點,這就是“一”字給我們的啓示。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作者王志軒),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