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玲)從2G到5G,從指紋解鎖到面部識別,從排隊取號到線上掛號……我們可以看到,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與“數字”接軌。但信息時代“變化”的節奏之快,卻讓許多老年人成了“數字貧困戶”。

如何讓“慢半拍”的老年人跟上時代的節奏?

繼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後,各部門紛紛推出措施幫助老年人更好應用智能技術。

近日,工信部印發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爲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

基於此,爲破除老年人與數字時代的“鴻溝”,目前,三大運營商推出的相關措施都已取得進展。據悉,從2020年12月25日開始,65歲以上老年人撥打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客服電話,可以直接享用人工諮詢服務,無需再經過複雜的語音提示和數字選擇等操作環節。

此外,三大電信運營商所有線下營業廳都爲老年人提供愛心通道,老年人進入營業廳將有專人引導並提供“面對面”溫馨服務,無需再排隊等候。

優化信息服務流程,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模式,讓老年人享受更便捷的辦事服務。這是信息服務人性化的一面,是我國敬老尊老傳統的迴歸,更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近日指出,中國的老齡化等挑戰臨近,將成爲未來中國一個最大的“灰犀牛”之一。他表示,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的,2022年,中國將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占14%;到2033年,進入老齡人口占22%的超級老齡化社會。

中國已進入老齡社會,如何讓數字紅利惠及老年人羣已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也是全社會共同課題。個人、企業和社會也應爲更大範圍的適老化建設做好充分準備,推動適老化改造,助力老年羣體走出“數字鴻溝”。

目前,在社會層面上,已有一些服務機構、單位部門以實際行動消弭這一“鴻溝”。如,中國電信烏魯木齊分公司推出了60歲以上的用戶免費贈送一臺中國電信“繳費寶”的活動,並現場輔導、教會老人使用,老人通過“繳費寶”可足不出戶實現電視購電、購氣等繳費服務;中國電信蘭州分公司設立“無健康碼”登記服務綠色通道。針對不能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等羣體進廳時,營業廳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出示“通信行程卡”、持紙質證明等多種方式作爲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上海電信關注獨居老人,支持水務部門推出智能水錶應用,若12小時內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向家人或居委會發出預警;上海移動通過將手機卡與手環相結合滿足老年人一鍵通話需求。上海聯通運用信息技術,爲滬上社會福利院項目搭建“數字化養老院”平臺……

事實上,推進適老化改造工作並不難。類似“一鍵接入人工服務”服務,讓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更簡單、更便利。從技術上看,在現有的體系構架上可以優化形成“適老版”,代價不會很大。

從市場上看,銀髮市場潛力大,適老化改造的切入點也多。據《2020年中國銀髮經濟市場分析》顯示,2015-2019年,中國銀髮經濟市場規模從2.4萬億,增長至4.3萬億,預計到2024年,將升至8.6萬億。而從養老市場的規模來看,2019年中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規模在3.2萬億元,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能夠突破4萬億之高。這意味着,以“適老化”的科技手段賦能智慧養老產業紅利巨大。

總之,科技越發達,服務越應該是滿足不同的羣體所需。智能服務越顯溫度,越能彰顯一個社會對敬老、愛老、助老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同時,也有助於政府分擔養老服務壓力。

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堅持信息化發展不僅要“跑得快”,還要“跑得齊”。讓信息無障礙行動成爲社會共識,需要各方打通各機構之間信息流通障礙,幫助老年羣體跨越“信息鴻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