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不爱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个不爱上朝大赛,评选出其中之最的话,那么这个冠军,恐怕是非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莫属,且没有之一。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在这48年中,这位仁兄居然创造了将近30年不上朝的记录!您说他不夺冠,谁还能争这个第一?

由于皇帝长期不临朝,跟自己的臣属压根儿见不着面,渐渐地,大臣们连皇帝的模样都记不清了。于是言官们不干了,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临朝理政,一次两次没有结果,就继续三次四次……

可是每次上书,宫里给的答复都是万岁身体抱恙,可大臣们不信,一致认为皇帝是极度沉迷酒色,懒惰怠政才不理政事的。即便是后世的史学家,很多也持有这种观点,甚至清人还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万历皇帝疏于政事。

那么这个不看别人脸色,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只要待遇,不去“上班”的“懒”皇帝,真的像一些言官和史学家认为的那样不堪吗?还是说他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呢?

一、当政之初的万历,是个好皇帝

其实万历皇帝登基之时,还是个十岁的孩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刚刚当上皇帝的朱翊钧不仅没有被后人所诟病的那些荒淫无度的毛病,而且还非常勤政励志,一心想当一名好皇帝。当然这与他得到名臣张居正的倾力辅佐也是分不开的,但无论如何,那时候的万历皇帝,总体来说带给人们的还是一副积极正面的形象。

即便有能干的大臣,如果没有皇帝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在万历执政初期,万历皇帝不仅不怠政,而且还非常勤政,对国家的大事小情,文韬武略都非常上心。

在国家治理上,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任贤举能,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让国民经济一度出现了“万历中兴”的繁荣景象。

万历皇帝重视农桑,心怀百姓。他曾亲自步行二十公里为百姓祈雨,只为百姓能有个好收成,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皇帝,在民间的声望怎会不好?

在军事上,他亲自部署完成了三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真要是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万历皇帝恐怕将与历史上的盛世明君相媲美,甚至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千古一帝。可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好皇帝,为何转了性,甘愿背负骂名,连早朝都懒得上了呢?

二、 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对文官集团的消极抵制

从万历十四年起,朱翊钧临朝的次数便开始大大减少了,万历十七年的元旦,他更是以发生日食为由,免去了元旦的朝贺。从那之后,朝堂之上,便再也没有看见万历皇帝的身影。

可能有人会问:皇帝不上朝了,难道不会天下大乱吗?可事实是:即便是在朱翊钧压根儿不上朝的几十年中,国事也没有因此荒废,国家更没有产生动荡的局面,相反国家事务依然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弛得当。

要这么看来,万历皇帝并非有意荒废国家政事,他就是单纯地不想临朝,或者换个思路:他是压根儿不想见到那些朝臣罢了!

可能有人会大不以为然了:一个当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难道还会害怕见自己的下属吗?至于吗?要真是有哪个大臣不听话,下圣旨推出午门斩首不就得了。

这要是在其他朝代,这种一言不合,谏臣便被皇帝杀掉的事,可能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在明朝,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明朝自朱元璋时代起,便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御史监察制度,所以明代的“言官”具有相当大的“言论自由”,谏臣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提意见,上至皇帝,下到官吏,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后宫家常,只要有被“言官”看不顺眼的事情,都可以提出意见,甚至加以批判。

而明朝的皇帝,因为有“祖训”的管制,也形成了宽待“言官”的传统。在明代,皇帝再残暴,也不敢轻易违背祖训诛杀谏臣,因为那样不仅会招致朝野的愤怒,留下“骂名”,更是会被看作违背祖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即使皇帝被“言官“们气得当朝”翻白眼儿“,顶多也就是判处个”廷杖“,拉出去打一顿板子,出出气了事。

凡事皆有两面性,明代对“言官“的包容,确实对朝政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同时也滋生了一批腐儒。这些人别的不会,却特别会找茬骂人(当然是那种不带脏字的骂),上到皇帝,下到朝臣,看见啥不合心意的,便上书”大骂“不止,甚至勾连权贵,谋取私利,还没有人能把他们怎么样,真是谁见了都头疼。

除了“言官“,明代后期文官集团人数众多,朝内党争普遍。这些人往往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不断地进行政治斗争,而作为皇帝,则必须在这些不同的利益派系中进行周旋与制衡,会消耗非常巨大的精力。

作为权力中心的万历皇帝,自然希望自己的臣属们都是忠诚、顺从和大公无私的,然而在与众多文人集团的长期消耗战中,万历皇帝深感众臣的离心离德与利欲熏心,逐渐感到失落和失望,慢慢更会滋生“高处不胜寒“的绝望心情,别说上朝面对面议政,就连看到这些人都心烦。

既然“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苦闷难当的万历皇帝,最后干脆选择了逃避,搞起了“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消极抵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当然这样的举动,更是激起了“言官”的不满和强烈批评。

可对于满怀郁闷的万历皇帝来说,批评就批评,你们说我怠政,那我就怠政好了,你们说我荒淫,那我就真的干点荒淫的事情,免得对不起你们的“忠心”,做皇帝被“逼”到这个份儿上,个中无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了。

三、万历皇帝的身子骨,着实不怎么样

除了政治上的不如意,朱翊钧的身体状况也着实不怎么样,宫里回复大臣:“皇帝身体抱恙。”并非推诿搪塞,说的还真是实际情况。

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在1958年打开了万历皇帝的陵寝:定陵,发现了万历皇帝的遗骸,并对遗骸进行了科学检测。

经过检测鉴定,发现万历皇帝的左右腿并不一样长,右腿比左腿不仅要长出来一截,而且右腿的腿骨还呈现出蜷曲的状态。据专家分析,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很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肌肉萎缩造成的。

按照定陵发现的状况,稍微发挥一下想象,就能得知万历皇帝在腿部肌肉萎缩的情况下,行走应该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了。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以瘸腿或者瘫痪的形象出现在众臣面前,实在是过于损害皇家的威仪。

所以说,除了与朝中的文官斗气,消极抵制外,万历皇帝不希望自己的臣子,看到自己病入膏肓的样子,恶化天家形象,应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鉴于当时万历皇帝的身体状况,也并非是他不想临朝,只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很有可能的。

都说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可谁会想到在金碧辉煌的宫墙之内,君王也会有各种各样、却又不能与人言说的困扰和烦恼呢。就如万历皇帝,抱负满怀却受到环境的严酷制约,有治国安邦的雄心却没有能过与之匹配的身子骨,在笔者看来,这种状况与其说是被苦恼和无奈缠绕着,还不如直接定义为人生与时代的悲哀与悲剧更为恰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