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楊

元旦前一週,上海迎來入冬第一場雪,在上海張江一個科技園區,由於突然降溫,很多人聚在某科技公司投放的無人駕駛送餐車邊排隊掃碼取餐。

按照設計規劃,這款無人駕駛送餐車本該是在園區內依靠自動駕駛巡遊,並前往設定目的地取餐。但事實上,投入運營沒多久,它似乎也領悟了“生命在於靜止”的真諦,現在只會在固定地點做一個頂着昂貴激光雷達的取餐櫃。

“疫情加速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疫情加速自動駕駛發展”,如果你關注自動駕駛,諸如此類標題的文章肯定看過,很多人對疫情加速自動駕駛發展也是深信不疑。可惜回首特殊的2020年,如上文所說的這種自動駕駛泡沫舉不勝舉,輿論與資本的狂歡之後,剩下一地雞毛。

2020年AuoLab先後體驗了蔚來、小鵬、長安、廣汽等諸多品牌車型的輔助駕駛系統,也試乘了百度Apollo、滴滴、AutoX、文遠知行等多家科技公司的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這一年給我留下了很多關於自動駕駛的印象時刻。

L3之爭:小丑竟是我自己

當湖北人民還在盼着何時解封時,西部相鄰的重慶,一場由總裁親自出境直播的“長安汽車L3自動駕駛演示”,引爆了公衆對L3自動駕駛的爭議。

爭議主要有兩點,長安的演示算不算L3自動駕駛?L3自動駕駛是否是雞肋。對於此我們也在文章中給出自己的觀點。長安演示的車型,確實是L3自動駕駛,只不過是ODD(設計運行區域)非常小,小到你平時開車基本都用不到......

其次是關於L3存在必要性之爭,我們也認爲一項功能,只要是在當前技術水平下,最大化讓消費者體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便有存在的價值,也是值得鼓勵的,L3自動駕駛便是這樣的功能。

然而最爲諷刺的是,我們爭論了很久L3自動駕駛有無必要,回過頭才發現,爭個毛!這些個車企們根本沒能力實現L3自動駕駛啊,小丑竟是我自己......

2020年全年體驗下來,我們發現國內沒有任何一款車,能夠在輔助駕駛系統運行期間,表現出0失誤的穩定性。也沒有任何一款車,在系統退出前能夠給到車主足夠的提醒,和充裕的接管時間。更沒有任何一款車,能夠在感知、計算、控制執行上做到全方位的冗餘。

就這?怎麼做L3自動駕駛?

唯一能撐起L3自動駕駛泡沫的是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得益於北斗組網完成,以及基於地基增強系統的高精定位技術商業化落地,解決了車企和高精地圖圖商們頭痛的絕對定位問題。通過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車企們打開了一條優化輔助駕駛系統的捷徑。

但即便有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加持,以各大車企現有的技術水平,L3依然很難實現。現階段百度、高德的高精地圖,都只能做到每3個月更新一次(據說其中有2個月都是花在了報備和審批),結合我們的基建狂魔屬性,想實現L3自動駕駛,高精地圖還是不太靠得住。

某自動駕駛科技公司HR:招人太難了

相對於技術不成熟,更讓人悲觀的是,國內絕大多數車企並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甚至是有些車企連完整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都湊不齊。

此前與某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的HR聊天,對方吐槽說,計算機視覺領域的人才實在是太難招了,一方面是技術門檻高,本身崗位難度就很大,人才池子就那麼多。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本就是一條前無古人的路,非常需要創造力,自動駕駛的目標和路徑越來越清晰,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明確,一篩選就會發現真正能符合要求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是企業招人難,另一方面也出現計算機視覺相關專業的就業難。主機廠和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上都有了清晰的目標和路徑,而且正牛已經吹出去了,靠PPT和Damo車也賺到了流量,接下來就就需要無數熟練掌握C++,會視覺SLAM,極具創新精神的CV工程師來實現了,什麼?你不會?走好不送。

瘋狂砸錢、吹泡沫的玩法只適用於在“幾顆白菜”上賺錢,自動駕駛需要的是數以千計的超強度腦力勞動堆砌,而且場景的挖掘、數據的處理、算法的精進等等環節都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這就註定想要真的做好自動駕駛,就必須有梭哈的魄力,在人才和資金上做不計成本的長期投入。

兩個安全員,卻接不到一個電話

除了量產乘用車的L2/L3智能駕駛,L4級的自動駕駛出租車也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這一年體驗了不同科技公司的Robotaxi,最深刻的印象來自AutoX在嘉定開放運行的Robotaxi。

據AutoX宣傳,它們的Robotaxi實現了車找人,可以在運行範圍內自動前往乘客定位地點接客。然而我在定位的路面苦苦等待,卻始終等不到來接我的車,嘗試撥打他們在高德地圖預留的聯繫方式也無人接聽,最終只能步行500米人找車。

最爲魔幻的是,上車後發現這輛Robotaxi還配備了兩位安全員,一個負責駕駛接管,另一個專職運營。主駕安全員告訴我它只能在必要時接管,不能擅自開車來接我,副駕告訴我,高德地圖的電話是運營中心的,我的電話打進運營中心,運營中心再打給他.....還挺賽博朋克。

安全員是伴隨自動駕駛誕生的新崗位,誕生之初便有着奇怪的邏輯,他需要在儘可能低的接管率和確保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2018年的一宗Uber自動駕駛致行人死亡案件也在今年迎來判決結果,亞利桑那州法院以過失殺人罪判處涉事安全員2.5年有期徒刑。Uber雖然早在2019年3月就被法院判定無罪,但也由此元氣大傷,與今年將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亞馬遜投資的Aurora。

拿掉安全員也是今年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的核心任務,畢竟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邏輯便是降低用人成本,應對可能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拿掉安全員故事才能講得通。Waymo、百度Apollo、文遠知行、AutoX都在今年發佈真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規劃。

相較於普通家用車的輔助駕駛系統,Robotaxi在成本和設計取向上都少了很多束縛,更方便實現自動駕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下的Robotaxi可以預示未來2到3年的私家車自動駕駛進展,如此來看,3年內實現自動駕駛基本是不可能了。

吹牛和貶低對手真不是好習慣

在說回私家車的輔助駕駛,馬斯克曾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立下Flag,特斯拉會在2020年完成所有L5級自動駕駛的基本功能。站在年底來看,馬斯克似乎並沒有吹牛,特斯拉的確湊齊了自動駕駛的基礎功能,包括車道保持、自動變道、NOA、紅綠燈和停止標線識別、無保護左轉、自主泊車、停車召喚等等等等。

馬斯克是語言藝術家,只是說能湊齊自動駕駛的基礎功能,並沒說能實現自動駕駛呀!就像是造好了拼湊奧特曼的樂高部件,但沒說造好奧特曼了。自動駕駛需要的功能都做到了,能不能實現自動駕駛就另說了。不過從國內FSD的體驗,以及國外Beta版車主的體驗來看,離自動駕駛還有距離,但已經是非常領先的輔助駕駛功能了。

看到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國內車企不慌是不可能的,當然,研發上已經追趕不上特斯拉也是心知肚明。技術上趕不上,就在PPT上“趕上”,動不動就N個激光雷達,XXX算力,聽起來其實挺魔幻的。

技術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是否符合自身路線和研發節奏的區別。依靠視覺爲主的特斯拉,在路線之初就放棄了激光雷達,也放棄了依靠激光雷達採集數據的高精地圖、高精定位。這給了很多車企攻擊特斯拉的機會,激進、不安全、不可靠的帽子隨之而來。但事實上,依靠視覺SLAM也是一種高精地圖,也可以實現車道級定位,只是難度很大,本質上沒有區別。

激光雷達也是,依靠視覺算法同樣可以獲得環境的深度信息,當然,如果能有激光雷達做安全冗餘可能會更好。在宣傳上有意將“高精地圖+依靠RTK信號的高精定位”抬高成必不可少,誇大半固態激光雷達對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的貢獻,再給依靠純視覺路線扣上不可靠的帽子,大可不必。

實際體驗感受好不好,量產之後消費者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踏踏實實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提升用戶體驗,不去在路線上潑髒水,不吹牛吊打XXX,或許才真的探索星辰大海的樣子。

視野之外,碼頭的曙光

自動駕駛行業在年底有了彩蛋,國家交通運輸部公開發布了《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鼓勵在港口、機場等封閉區域內的無人貨運,以及固定路線的自動駕駛城市公交、道路客運。

封閉園區、港口和固定路線的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會更快,目前如上海洋山港、廈門遠海碼頭都已經有上汽和東風的無人運輸佈局。國內目前也有元戎啓行、贏徹科技、圖森未來、馭勢科技等多家科技公司選擇無人駕駛貨運這樣的切入場景,在自動駕駛園區擺渡車、自動駕駛公交車領域,也有百度Apollo、文遠知行、輕舟智航等玩家。

目前港口、機場、碼頭的無人駕駛集卡是商業化前景最明朗的,也是風險係數最低的,目前全國率先無人化運輸佔比還比較小,隨着政策出臺,相信在2021年會有空前發展。此外無人駕駛長途貨運、開放道路自動駕駛公交車,發展狀況似乎和Robotaxi一樣,商業化節奏不夠明朗。

寫在最後

自動駕駛是足以改變人類生活發生的偉大事業,僅僅是作爲這個行業的觀察者記錄者角色,我便自覺心潮澎湃。回首過去的2020,我們沒能見到疫情帶來的自動駕駛黃金窗口,也沒能見到所謂的L3自動駕駛,唯見一個個泡沫破滅,又有一個個新的泡沫被吹起。無疑給自動駕駛潑涼水,只希望2021年各路玩家能再真誠一些,也再有魄力一些吧,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