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在众多癌症中,一直处于受关注的地位,因为它的发病概率,跟生活方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得大肠癌,会出现很多症状,不但排便的情况会改变,还会有腹部疼痛,身体消瘦和贫血的表现。

很多人对大肠癌引起排便不正常的情况,最为关心。排便是最容易观察的,能借助排便异常,尽早发现大肠癌,及时就诊,将癌症治愈的概率会很高。排便次数改变,是最明显的表现。患者可能会一会腹泻,一会便秘。

腹泻是因为组织癌变,降低肠道功能,引起功能紊乱。而便秘,跟肠梗阻有关。癌变组织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堵塞和挤压肠道,让肠道变窄,粪便移动会很艰难,就会便秘。

得大肠癌,还会有拉黑便的情况。肠道发生癌变,黏膜会充血,不能承受太大的刺激。进食后,食物或代谢废物在肠道移动,对黏膜形成摩擦,黏膜会破损并出血。血液不会立即排出,容易在排出前氧化,让粪便变黑。

不但粪便的颜色改变,气味也会改变。粪便里掺杂了血液,还有癌变组织分泌的黏液蛋白,导致有明显的血腥味和臭味,也能提醒患者,肠道存在问题,应该立即就诊。

不少人想知道,大肠癌到底是怎么引起的,怎样做才能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很多因素,能引起肠道癌变

几乎所有癌症的病因,有一个共性,大肠癌也不例外,会受遗传的影响。虽然大肠癌不是遗传性疾病,但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很大关系。这种息肉病,跟染色体异常有关,成年前就会发病,转变成大肠癌的概率很高。

大肠癌的出现,也跟摄入致癌物有关。像是腌制食品,容易有亚硝酸盐,而烧烤和油炸的小吃,则含有甲基芳香胺。亚硝酸盐是致癌物,甲基芳香胺虽然不致癌,但能影响肠道环境,促使对肠道不利的物质生成,提高患癌的风险。

营养不良,能诱发大肠癌。很多人只知道,吃得太多或太油腻,容易患病,却不知道,吃得太少,让身体缺乏营养,也能增加癌变的概率。营养不良,会让肠道失去抵抗力,也会降低免疫力。

大肠癌,跟肠道溃疡,也有关系。溃疡时,肠道最容易被病菌感染,感染会加重溃疡,可能会引起细胞变性,诱发癌变。除了这些跟肠道直接有关的因素,还其他原因。心理压力太大,身体太肥胖,经常抽烟,一样会引起功能紊乱,香烟还会刺激腺细胞,导致腺细胞增生和癌变。

降低癌变风险,主要是改变坏习惯

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抽烟和喝酒,有利于保护肠道,减轻对肠道黏膜的刺激,有害物质和刺激性成分,不能接触肠道组织,能降低细胞变性的风险。不熬夜,能稳定身体机能,让人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进而提高免疫力。

除了改变坏习惯,也要坚持好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正常吃三餐,少吃烧烤和油炸的小吃。经常锻炼身体,将体重控制好,并且定期体检,为后期治疗疾病,占得先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