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在衆多癌症中,一直處於受關注的地位,因爲它的發病概率,跟生活方式的好壞,有很大關係。得大腸癌,會出現很多症狀,不但排便的情況會改變,還會有腹部疼痛,身體消瘦和貧血的表現。

很多人對大腸癌引起排便不正常的情況,最爲關心。排便是最容易觀察的,能借助排便異常,儘早發現大腸癌,及時就診,將癌症治癒的概率會很高。排便次數改變,是最明顯的表現。患者可能會一會腹瀉,一會便祕。

腹瀉是因爲組織癌變,降低腸道功能,引起功能紊亂。而便祕,跟腸梗阻有關。癌變組織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堵塞和擠壓腸道,讓腸道變窄,糞便移動會很艱難,就會便祕。

得大腸癌,還會有拉黑便的情況。腸道發生癌變,黏膜會充血,不能承受太大的刺激。進食後,食物或代謝廢物在腸道移動,對黏膜形成摩擦,黏膜會破損並出血。血液不會立即排出,容易在排出前氧化,讓糞便變黑。

不但糞便的顏色改變,氣味也會改變。糞便裏摻雜了血液,還有癌變組織分泌的黏液蛋白,導致有明顯的血腥味和臭味,也能提醒患者,腸道存在問題,應該立即就診。

不少人想知道,大腸癌到底是怎麼引起的,怎樣做才能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很多因素,能引起腸道癌變

幾乎所有癌症的病因,有一個共性,大腸癌也不例外,會受遺傳的影響。雖然大腸癌不是遺傳性疾病,但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很大關係。這種息肉病,跟染色體異常有關,成年前就會發病,轉變成大腸癌的概率很高。

大腸癌的出現,也跟攝入致癌物有關。像是醃製食品,容易有亞硝酸鹽,而燒烤和油炸的小喫,則含有甲基芳香胺。亞硝酸鹽是致癌物,甲基芳香胺雖然不致癌,但能影響腸道環境,促使對腸道不利的物質生成,提高患癌的風險。

營養不良,能誘發大腸癌。很多人只知道,喫得太多或太油膩,容易患病,卻不知道,喫得太少,讓身體缺乏營養,也能增加癌變的概率。營養不良,會讓腸道失去抵抗力,也會降低免疫力。

大腸癌,跟腸道潰瘍,也有關係。潰瘍時,腸道最容易被病菌感染,感染會加重潰瘍,可能會引起細胞變性,誘發癌變。除了這些跟腸道直接有關的因素,還其他原因。心理壓力太大,身體太肥胖,經常抽菸,一樣會引起功能紊亂,香菸還會刺激腺細胞,導致腺細胞增生和癌變。

降低癌變風險,主要是改變壞習慣

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抽菸和喝酒,有利於保護腸道,減輕對腸道黏膜的刺激,有害物質和刺激性成分,不能接觸腸道組織,能降低細胞變性的風險。不熬夜,能穩定身體機能,讓人體力充沛,精神飽滿,心情愉快,進而提高免疫力。

除了改變壞習慣,也要堅持好習慣。飲食以清淡爲主,正常喫三餐,少喫燒烤和油炸的小喫。經常鍛鍊身體,將體重控制好,並且定期體檢,爲後期治療疾病,佔得先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