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2020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綜述之二

本報記者 邵衛衛

旗幟引領方向,思想照亮征程。

2019年深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後,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

“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鑑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擘畫了應急管理工作的宏偉藍圖,激發了改革創新的澎湃動力。

領袖千鈞授,全員一念同。

創新體制、完善體系,一個個應急管理的痛點被消除;標本兼治、精準治理,一根根防控風險的立柱被打牢;建強力量、提升能力,一幕幕化險爲夷的奇蹟被書寫……過去一年裏,應急管理系統日夜兼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蹄疾步穩,以革故鼎新的改革、勇毅篤行的落實,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聚焦重點難點 深化改革創新

2018年,伴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大幕開啓。從總體佈局的“大寫意”,到筆精墨妙的“工筆畫”,何處用筆、何處着色?

習近平總書記謀篇佈局、舉旗定向,讓各方認識更深刻、方向更明確。

過去一年裏,聚焦重點的精雕細琢,積土成山的點滴探索,讓這幅“工筆畫”更加光彩照人。

2020年12月10日,北京和平里北街21號。隨着白色牌匾上的紅綢布揭開,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掛牌。此前,中辦、國辦就調整應急管理部職責機構編制發佈通知。

各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以前瞻未來的眼光推進改革,用因應當下的舉措衝破桎梏,在更好處理統與分、防與救、上與下的關係中,進一步健全在黨領導下的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制度體系。

年均5.3個颱風、22場暴雨洪水來襲,森林覆蓋率58.66%,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300萬戶……在防控風險“壓力山大”的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統籌推進相關法規制度出臺,明確應急管理部門在“統時”是綜合統籌部門、在“分時”是綜合協調部門,其他有關部門在“統時”是分管工作的牽頭部門、在“分時”是主責部門,確保“測報防抗救建”各環節無縫對接。

在四川成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職責任務清單》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職責任務清單》釐清53個市級部門(單位)和產業功能區的191項安全生產監管、46個市級部門(單位)和產業功能區的111項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職責,初步構建了“照單履職、照單盡責、照單追責”的全鏈條責任體系。

從山西規定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的職責邊界、事故災害防與救的職責邊界,到廣東廣州黃埔區在全國率先將“三委三部”(突發事件應對委員會、安全生產委員會、減災委員會、森林防火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防汛抗旱指揮部等)整合成一個區應急總指揮部,再到山東濟南在全省率先探索實行市應急指揮中心與市政府總值班室同平臺同崗位應急值守……難點堵點痛點,就是改革的切入點、着力點、突破點。

從長江兩岸到白山黑水,從中原大地到東海之濱,敢闖敢試、敢爲人先的改革創新,不僅瞄準“最先一公里”的暢通,還聚焦“最後一公里”的打通。

有1400多年花炮生產歷史的江西萬載,是全國四大花炮主產區之一。過去,該縣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監管方式單一、幹部責任心有待加強等問題。“打通基層應急管理‘最後一公里’,關鍵在體制創新。”萬載縣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鍾明說。

2020年,該縣出臺方案,決定鄉鎮(街道)應急所由縣應急管理局與各鄉鎮(街道)雙重領導、雙重管理。鄉鎮(街道)負責應急所工作人員的日常管理考覈,縣應急管理局負責應急所工作人員的日常業務考覈。每年考覈成績排名前10%的人員,可交流到縣應急管理局工作。

這一套組合拳,讓應急所由“火山口”成爲“香餑餑”。“現在,鄉鎮應急所有人做事、有經費做事,也有績效考覈激勵人做事,工作表現好的同志還可以交流到縣應急管理局。分工的時候,大家都搶着來應急所。”該縣黃茅鎮應急所所長王海根說。

安徽亳州推行“一鎮一委一站”,貴州黔東南率先在全省建立村級應急管理服務站,山東濟寧積極推進微型應急救援站建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越來越多的地方進一步健全了自上而下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推動隱患排查在一線、防災減災在一線、應急服務在一線、羣衆滿意在一線。

強化標本兼治 有力防控風險

實現小康夢想,告別絕對貧困,2020年具有里程碑意義。非常之年,更需國泰民安。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期災情疊加等因素影響,2020年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攻堅戰,可謂“路隘林深苔滑”。

企業關關停停、生產進度有快有慢,產品價格忽高忽低、訂單時多時少……工作千頭萬緒,多難交織疊加。要想穩控安全形勢,需要準確識變的敏銳、科學應變的擔當。

過去一年裏,“前所未有”、“第一次”等詞彙,標記着在標本兼治防範化解安全風險工作中邁出的步子、探索的路子。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國務院安委會部署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這場多方聯動、上下協同的攻堅戰,持續時間之長、涉及領域之廣前所未有。

從工信部、公安部等四部門組織貨車非法改裝整治,到國家鐵路局、國鐵集團聯合開展普速鐵路專項治理,再到北京編制15個行業45個業態的隱患目錄……各地區各部門和單位正視最難處、緊盯關鍵處,以霹靂之勢、行除患之舉。

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多次組織召開推進會專題會,推動專項整治向難點發力、向深處拓展。

2020年8月4日,遠隔山海的黎巴嫩貝魯特爆炸,炸出硝酸銨管控的諸多漏洞。

鄰人失火,自查爐竈。國務院安委辦立即行動,組織開展三輪涉及硝酸銨、液氯、硝化工藝等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排查治理行動。再加上專家指導服務等措施的深化,危化品這個存在系統性安全風險的行業,2020年交出無重大事故的答卷。

——森林火災撲救屢發人員傷亡的四川,迎來國務院四川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督導組的進駐。成立國務院督導組對1個省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進行專項整治督導,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林草資源豐富的“三州一市”(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攀枝花市),森林面積佔四川省55.4%,分佈着35個縣級高危區,森林草原火災佔四川省一半以上。

涼山州冕寧縣瀘沽鎮就是其中的典型。轄區面積280.6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45.59平方公里,再加上冬春季節乾熱少雨,當地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嚴峻。

“原先只把森林草原防滅火當作一般性工作。如今,我把它作爲‘天大的事’來抓,擺到和脫貧攻堅一樣的位置。”該鎮鎮長劉冬說,督導觸動了思想,觸及了靈魂。

認識之變,催生工作之進。在專項整治期間,該鎮在“防”上下功夫、在“滅”上提速度,完成78.26千米防滅火通道、27.34千米隔離帶、2.5千米摩托車道以及9個消防蓄水池、1座瞭望塔等基礎設施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這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

北京房山,平原、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易受各類自然災害影響。普查試點“大會戰”之一,就在這裏進行。

經此一役,房山區初步摸清了災害風險底數,首次採集了全部382384棟房屋建築信息,首次建立了1949年以來完備的歷史災害庫,首次完成了全區減災資源能力的系統性調查,形成了涵蓋災害危險、災害損失、減災救災等全門類、全要素的數據成果。

…………

地方的“冒闖試”和國家層面的大動作,同頻共振,交相輝映。

系統性整治,讓安全基礎更加夯實——

推進各級安委辦實體化運作,列出71個省級部門和中央駐蘇單位的安全生產職責任務清單,組織開展“百團進百萬企業”專題宣講和“書記說安全”活動……自2019年底被“開小竈”以來,江蘇換羽振翅。

在國務院督導組的指導幫助下,江蘇從思想上找根源、從責任上抓落實、從管理上補漏洞、從能力上促提升,消除了一大批突出風險隱患,建立了一大批有效管用的制度,安全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信息化賦能,讓精準治理照進現實——

梅汛、臺汛災害來臨,人員怎麼轉移、往哪裏轉移、轉移多少?2020年,“浙江安全碼”的推行,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以前轉移羣衆需要應急分隊上門通知,今年推出了‘浙江安全碼’,防汛人員可以實時確認風險區域的人員轉移程度,提高了羣衆轉移的精準度。”寧波市鄞州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薛豔說。

聚民智民力,讓人民防線更加牢固——

貴州在原安排11082名地質災害隱患監測員的基礎上,新開發設置14328個地質災害巡察公益崗位,負責隱患點動態變化現場覈實工作。江蘇蘇州聘任首批市級安全生產人民監督員,更好地把安全生產工作置於人民羣衆的監督之下……

過去一年裏,廣泛發動羣衆,動員全民參與,讓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形成同心同德、團結協作的局面。

提升救援能力 砥礪制勝刀鋒

“海神”掠過後,良田變澤國。2020年9月,按照應急管理部部署,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跨越千里,馳援吉林戰“海神”。

“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你們,你們來了,我們就放心了!”一位85歲的老奶奶摸黑來到排澇現場,肺腑之言令人動容。

讓人民放心,需要應急救援跑出“加速度”、實現新飛躍,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過去一年裏,從上到下,接二連三的措施辦法,進一步砥礪了制勝刀鋒。

應急預案體系更加完善——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這一預案,將原《國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7個部分和《全國草原火災應急預案》8個部分進行了有機整合,更加貼近實戰,更具可操作性。

“預案的頒佈實施,對健全我國森林草原火災應對機制,規範響應處置流程,特別是有效應對突發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同志說。

隊伍協同更加高效——

改革後,消防救援任務人均增加30%,森林滅火作戰任務增加近3倍。面對繁重的任務、有限的力量,堅持“一盤棋”協同,才能形成一股繩合力。

汛期,針對江西、安徽、四川、吉林等地嚴重洪澇災害,按照應急管理部的指令,消防救援隊伍組織4次大規模、跨區域的增援行動,整建制調派3800多名專業力量緊急馳援。

冬季森林防火期,內蒙古、吉林、雲南、福建、甘肅、新疆6個省(自治區)的森林消防隊伍以及大慶、昆明航空救援支隊2架直升機,赴河北、廣東、廣西和陝西4個省(自治區)實施跨省機動駐防。

力量出動更加迅速——

在國家層面,應急管理部與國鐵集團簽署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協議,發揮高鐵速度快、運量大、全天候、遠距離的獨特優勢,合力構建應急救援力量快速輸送系統。

部森林消防局與順豐集團簽訂應急物流配送合作框架協議,圍繞汛期可能擔負的防汛任務、可能增援的方向,科學確定摩托化、高鐵、民航等機動樣式,確保面對重大汛情時能夠快速跨區支援。

在河北,根據《河北省應急救援力量緊急調運與快速通行辦法(試行)》,重特大災害發生後,相關部門要設立應急救援“綠色通道”。

在山西,首支航空應急救援隊的成立,填補了該省空中應急救援力量的空白,也標誌着山西救援力量建設由單一陸地救援向空地一體化方向轉變。

應急物資保障更加有力——

應急管理部與企業合作建設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臺,以“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爲原則,通過應急大數據,初步實現包含人口、物資、交通、捐贈以及社會力量的統一調配,實現社會應急資源供需信息在一個平臺上運行共享,調配行動在一個平臺上統籌協調。

在遼寧,該省啓用首個智能化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實現對物資的入庫、出庫、管護、報表、調撥等動態全程記錄。

在山東臨清,應急物資儲備庫實行一物一碼,有關負責人可通過庫管軟件對倉庫環境、儲存物資等進行實時雲端遠程監控。

社會力量建設更加規範——

在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省財政廳聯合制定《山東省災害事故應急補償辦法》,進一步完善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等力量從事自然災害、事故搶險救援的補償機制。

在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從全省在冊的70多支社會救援隊伍中,精挑細選出社會影響力較大、貢獻突出的5支社會救援隊伍,爲其配發防汛救援裝備。

在安徽合肥,市應急管理局出臺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並對社會應急救援力量開展評先評優獎勵。

…………

“十四五”開局起步,新徵程催人奮進。

準確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應急管理新的時代要求,始終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積尺寸之功、下繡花功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必將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責任編輯:王曉曄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龐舒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