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古人有很多精神寄托,比如镇物。寻常百姓人家修建宅院的时候,还会专门预留一些位置摆放镇物,常见的比如说泰山石敢当、八卦镜、门口的石狮子、桃木剑等等。很多城市也有大型镇物,比如杭州城里的六和塔。北京作为六朝古都,自然也镇物,而且还不止一处。北京城的镇物,是按照道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论,分别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放置了不同的镇物。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这五个镇物的来历。

咱们先来说说北京城东边的镇物,东方五行属木,传说在北京城东边的镇物就是一根神木,存放在广渠门外,也有人说是东直门外,但是据小编了解,应该是广渠门外无疑,因为在广渠门外确实是有一座神木厂,明朝永乐大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曾经将从南方运来的上等木材堆放在此处,后来这个地名就叫神木厂,准确地址是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边,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

这跟神木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这跟神木最早出现在记载中的时间是清朝初期,当时有一个孙盛泽的人在书中写到,这个神木厂当时存放的木头,大多还都是永乐时期遗留下来的,其中有一根最为耀眼,比其他木头都要硕大,厂里人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樟扁头"。后来这跟木头的传说越来越神,首先来说,一根金丝楠木能长成这么大已经世间罕见,其次几百年的时间不仅没有腐烂,甚至连一点虫吃鼠咬的痕迹都没有,更邪乎的说法是,神木厂几百年来从没遭遇过火灾就是靠这根神木的庇佑。您听听,简直传的神乎其神了。别忙,还有更神的,据说后来这根神木还给乾隆爷托梦了。据说有一天,乾隆爷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根叫樟扁头的神木跟他诉苦,说是说自己两百年来一直把守京城东方,镇压东方的妖魔鬼怪,护城有功,可怎奈皇木场荒废,自己近年来饱受风吹日晒之苦,却无人问津,长此以往,不出百年便会损失殆尽,到那时无法再护佑大清国都不受邪祟侵害了。第二天乾隆爷就亲自前往神木厂一探究竟,到了之后一高兴又作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神木谣》:"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余尺,卧于地,骑者隔木立弗相见也"。回宫后下令建了一座砖木结构七间相连的大瓦房把"神木"覆盖起来,为"神木"避风挡雨,还在神木西侧建立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可惜,这根神木没能流传至今,由于神木的传说早就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当地老百姓都觉得吃上神木一口,就能消除百病、长命百岁,就这样你据一块,我砍一方的,一点点的被毁了。这也是北京城五大镇物中,唯一一个没能保留下的。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北京城西边的镇物,西方五行属金,北京城西边的镇物,正是大钟寺里边的那口金钟。大钟寺原名叫觉生寺,最早是清朝皇帝祈求上天降雨的一所皇家寺庙,后来因为从万寿寺移来了一口大钟,后来才改名为大钟寺。据说这口大钟建造于永乐时期,重达近50吨,高近7米,堪称世界最大的钟。当时为了移动这口钟可是费劲千辛万苦,当时的运输工具纯靠人力,但是古人的智慧是相当令人佩服的。他们赶在冬天施工,在沿途的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打一口井,泼水成冰,在冰面上拖拽大钟明显就省力的多了。拉到寺庙之后,把这么重的钟挂起来也是个技术活,工人师傅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地面一点点的垫土,一直把大钟垫到房梁下方,这才悬挂成功。

说完了东边和西边,咱们再来说说南边的这个镇物,它就是位于永定门的燕墩。西方属火,火用什么来象征呢?横不能点一把火啊。这时候古人们想到了一个建筑,燕墩,有点类似长城上烽火台的意思,遇到敌军来侵犯的时候,燃放烟火示警用的,所以也称为烟墩。最早永定门的燕墩修建于元大都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燕墩是明朝时期在原址复建的。其实燕墩也曾经也差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乾隆朝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没有了战事的威胁,为了彰显太平景象,有人建议拆除这一军事设施。这时一位高人向乾隆爷进言,说这燕墩不单单有燃放篝火的用途,它更是北京城的一大镇物,用道家的话来说,这就是火镇。乾隆爷一听,立马放弃了拆除的念头,而且还未燕墩御赐了一座石碑,逢年过节还会派专人前去祭祀。虽然当年永定门拆除后,燕墩下落一度成迷,但是好在2004年重修永定门的时候,燕墩再一次从一处民房中重见天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北京城的五大镇物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来说说剩下的两大镇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