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一個術語,叫做“乙癸同源”,乙指的是肝,癸指的是腎。“乙癸同源”多指腎精與肝的陰血可以互化互用,肝的陰血可以轉爲腎精,腎精也可以轉爲肝的陰血。

肝的陰血不足會影響到腎精,腎精的缺乏也會影響到肝血,此時,可以選擇湧泉穴補益肝腎的陰血,還可以制約肝陽的上亢。

爲什麼湧泉穴具有這麼好的功能呢?這與湧泉穴的穴性及穴位下的解剖結構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在認識一個穴位之前,先來一起認識這個穴位穴名的意義。

《經穴命名淺解》中關於湧泉穴的解釋有:“湧泉,出處爲湧,湧是形容水自下而上的意思。考該穴屬腎經,位於足心,是腎經井穴,爲脈氣的出所,因名湧泉。”

腎屬水,自下而上以制約心火,腎水不足,水不制火,致虛火上炎,出現頭面部的疾患。

如《黃帝明堂經》中有記載:“主熱病者,先腰痛脛酸,善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脛酸且寒,足下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的記載。可看出這種症狀明顯是一種陰虛陽亢的”腎熱疾患。臨牀中,利用湧泉可以治療巔點痛、眩暈(高血壓)失眠多夢等症,都是取其應巔之性。

特別是高血壓,掐湧泉穴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先回顧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爲主要表現的臨牀綜合徵。中醫認爲,高血壓是由於機體陰陽平衡失調所導致,病變與五臟有關,最主要涉及心、肝、腎。體質的陰陽偏盛或偏虛、氣血功能失調是發病的內在因素。

高血壓的發病機理可以概括爲“上實下虛”:

上實”指的是身體上部肝陽偏盛,肝氣鬱結,肝火、肝風上揚,氣血並走於上部。

下虛”指的是身體下部腎陰虛弱。時間長了陰損及陽,又會導致陰陽兩虛,出現相應的徵候。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早期多爲肝陽偏盛,中期屬於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

高血壓患者往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但是長期服藥會給肝腎增加負擔,而且稍有不慎也會有降過了頭的危險。所以,藉助自身帶着的一些“降壓藥”是一種較好的輔助降壓的方法,擦湧泉就是一個自帶的身體“降壓藥”。

操作的時候,攤開手掌,掌心外突,用心火旺盛的部位——掌心的勞宮穴,縱向擦摩腳心的湧泉穴,使腳心感到溫熱,達到水火相濟、陰陽平衡,血壓也就恢復正常了。

此外,湧泉除了應巔頂之穴性治療高血壓等疾病外,因爲湧泉爲脈氣所出。腎精湧動之處,腎中陰陽之根,《循經考穴編》中有記載:“主腎家一切之病,以及巔頂之疾,按以前分析的古人的語式,“足心熱”當爲診斷要點,亦爲治療點,即湧泉穴也。故湧泉穴之性,除應巔頂之外,還應五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