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消金行業的幾個新趨勢|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2021金融業前瞻

傅碧霄

2020年,消費金融持牌機構隊伍擴充,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也在推動消金行業向前發展。同時,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過度借貸、違規宣傳等問題也引起監管層重視。

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爲,2021年,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消費升級,依然是消費金融行業的主旋律。持牌消金公司在資金端、資產端面臨着新的挑戰與機遇,想要在合規前提下生存發展,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對於消金公司來說並非易事。

監管政策支持消費金融

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部分公司不良率上升,新增放款量則有所下降。但隨着經濟復甦,尤其是內循環爲主的雙循環新格局的形成,爲消費金融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2020年年末,“十四五”規劃出臺,提出多項舉措全面促進消費,可以預見,2021年,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還將進一步提升。刺激內需、提振消費,離不開消費金融支持。國家也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消費金融行業發展。

如近期出臺的《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將消費金融公司撥備覆蓋率降低至130%,給與消金公司更大的靈活性和包容度。

前幾年消費金融牌照收緊,但2020年有開閘趨勢,螞蟻、小米等巨頭公司紛紛入局。過去的一年中,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分別爲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重慶螞蟻消費金融、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至此,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達到30家。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規模達4861.5億元,貸款餘額爲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

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預計在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將吸引更多參與者,除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銀行、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公司、小貸公司都不容小覷。尤其是銀行具備資金和客羣的先天優勢,互聯網公司則有着場景、流量和科技能力的加持,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競爭十分激烈。

融資渠道不斷拓寬

消費金融公司與銀行不僅有競爭,在資金端亦有合作,消金公司通過槓桿引入銀行資金。之所以選擇這種模式很大原因在於,相比於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在融資渠道方面受限較多,除了股東增資和同業借款,其他融資渠道門檻較高,這也限制了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規模增長。

消費金融公司爲拓展業務謀求增資已經成爲常態化。近年來,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中原消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等都進行過大規模增資。

2020年,華融消費金融、中信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和北銀消費金融都通過股東增資方式提高了註冊資本。

消費金融公司也在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如金融債、同業拆借、ABS、股東存款等。其中ABS頗受青睞,這一模式資金成本較低,但是發行門檻相對較高。2020年,中郵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獲得ABS業務資格。馬上消費金融“安逸花”系列ABS成功獲批,註冊額度100億元,興業消費金融成功發行近20億元ABS。

預計2021年,發行ABS還將是消費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資方式,同時,更多新的融資方式也將成爲可選項。

《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指出,在擴展融資渠道和增加資本充足手段方面,支持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公司可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盤活存量信貸,符合條件的相關機構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

拓展場景,發力線上

在資產端,以往消費金融在3C、教育、家電、醫美、旅遊等場景中有較高滲透率,但隨着新消費的興起,更多新消費場景出現,也爲消費金融創造了新增長點,如捷信開發的健身消費金融服務、中銀消金推出的齒科醫療分期等。垂直消費場景多元化將是2021年行業發展一大趨勢。

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爲,針對不同人羣和細分市場,消費金融公司需要提升業務的精度與深度,以小而美的模式打造起堅固競爭壁壘。

在拓展場景過程中,各家公司情況有所不同。海爾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這類具有得天獨厚產業背景的公司擁有比較成熟的自營消費場景,而其他不少消金公司在場景方面還是有短板,需要與合作方進行合作。

這時就需要注意對合作方的篩選和把控。消費金融公司在場景方面踩雷事件頻發,即使是海爾消金,在進入教育領域時也踩雷了學霸君。可見,選擇場景合作方需要慎而又慎。

另一方面,2021年,線上場景日益成爲重要戰場。

消費金融公司線下獲客本來就存在成本高、流程複雜等問題,2020年疫情對線下業務造成衝擊,消金公司轉戰線上成爲趨勢。

捷信、中銀等老牌消金公司,近年來其線下業務模式表現出弊端。如捷信業務規模雖大,但增速較慢,資金成本高,業績也受到影響。截至2020年3月末,捷信實現營收41.57億元,淨利潤0.3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89.76%。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招聯消金淨利潤增長很快,這得益於其線上化輕運營模式。2020年上半年,招聯消金實現營業收入60.23億元,同比增長30.76%。

2020年,捷信也制定了新戰略,加大線上投入,縮減線下業務。

在線上,流量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雖然也有一些消金公司嘗試自建線上商城,但這一領域中早有互聯網巨頭佈局,消金公司也很難快速搶佔地盤。如何搶奪流量,將是2021年消金公司面臨的一大考驗。

迴歸理性消費

拓展場景的同時,消金行業暴露的信貸風險問題值得注意。近年來,消費金融不斷向下沉市場滲透,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農村,從大額低頻消費到小額高頻消費,低收入羣體、年輕消費者被納入金融服務範圍。

監管層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給與高度關注。2020年下半年以來,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了多期金融風險提示,如《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

《關於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等,都在強調消費金融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避免過度透支。

2020年年底,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2020年第六期風險提示,繼續提醒消費者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並指出一些平臺存在過度營銷、濫用客戶信息、無序放貸、暴力催收等問題,容易對金融知識薄弱人羣、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產生誤導。尤其指出一些機構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但產品息費的實際綜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營銷故意模糊借貸實際成本,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誘導盲目超前消費來做大規模的方式並不可取,2021年,消費金融公司在合規經營的同時,也需注重風控能力提升。

《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要求,消金公司打造核心風控能力,自主開展對客戶的信用評分,不得將授信審查和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也不可過度依賴擔保或保險機構的風險兜底。

尋找優質客戶

2020年民間借貸新規出臺後,壓降利率將成爲2021年的消費金融行業的趨勢。據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調研,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的很多產品利率都實際上高於4倍LPR,如果持牌機構利率高於民間借貸,在金融市場上會逐漸失去競爭力。而且,出於合規性考慮,很多消金公司也聲稱會對產品利率進行下調。

利率下行,會對消金公司造成很大影響。消金公司本就面臨資金、獲客、風控、運營成本高企問題,利潤增長空間收窄。2019年,多家消金公司利潤率下滑,行業開始告別高利潤率時代。捷信、招聯、馬上、興業等頭部消金公司2019年營收增速也都有所下降,2020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又受到疫情衝擊。利率下壓會導致收入減少,部分消金公司可能出現虧損。

爲應對這一形勢,預計消金公司在客戶和渠道選擇上將會更加審慎。參考客羣較爲優質的杭銀消金,就交出了不錯的業績。2020年上半年,杭銀消金實現營收8.86億元,同比上漲224.50%,淨利潤0.93億元,同比上漲244.40%。

2021年,消金公司還將在尋找優質客戶方面多做努力。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爲,利率下行短期內可能導致消金公司業績下滑,但長期來看,也有助於其底層資產的提升。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狹義消費信貸餘額預計將達到16.6萬億元,消費金融行業也將從疫情的影響下逐漸回暖。頭部公司的優勢依然明顯,而中小消金公司面臨資產惡化、不良率提升等問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消費金融公司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和金融科技實力將成爲制勝關鍵。

(作者爲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