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赋》这部剧里面,笔者认为有三个角色非常重要,分别是吕不韦、嬴政、李斯。

其中李斯的戏份也十分多,他是秦国大一统过程中的变法干将。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李斯最初并不想效力秦国。有一集里面就看得出李斯对于其余六国不肯重用他,有多愤愤不满了,这一集的内容就是李斯醉斥群雄。

李斯首先是痛骂了韩国,也是把韩国不能变强的原因说出来了:自申不害变法失败,便无大争之心。

韩国在变法失败之后,国力就走向了下坡路,只能在群雄之间左右逢源,苟延残喘,如果不是位置比较险要,各国都不愿意打破平衡的话,韩国怕是早就被灭掉了。

在痛骂了韩国不争气之后,李斯又把另一个中原强国魏国给骂了,在李斯看来魏国占据着中原,培养出了商鞅、张仪、公孙衍等等无数人才,可惜魏国却不会用

但是站在笔者的角度来说,魏国并不是不用这些人才,而是没有办法启用吧,毕竟魏国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这才导致人才频繁流失,让秦国白捡了许多便宜。

反观秦国就很重视人才,特别是五张羊皮换来百里奚的事情,更是让其余各国的人才认识到秦国“唯才是举”的优越性。

作为泱泱大国的楚国也是被李斯给痛骂了,那就是作为硬实力不弱于秦国的大国,楚国由于贵族之间的尔虞我诈,整体国力显得像一盘大沙,无法在博弈上赢得秦国。

楚国的情况大家有看过楚王和春申君上朝的那一集就明白了。

楚王和春申君都有过变法强国的想法,而变法就意味着要从贵族下手,让贵族们把资源让给平民,只有平民们得利了,整体国力才会变强。

可惜楚王作为一国之君,而春申君作为楚国第一权臣,这两个人联手施压也没能让贵族们认怂,贵族们不肯妥协,楚王和春申君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坐视楚国变成一盘散沙,不断衰亡下去。

如果说楚国是国君想要强盛却受制于贵族的话,那么齐国就是上下都没有争雄的想法了。

李斯也是痛斥了齐国君臣没有上进心,从雄霸天下到如今偏安一隅。

但是站在齐国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跟秦国直接接触,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以就逐渐变得不思进取了,反正各国也不敢惹他们,而他们也不愿意发动大一统战争。

毕竟对于齐国君王来说,乐于享受才是真的,没有必要去打仗。

李斯在痛斥燕国的时候,也是感慨燕国的劣势太明显了,没有厉害的人物出现,而国力又十分的有限。

燕国受制于国力,注定是很难有发挥空间的。

但是李斯在醉斥群雄的时候,却唯独敬重赵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赵国真的是一个强国,这些年来一直都扮演着跟秦国交锋的主要角色,如果不是赵国强到离谱的话,秦国的统一大业也不至于花了那么多年的功夫。

可以说秦国是在彻底打垮了赵国之后,才有了统一的机会。

可以说赵国就是“生不逢时”吧,如果秦国没有变法的话,说不定赵国就有机会大一统了,这也是李斯唯独敬重赵国的原因。

但是李斯为什么会醉斥群雄呢?前面也说了,那就是李斯对群雄不肯重用他,感到十分的不满。

其实看看李斯的出生地就知道了,李斯也是出生在中原之地的人才,因此对于中原诸国很有归属感。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李斯肯定是希望效力于中原诸国,让自己的才能帮助中原诸国变强变大,只是中原诸国都不重用他。

于是李斯就醉斥群雄,表示他们没有眼光了。

但是李斯醉斥群雄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小心内涵了秦国。

从他的话语当中,看得出李斯是很不愿意效力于秦国的,如果不是没有选择的话,估计李斯也是不愿意来效力秦国。

这也看得出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底有多尴尬了,如果不是秦国“唯才是用”的话,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才会来效力秦国,而秦国怕也是很难崛起吧。

正是如此,嬴政也是深感无奈,后来为了在统一之后让各国遗民逐渐认可秦国,嬴政才会统一文化、量尺等等。

那么在看到了李斯醉斥群雄的一幕后,有什么地方让人感触最深刻呢?那肯定是跟企业发展有关系了。

如果一个企业是“唯亲是用”且一盘散沙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别说做大做强了,别破产了都好;而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唯才是用”,重用人才且上下一心的话,那么要变强是迟早的事情,秦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你们如何看待李斯醉斥群雄的这一集表演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感受吧!

相关文章